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贤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凝缩而成的精品,它不仅仅是一首首诗词,还是一个个饱含情感的故事,一段段沉淀了美好过往的历史。它等着人们去品读,去涵泳。因而初高中的语文教材将赏读大量的古典诗词做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一种正确的引领。经过近几年的高考改革,高考古典诗词题的难度大大加强,出现了高考中得分率逐步走低的現象和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越来越不清晰等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针对古典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呢?
一、感悟意象
与欧美的古典诗词对比,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特点很强,最喜采用意象的写作手法,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个人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的诗词“意”和“象”都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比如见“柳”则依依惜别,望“月”则思乡怀远等。
同时,诗人在创作自己的诗词时,一般都会通过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创作,进而创作出事物,即将“意”融入到“象”之中。所以,诗词中所选之物象都是浸透了诗人丰富情感的意象。在古典诗词鉴赏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创作背景对意象进行具体解读,并准确引导学生解读出诗人的情感特点,从而带领学生赏析诗歌先从意象入手去读诗悟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反复朗诵
古人喜欢朗读诗篇。诗人在创作时,也会与音乐相融合,所以,人们在朗读诗歌时会感觉到音律感特别强,这就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古典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学生朗读诗歌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过程,所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旋律,富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朗诵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对诗歌的韵律和音律的把握,所以,教师在教授诗词的过程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读。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万里悲秋常作客”这一句,要重读“常作客”这一词,因为“常作客这一词让诗人触景生情,传达出作者这一生的悲惨遭遇。
三、熟悉诗人
诗人创作的作品是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因此,在学习古典诗词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个人背景是很重要的。教师为学生讲述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比如,在学习李清照《声声慢》这一课时,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和她的创作风格,就很难了解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了。
四、引入音乐
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入课堂可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因为相对于古代文化而言,当前高中生更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会在课余生活中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说明了高中学生并不是对古典诗词没有鉴赏能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选取带有古典风韵但是又不乏现代激情的流行音乐,并与古典诗词相结合,通过视与听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琵琶语》这首民乐曲子。曲子中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韵味,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句,描绘一下当时的画面,通过情与景的结合来表达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情感。
五、触摸意境
为什么有些人读不懂诗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和联想。中国古典诗歌篇幅短小,却意蕴无穷,真可谓是“小身材大思想”,我们要透过有限的字眼读出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情思。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联想相关事物,想象相关文字所描绘的详细的贴切的情景,进而感知这种情景在读者心中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境”。触摸到诗歌真切的意境,境即情,其实也就触摸到了诗歌的思想。
六、仿写诗词
读诗,读懂诗,不仅可以怡情,还可以涵养高雅的人格。写诗则是高层次鉴赏能力的体现。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会激发学生将赏析他人诗歌所获得的经验积累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样,在快乐的创作中不自觉地就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总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继承、创新、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语言简短精炼,具有含蓄的张力;古典诗词的风格多样,豪放和婉约并举,苍凉和温软同存。古典诗词的意象丰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博大的胸襟、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现如今高中生古典诗词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当前古典诗词鉴赏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敢于创新,在对话和交流中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