赵伟
摘 要 对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循环导师制,旨在突破学习资源的应用瓶颈,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中,详细论述该模式对教师资源、情感资源、时间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学习资源的优化利用。
关键词 教学模式;循环导师制;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55-03
1 引言
知識经济时代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它急切需要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然而随着连续扩招,一方面高校觉得教育经费不足、紧张,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资源存在普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这对我国高校在传统学年制管理模式下培养人才的机制和教学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2 高校学习资源应用现状
学习资源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ECT)94定义中将学习资源描述为:学习资源是指能够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1]。在分析学习资源时,主要根据其来源方式的不同划分,突出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源,如教师资源、情感资源、时间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
教师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熟悉教师的范围仅局限于任课教师。从与教师交流的内容和从教师身上获得的指导来看,学生只把教师看作知识的载体,仅限于学习方面,教师的人格修养、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潜在的隐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在信息社会,教师作为知识载体的意义已大大降低,其文化传统、道德规范、人格修养、情感导向以及专家策略、认知风格等人文资源意义日益重要。
情感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相互质疑。课堂外,大部分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学生有疑问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解惑,教师也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造成师生缺乏交流、关系淡漠。究其原因,学生不是不想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教师也不是不想与学生建立融洽、密切的关系,而是缺乏师生相互信任、融洽相处的良好机制。
时间资源 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时间、课外时间的利用效率低,一天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学生课外学习的热情不高,剩余时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缺乏有效监督和引导,导致自我发展目标模糊、虚度时光。而教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课堂知识教学,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时间较少。显然学习资源配置不当,未能充分发挥时间资源的效能。
设备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集体教学方式使得设备的性能、数量以及教师的指导等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后也不方便利用设备进行实践练习,学校在制度上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使用设备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不熟练或不太熟练,对实验课不太满意。
信息资源 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这两个巨大的信息库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主要是完成教师的作业、打发闲暇时间等,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下对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的低效使用,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值得思考。
3 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提出
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师还是那些教师,设备还是那些设备,时间还是那些时间,然而当前的教学模式不能把这些学习资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效能。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寻求一个合理的方式以利于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学习资源,有机整合教学诸要素,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汲取导师制的教育精髓,将教学内容进行弹性化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轮流跟随不同导师,充分吸收每个导师身上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充分挖掘、整合、利用一切学习资源,提高教学绩效,培养知识、能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循环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挖掘、整合、利用学习资源的有效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资源、情感资源、时间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效应最大化,促使教学系统诸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循环导师制对学习资源的优化利用
教师资源 每个导师都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术研究上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心得,这一切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的相处大多局限于每学期几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去挖掘教师身上的这些“宝藏”,无形中造成巨大的浪费。
而在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种方式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循环接触每个导师的过程中,吸取多个领域的知识开阔思路、拓展思维、丰富知识层次;另一方面,不同导师身上独特的品行和人格魅力、为人处事等,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导师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知识的增值,从而在质量上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此外,对于导师来说,他们也在循环指导不同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志趣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师生互相整合创新,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提高教师资源的利用率。
情感资源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高度卷入,还需要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只停留在授课上,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交流,学生在课余时间几乎接触不到任课教师,致使学生在接受有限知识传承的同时,难以感受教师教书育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更难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
教育研究者发现:“教师只有在与学生亲密而友好的接触中才能对学生出色地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2]在循环导师制中,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等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导师被赋予责任为学生建立个性化档案,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等特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組合作学习等。非正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彼此亦师亦友、关系融洽,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建立。而且师生每周固定和不固定时间和次数的面对面交流,建立较稳定的师生情感,充分利用师—生、生—生情感资源影响人的情绪、认知、行为等为教学活动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从情感资源来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距离较远、关系淡漠到循环导师制下的师生距离较近、关系融洽,使得情感资源的利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提高了利用率。
时间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除课堂学习时间外,自由支配的课外时间较多,而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学习的学生占少数,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丰富的课外时间资源。学生在课后缺乏指导,对学业很茫然,不知道该干什么,课外时间利用率不高。大学生朝气蓬勃,课堂以外的学习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不加以指导,他们很难做到恰当选择方向,充分利用时间和合理分配精力。在循环导师制中,把时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压缩课内时间,利用丰富的课外时间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因此,从时间资源来看,循环导师制有效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外学习时间,实现了有限学习时间的再分配。并且课外时间导师的有效指导,也使得时间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设备资源
1)分组循环。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行大班集体实践教学,将所有设备分配给所有学生使用,学生多、设备少,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学生的实践和指导需求。而在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中,实行小组循环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将不同设备分配给不同小组使用。通过分组循环利用设备资源,一方面可以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有限,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分组循环利用设备资源,缩短设备的运行周期,加快设备的使用频率,从而解决设备少、学生多、分组困难、教师指导不周等问题。
2)整合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每个实验室各自为战,只负责一门专业课程的实验,不能发挥整体协作效益,使得现有的实验室使用率较低,既不利于管理,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在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中,所有实验室对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设备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中,对设备资源实行小组“分段、分时、循环利用,整合创新利用”,缩短了设备的运行周期,加快了设备的运行频率,从而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信息资源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造成学习的被动、乏味,缺乏信息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和使用率低下。在循环导师制教学模式中,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为获取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论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网络等全面收集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学习由被动、乏味、枯燥到主动、积极、创造,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从而使得承载信息载体的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5 结语
从对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剖析入手,旨在寻求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人才观念、培养目标等更深层次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或突破口:从以知识积累为中心、为目标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致用求创新为目标,突破学习资源的应用瓶颈,尝试提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循环导师制,以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西尔斯,里奇.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奇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李福华.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