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热体质论治糖尿病

2017-03-28 07:07韩裕璧王泽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糖尿病

韩裕璧 王泽峰

摘要:体质是决定疾病易感性和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湿热体质成因和特点的分析、湿热体质到湿热证转变,以及湿热体质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认为湿热体质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湿热证伴随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并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及分消走泄、养阴通络、随症治之的治法,对湿热体质早期干预、辨体施治,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湿热体质;糖尿病;湿热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26

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4-0104-03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from the Aspect of Damp-heat Constitution HAN Yu-bi1, WANG Ze-feng2, Instructor: ZHANG Fu-li1 (1.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2. Harbi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76, China)

Abstract: Constitu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and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This article analyzed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mp-heat constitution, the change of damp-heat constitution to damp-heat syndro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p-heat constitution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t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damp-heat constitu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diabetes mellitus, that damp-heat syndrome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and proposed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elimination of pathogens through purgation and diuresis, nourishing yin and dredging the collaterals. It also proposed the new ideas and thoughts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damp-heat constitution and distinguishing constitution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damp-heat constitution; diabetes mellitus; damp-heat syndrome

體质是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环境等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在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稳固的特征。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发生、发展、转归。深入探讨体质特点,对早期发现疾病、确立治疗方向、及早治疗都有指导意义。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而生活方式正是形成体质的重要因素。兹通过对湿热体质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以期更好认识和治疗糖尿病,达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的目的。

1 湿热体质成因

《灵枢·寿夭刚柔》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是中医早期对体质的描述。张仲景对体质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湿家”“酒客”类似于湿热体质的体质类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明确提出了湿热体质,“治法总宜辨其体质阴阳,斯可以知寒热虚实之治。若其人色苍赤而瘦,肌肉坚结者,其体属阳,此外感湿邪,必易于化热;若内生湿邪,多因膏粱酒醴,必患湿热、湿火之症。”详细描述了湿热体质的特征。

季节气候、地理环境是湿热形成的主要外因,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等均增加了湿热体质的比例。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肝木克土,中焦壅滞,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易酿生湿热。好逸少动,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湿浊内生,日久可化热,形成湿热。《琉球百问》言:“地食人以五味,味有厚薄,本不可偏,偏于厚者,多郁为热,热胜于胃,则水谷之湿莫不受其薰蒸。湿热互结,清浊相干,气难通泰,腹自痞矣!”说明嗜食肥甘厚腻/嗜好烟酒等可致脾胃受损,湿困中焦,郁久化热。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滋补之风兴盛,而补益之品多是温补或滋腻之类,更加重了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如大枣、蜂蜜、阿胶等,已成为当下很多人养生保健的常食之品,殊不知这些食物不是所有体质都适合服用,服用不当反而会酿生湿热,引发疾病。

2 湿热体质特点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湿阻气机,易郁闭生热;热为阳邪,易化燥伤阴。湿热具阴阳两种属性,湿热相合,弥漫上中下三焦,阻滞气机,困遏阳气,缠绵难愈,表现为蒙上、阻中、流下、溢外的特点。故湿热体质者的体质特征为性情急躁易郁怒,形体可肥胖或消瘦,头身困重,口干或黏腻,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四肢倦怠,身热缠绵,小便黄或短赤,大便或燥结、或黏滞不爽、或干稀不调,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或弦滑。且湿热为有形之病理产物,可阻滞脉络,致血行不畅而留瘀,故湿热日久也可夹瘀。湿热郁而化火,则耗气伤津,日久可合并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

3 湿热体质与湿热证

章虚谷认为“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因此,病邪伤人致病随体质不同而变化。而湿热体质正是湿热证发病的重要因素,遇适当诱因即发为湿热证。湿热体质转化为湿热证是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变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可形成不同疾病的湿热证。对湿热体质和湿热证的认识,廖岩等[1]认为,前者主要从其形体外貌特征、体质演变趋势等生理角度进行综合描述,而后者则是从疾病状态入手,描述湿热证这个阶段的病态特征。故此,不同疾病的湿热证,其症状和治疗各有特点和侧重,而对湿热体质亚健康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其遇诱因发为湿热证的机率。

4 湿热体质与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对消渴的证治,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温清消补,靡不赅备[2]。有学者总结,易患糖尿病的人群包括羸弱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3]。而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及气候条件等变化,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也发生一定的转变,尤其湿热成为其突出的病机特点。研究表明,湿热证是糖尿病最常见证型[4-5]。且湿热不仅是糖尿病常见证,更是其主要病机,其他病机均可由其发展而成[6]。高泓等[7]临床观察不同体质人群在糖调节受损中的比例及1年后糖尿病的转化率,发现糖调节受损者体质由高到低分别为痰湿、阴虚、湿热、气虚体质,而1年后湿热体质转化成糖尿病的最多。张利民等[8]对517例糖尿病前期者进行体质研究发现,痰湿兼湿热质(35.4%)、痰湿兼气虚质(18.76%)、湿热质(10.64%)占总数的64.8%,由此认为痰湿和湿热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因素。李赛美等[9]对10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发现湿热证发生率达30.7%,并有其独特的病证特点。湿热体质及湿热证常伴随糖尿病发生发展。在糖尿病前期,湿热体质者可无明显不适和糖尿病典型的多尿、多饮、口渴及消瘦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糖耐量异常。由于湿热困阻气机,碍脾健运,致气化失司,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异常,日久湿热体质转化成湿热证,也由糖尿病前期发展成为糖尿病。而湿热日久耗伤气阴,湿热阻碍气机又形成瘀滞,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出现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

5 糖尿病从湿热论治

通过病因病机分析及临床调查等方法了解疾病与体质的相关性,是更好认识、治疗、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体质与糖尿病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和重视。有学者认为,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10]。从体质入手辨证施护,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特点。在疾病尚未形成而尚未构成证的时候,若能给予适当干预,指导患者注意调护,或及早辨体施治,能体现中医“治未病”特点,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待疾病已形成时,则需要既病防变。

5.1 生活方式干预

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体质,调节机体阴阳失衡,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避免冒雨涉水、改善潮湿居住环境,少食肥甘厚味,戒烟限酒,不滥服滋腻补益之品,进行适当身体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瑜伽等,调整身心,避免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

5.2 分消走泄

湿热有蒙上、阻中、流下的特点,“治湿不分三焦,亦非其治也”,故治湿热需三焦同治,宣上、畅中、导下兼顾,使湿热有出路,分道而消。故叶天士《温热论》有“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即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开郁行滞、疏通三焦,使水和气运行之路通畅,驱邪外出,以清化三焦痰浊或湿热。湿热困阻气机,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阳气不通,气不运化,其治疗核心是助气运化而非简单的疏利气机。温胆汤即很好诠释了分消走泄之意,方用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健脾助气运化、温化痰湿,枳实、竹茹清热化痰祛湿。临床应用时加黄芩可增加清热祛湿之力;祛湿不忘理脾,脾气健运,湿热自除,加白术理脾运湿;湿阻明显者,可加炒苍术芳香醒脾化湿。全方共奏分消走泄、健运气机、清化湿热之功。

5.3 养阴通络

湿热既有标实特点,又有阴虚的一面。湿热日久常伴阴津耗伤,而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之品多苦寒伤阴,故在分消湿热为主时,需顾护阴津,保护阴津于未耗散之时。然滋阴易恋湿,故治以清热祛湿为本,滋阴为辅。适当配伍养阴润燥之品,如天花粉、桑叶、麦冬、生地黄等,避免选用熟地黄、山萸肉之类,以防恋湿留邪,滋腻碍胃。若湿热阻滞气机,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痰、湿、瘀等病理产物,可配伍炒山楂消食祛痰湿而通络、三七活血化瘀通络。

5.4 随证治之

湿热体质不仅同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也同其他代谢性疾病发病密切相关。湿热夹阳气上冲,肝阳上亢,导致血压升高,见脉弦劲或寸脉滑动者,可配伍平冲降逆之品,如钩藤、天麻等;湿热郁结不化可形成高尿酸血症,湿热流注关节可引发痛风,宜配伍豨莶草、虎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通络;湿热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失眠多梦者,可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如远志、茯神、首乌藤等。总之,只有对相关病症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偏颇,体现中医整体论治的优势。

6 讨论

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类体质和疾病谱的变迁,现今湿热体质者增多,糖尿病湿热证发病率增加,湿热证在糖尿病动态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体质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从化性方向入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从湿热体质论治糖尿病并不局限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改善偏颇体质,避免糖尿病发生,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廖岩,王琦.关于湿热体质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J].新中医,2009, 41(3):1-2.

[2] 刘敏,李静,朱章志,等.消渴病湿热证证治探析[J].新中医,2005, 37(9):3-5.

[3] 郜红.从体质因素探讨糖尿病的中医防治[J].江苏中医药,2009, 41(8):63-64.

[4] 房露露,赵泉霖.2型糖尿病湿热型的中医经典探微[J].云南中医中藥杂志,2014,35(7):15-16.

[5] 张晓阳,郭赛珊,张孟仁,等.对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报,2008,31(6):420-423.

[6] 曹振东,胡琪祥,韩天雄.颜乾麟从湿热论治糖尿病经验撷英[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3):1-4.

[7] 高泓,何宝明,高黝,等.134例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医体质临床观察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2):42-44.

[8] 张利民,谭毅,黄伟,等.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60-61,64.

[9] 李赛美,李易崇.糖尿病湿热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5):65-68.

[10] 周晓燕,刘晓红,钟汉林,等.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J].新中医,2010,42(2):39-40.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