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②,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③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元·郭居敬《二十四孝》)
【注释】
①原谷:人名。
②厌憎:讨厌,憎恨。
③负义:违背道义。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色入户 ( )
(2)盖竹柏影也 ( )
(3)止午、未、申三时 ( )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閑人如吾两人者耳。
(2)安可为俗士道哉?
3.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样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写月的语句:
(2)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参考译文】
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诫,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原谷的爷爷,把原谷的爷爷扔到了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父亲问:“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做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原谷的爷爷接回来赡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