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黑名单”在路上

2017-03-29 08:55赵君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黑名单信用机构

赵君

创投行业方兴未艾,也鱼龙混杂,信用体系建设正搭建起行业新生态。

针对创投领域的相关政策渐行渐近。

“创投行业的信用建设已经正式纳入到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来,目前方案设计已经完成,试点工作正在展开,第一批行业的黑名单也将公布,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也将实施。”中国创投委会长沈志群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去年九月,创投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创投“国十条”颁布,该文件结合新时期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特点,对创投行业的生态系统作了全面的规划,“坚持信用为本”是四条重要原则之一。

非流动性、信息不对称和周期性,是创投市场的三个重要特征,信用提升是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无法避开的难题。业内人士认为,创投行业方兴未艾,也鱼龙混杂,信用体系建设正搭建起行业新的生态。

不论是来自监管的压力,还是市场的抉择创投行业新的分化已经开始。

信用为本

“希望创投行业信用体系能够尽早建成,将打着行业旗号非法集资、扰乱行业生态的创投机构与专业、诚信机构区分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高投”)董事长兼总经理宫蒲玲表示。

宫蒲玲的呼吁背后,是随着创业投融资的快速发展,信用缺失的困境日益凸显。一方面,因缺乏数据支撑,投资机构难以摸清创业企业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对于创业者而言,了解投资机构洽谈目的、投资实力等信息也只能依靠口碑。此外,虚报投资额度等问题也推升了泡沫竞争现象。

尽管行业对于信用数据渴求十分明显,但建设创投信用体系并非易事。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向合格的投资者募集并投资,保密是重要的行业规则,这个过程中,监管的介入难免引起系列反应。”北京一家创投机构表达了担忧。

对此,一位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发改委人士表示:“行业的诉求和担忧都已列入研究重点,平衡行业规则与防范违法违规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创投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行业协会被赋予重任。创投“国十条”第一次明确提出“支持行业协会推动创业投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责任建设,维护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秩序。”

“协会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当中,也充分考虑行业需求,例如政府引导资金入围、创投免税资质、国有创投退出等都需要信用记录,方案设计时都会纳入其中,从而推动了各方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中国创投委执行会长狄娜表示。

意义深远的是,推动创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创投“国十条”的规划要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十三五”规划纲要则用一章的篇幅来阐述要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创投行业的发展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信用体系的建设,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未来创投行业信用记录全覆盖、信用评级制度、信用分析制度都将逐步建立。”沈志群表示。

随着创投行业信用试点逐步展开、黑名单的公布进入倒计时,预示着作为行业顶层设计的创投“国十条”逐步进入落实期。

在近期举办的第九届中华创投家同学年会上,关于创投“国十条”各项实施细则何时落地成为与会人士讨论最多、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此,沈志群表示:“天使投资人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创业投资税收政策的文件即将出台,制定创投‘国十条各项政策实施细则都在抓紧落实当中。”

“二八”分化

不论是来自监管的压力,还是市场的抉择,创投行业新的分化已经开始。

“创投业已经出现了新的‘二八现象:越是规范的企业,投资人反而越主动,资源正在向优质基金和管理人聚集。”硅谷天堂总裁鲍钺表示。

鲍钺所描述出的正是创投圈的冰火两重天景象:一部分机构深感资本寒冬,一部分机构却困扰于“不差钱”的“资产荒”烦恼中。

元禾原点执行合伙人费建江认为:“回顾过去一年,感触最深的是投向创投领域的钱多了,一是来自于政府的引导基金大爆发,二是来自于银行的资金,体量巨大,另外国有企业的资金也迅速聚集,未来募集速度更快、优质资产溢价的现象还将持续。”

资金端的变化也促发着行业的裂变,政府资金、银行资金以及国有企业资金,对于创投机构审核与筛选都更为严苛,也逼迫创投机构更加重视长期品牌的建设。

“整个行业已经不是在做存量的市场,而是要做增量的市场。以往的投资中,尤其是本土投资,可能是摘红苹果,现在红苹果摘得差不多了,不仅需要摘青苹果,更需要种苹果苗,种苹果苗需要的能力和摘红苹果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要求投资机构要有特别丰富的行业经验。”宜信财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人廖俊霞表示。

資金多与资产荒、行业冲动与市场规律等等现实都意味着创投机构所面临的是史无前例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硅谷银行董事总经理陈青表示:“现在市场上的钱太多了,所以创投机构也容易变得浮躁,对于机构而言,忍住诱惑,踏实地做投资、提升专业能力最重要。”

2016年,围绕出行、餐饮、美容、汽车、金融等相关垂直细分领域创业项目不断涌现,但同时嘿客、e洗车、烧饭饭、e租宝为代表的大量项目走向终结,部分投资机构也因“追风”投资酿下苦果。

“2015年新三板行情十分火爆,那时候感觉定增、退出都很容易,一批创投机构因此成立,投资期往往只有‘2+1或‘1+1,2017年正好面临退出,现在这批机构会感觉特别难。”民生证券新三板与中小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官伍艳艳表示。

历经浪潮与寒冬,投资人与投资机构逐步成长,创投市场竞争回归于专业能力的比拼。“创投行业正进入精细化运营时期,应该专注培养个人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认为。

“通常创投机构有回报率、管理规模等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只能代表过去,有一些非常知名的团队,因为没有跟上时代,后续表现就下来了。”富煜亚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姒亭佑表示,创投行业砥砺前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能放松。

猜你喜欢
黑名单信用机构
神秘的植物工厂
探究黑名单相对人法律权益保护
2017年广东省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失信商人的悲剧
黑名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