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林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此,教师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灵活处理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把握课程实质,落实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回归富有特征的儿童生活,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課程目标,因此,教师要先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实质,才能贯彻落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理念,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从而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清晰、简明的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效。
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如教学《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从教材的第36页到41页,全在一节课讲完未免教学内容有过多的现象,学生也未必能接受完,这就需要老师去选择,我在处理这课内容时,分二教时进行讲授,第一节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中有谁为我们服务,第二课时讲授假设生活中没有他们会怎样,让学生在这二节课中去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的关系。
3.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效。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唆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4.教学形式的应用要有效。
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例如教学上例课文,我就采用了音乐激趣、模拟体验、讲解交流等教学形式不断交错进行,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验。
二、抓好自主探究,促进有效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他们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仅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还不够,还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多搞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如调查探究活动、体验尝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如教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时,我出示清洁工人扫大街的情景,问学生:“你认为扫大街的行业好吗?假如城市里没有清洁工人的话,会怎样呢?假如要你选择职业的话,会选择当清洁工这一职业吗?”把问题抛给学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扫大街也是生活中的一种行业,也存在着社会价值,进而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劳动者及其劳动特点,让学生认识更多行业的劳动特点及其劳动价值,教育学生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由于学生的认识是自己感悟出来的,行为是在实践中体验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巧妙把综合问题情境抛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引发个体与群体思维碰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出现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由知到行的转化。
三、空白处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留着的诸多空白,这已经成了这套书的一个亮点,而且这个亮点已经得到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好评。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次思维高潮。如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三下)一课。在布置让同学们画21页的图后,先让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几个学生讲完之后,教师指着教材的空白处追问学生:“大家同是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得不一样呢?”在学生不同的回答中,又追问:“为什么你们又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选择不相同吗?”这时学生逐渐意识到每个人对同一的想法各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选择也会不一样,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总之,思品的有效教学,要基于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抓好学生的主体探究,利用文本的留白,让学生深度思考,促进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