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
一、工匠精神与体验式教育的关系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态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承担起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重任,深刻查找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有部分研究认为,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但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让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操作才能生产出高端的产品,才能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而当前高职院校基于资金实训基地等因素限制,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非常少另外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落后也是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因素。这些难题主要从技术条件角度考量工匠精神难以培养的原因,却忽略了工匠精神在人文道德层次培养的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完美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三是耐心、专注、坚持;四是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传统的工匠精神教育往往以教师讲为主,而教师讲授的往往是规范,“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这就使学生无形中感受到工匠精神与自己本身的脱离感。但凡是通过灌输得来的道德教育都是外在的塑造,表面的影响,治标不治本。因此就导致了学生往往会因为并未真正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而看似接受,其实并没有得到内化。这样的工匠精神教育过程无法使学生完成自我内化和自主建構,因此阻碍或是延缓了工匠精神在学生身上由他律水平上升到道德自律水平。而学生要实现自主选择,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一定离不开亲身的体验。
体验式教育是一个从具体体验到反思观察到抽象概括最后到主动运用的过程。它注重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而工匠精神追求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体验、观察、思考再继续体验,这就是人文教育中关于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人文课施行体验式教育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这一职业道德要求做更加细化、明确的思考和实践显得尤为有意义。
二、体验式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在人文课中的具体实施
1.课上:关注到每个个体的体验。讲述体验——点评反思——反馈运用。宏观的讲授工匠精神正如理性的说教对于个体来说没有意义,只有当人们有了类似的体验,再通过学习了解具有工匠精神的资料,才是把他人的书本知识变成自己人生智慧的时刻。因此只有关注到教育当中的每一个人,让工匠精神在每一个学生心里都留下感受和思考,特别是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感受和思考才会有意义进而发生改变。在人文课程教学中根据课时、学生数设置,每次安排几名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环节可以关注到每一个人,要求大家讲自身的一个感受,这个感受是自己过去或正在某一个事件中的表现,比如经历失败挫折的感受、成功的经验分享;其中对事情的态度、要求以及事情最后的结果需要被讲述出来。教师讲评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因为讲述自己的经验就是体验式教育的第一个部分:具体体验,而第二、三个部分反思观察和抽象概括可能是学生已经完成或者尚未完成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引导、帮助和启发学生思考是很重要的,也考验教师的功力,教师需要关注到事件中的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往追求真、善、美方向引导,因为这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最后一个环节是主动运用,这是离开课堂后才能实现的一个部分,容易被忽略,但也是检验和提升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课堂之后、时间之外,学生再反馈是整个体验式教育最后也是检验发生改变的最重要环节,他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部分,但是也可以与课程考核无关,而如果在课程之外,如何与学生链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思考部分: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线上QQ群和线下学生互助小组的方式反馈持续观察学习。
2.课下:关注到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体验。课后学生再反馈运用的部分可以直接与教师联系,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课下小组的建立不仅可以延伸课上未完成的主动反馈个人体验,同时可以使学生内化的道德追求、真善美追求有了群体支持途径。此外,人文课在课外有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汉字听写大赛、应用写作大赛、普通话推广周的活动组织,这些都是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组织,小到一个PPT的制作都可以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看老师怎么做,老师怎么将工匠精神对真善美的要求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看其他学生怎么做,在做中要思考,可以要求学生把体验思考分享出来以小组的方式学习思考。因为教师除了课上可以有机会关注到一人一次的主题演讲体验,课下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关注,因此小组学习的模式就很重要,教师可以听小组长的汇报来解答关键问题,帮助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工匠精神。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在人文课中用体验式教育的指导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也可以为其他课程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上提供借鉴,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