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伟+韩丽芳+谷晓坡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发现在教育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检验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总结以往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双创”教育平台,推动河北省高职院校发展,大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教育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9.024
当前“双创”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河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缓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问卷调查,发现河北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开展情况较好,分别通过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开展“双创”竞赛、建设创业基地等多种形式,丰富“双创”教育活动,个别高职院校还出现“创业明星”“创新能手”等。这都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的目的,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积极创造条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和顺应社会要求的“双创”教育平台,力争河北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再上新高度。
1 河北省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现状
1.1 调查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分小组对河北省六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这六所高职院校分别是: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石家庄职工大学、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1.2 调查数据统计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6份,有效率87.6%。所得數据统计分析如下。
1.2.1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调查
(1)在对“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选择上,有12%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选择“一般”的占52%,选择“良好”的有22%,选择“不了解”的学生占14%。(见表1)
由此得出,河北省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比较重视,但部分院校对创新创业宣传力度不足,有待加强重视程度。
(2)在关于“学校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创新创业指导(多选)”调查中,87%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相关课程,选择开展创业讲座、学校设置专门机构、设置创业基地的分别占据20%左右,但是开展创业比赛和后续指导的比例非常小。(见表2)
由此得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以开设相关课程为主,部分院校结合多种形式,但所占比例较小。
(3)在关于“学生个人对创业的看法”的调查中,有13%的学生有明确的创业想法和方向,有33%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42%的学生想创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12%的学生选择没有。(见表3)
由此得出,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就业观念比较保守,虽然自主创业意识较强,但无头绪、无方法。
(4)在对创业目的的调查中,选择解决就业问题的学生占11%,选择获取更多财富的学生占30%,51%的同学选择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8%的同学选择其他。(见表4)
由此得出,高职生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强的欲望。
(5)在关于“你认为创业最需要什么”的选择上,58%的学生选择“个人素质和能力”,20%的学生选择“国家政策支持”,13%的学生选择“父母财力支持”,仅有9%的学生选择“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育”。(见表5)
这表明学生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前提是个人素质,但是忽略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6)在对“是否了解国家及地方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调查中,仅有5%的学生清楚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优惠政策,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见表6)
由此说明,学校、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7)在关于“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调查中,选择兼职教师(讲授多门课程)的占63%,选择外聘专家或企业家占4%,选择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教师(仅负责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占32%,选择无的占1%。(见表7)
由此得出,大部分创新创业教师身兼数职,专业性较差,更没有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1.2.2 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选取学校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外热内冷”的情况,即学校领导重视,对外强调各种方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学校内部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体系薄弱,学生空有创业热情,不会、不懂、无处下手等矛盾突出。虽然各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学校评估体系主要看招生报到率和毕业就业率,所以创新创业呈现“一阵子”现象,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更没有后续帮扶系统。
1.3 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现状比较乐观,所调查六所高职院校均比较重视“双创”教育,但具体表现形式不一,在课程形式、教学体系、师资配置、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3.1 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但表现不一
本次所调查的六所高职院校均开设“双创”相关课程,表现较好的学校还积极筹建专门的机构部门,通过定期讲座、社团宣传、创新竞赛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如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表现较差的学校,课程形同虚设,重视外在形式,内部却无从下手,教师没有创新创业经验,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双创”课程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
1.3.2 教学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化
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课堂讲授法,重理论轻实践;所选用教材也缺乏针对性,校本课程开发薄弱;更没有配套的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差,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都很弱。对于师资配备上,只有个别院校的“双创”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或者有实践经验的,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缺乏“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
1.3.3 “双创”教育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实效性和长期性
调查显示,较多学生表示不了解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没有掌握系统的创新创业方法,还有的学生表示不敢创业,对创业的认识有偏颇,认为创业是个别人的事,甚至认为是沒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才不得不选择创业。而个别曾在学校“创业”的学生,由于没有科学有效的指导,不得不半途而废。这些都与学校和政府功能缺位有很大关系。
2 构建“双创”教育平台,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2015年全国人大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旨在通过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或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全方位联动、资源共享、整合优化的创新型发展形态。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平台构建,应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将互联网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进行系统链接;将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宣传指导等进行高效整合,使学生通过“双创”教育平台,实时了解国家政策,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收获成果。“双创”教育平台具体构建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2.1 构建“双创”教育平台主体,完善“双创”教育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积极构建“双创”教育平台,首先应明确构成此平台的主体部分,应该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学生,通过“互联网+”将四者系统链接,明确任务,学生是教育平台的中心,是“双创”教育的受益者,通过此平台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政府将相关扶持政策、法律法规实时更新,对其他主体宏观调控,并监督“双创”教育各个环节。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有效连接多方资源,全方位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企业则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平台了解学校、学生“双创”教育进程和成果,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实现“双创”教育的多样化和可行性。
2.2 构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平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双创”教育平台要积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利用网培、慕课等新媒体手段,结合本学校专业特点,构建多样化、多层次课程体系。其次,“双创”教育平台提升科研开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国家、省部级、市级等“双创”课题研究或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最后,“双创”教育平台更应大力构建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通过平台构建国家、省级、市级、校级多元化“双创”竞赛体系,立足专业,服务学生;通过模拟创业平台,让学生全方位地充分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
2.3 构建“双创”教育创业指导体系,完善“双创”教育服务平台
“双创”教育主体明确自身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多元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创业前、创业中和创业后都有强大的后盾支持。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从创业主体出发,综合扶持政策、专利技术、资金支持、中介机构等多种元素,建立一体化、终身化服务体系。如政府在平台上实时更新国家、地方创业扶持政策,免费申领小额贷款,免费入驻创业产业园等;学校通过平台可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双创”氛围,组织各类创新竞赛,模拟创业实践等;教师通过平台及时和学生沟通,解决学生创业各个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专利技术,获取资金支持自主创业;企业可通过平台提供实践机会和资金支持等。完善“双创”教育服务平台,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创新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筛选,从而大大保证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和延续性。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平台的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力地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进行了高效整合,加速了高职院校的积极发展,为培养一线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解决和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匡博,王颖.“互联网+”环境下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与研究[J].教育与观察,2016(3).
[2]邵焕举.“互联网+”嵌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7).
[3]马春紫.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教育平台的建设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4]仇志海.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
[5]王兴龙,杨福光.“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