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2017-03-28 15:36:12张琦云颜冠群黄子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张琦云 颜冠群 黄子文 王 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张琦云 颜冠群 黄子文 王 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日益上涨,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高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比较重视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

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当前社会,情感、升学、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因素,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并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全面探究。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1.1 发达国家高校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1910年美国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1]。在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上,尽管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心理专家所属的流派不同,取向多元化,但是他们始终坚持“服务学生”,而不是“管理学生”的理念[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的权利和意愿。

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建设发展方面,以美国为例,在机构认证上,采取专业认证模式,即高校心理中心需通过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认证协会(IACS)的认证,得到美国心理协会(APA)的认可[1]。在机构设置上,美国高校的心理机构分为仅提供心理咨询的机构以及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机构。有些学校除设立心理中心机构外,另外设立专门的心理服务站,如麻省理工学院直接在学生的宿舍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站。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一些名校,直接派心理健康顾问入驻学生宿舍。

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及内容上,发达国家学校显示更全面、更多样化的特点,服务内容不仅是心理测量、危机干预或学生学习问题,还包括情绪行为问题、社会问题、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以及个人发展性问题;服务对象包括全校学生而不局限于问题学生,甚至还包括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已经从心理健康层面扩展到“全面的人”的层面,还包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个体的幸福感[3]。

在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上,发达国家在法律立法上和行政管理上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引导全社会从上到下垂直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发展。如美国纽约州2005年颁布的《纽约人心理健康保护系统战略》,强调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促使采用个性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途径,在学校提供心理服务的基础上,集合社区、家庭、医疗、社会团体、其他服务机构、自助服务等资源,统筹整合成学生系统化的社会支持系统[2]。

1.2 国内高校心理健康研究动态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而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发展慢。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不仅重视心理障碍问题学生,也重视所有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刘翠英提出要建立发展的长期性心理健康系统。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立足于自我教育,主动教育。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侧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比较,显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特点[4]。屈正良认为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比较多,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已经刻不容缓,要从教育的实效性角度考虑,建立全面监护、辅导和课程教学为一体的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5]。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通常与德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贺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析》中提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两课”推进学生的心理教育[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化和职业化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构成大部分来源于辅导员以及学生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良莠不齐。马莹华在《专业化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中对高校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心理教师要具备医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7]。

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环境不一样,再加上各级政府主导作用明显,导致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区,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较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心理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也比较突出,经验丰富。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启动的阶段,存在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许多严峻的问题。而在一些贫困、偏远的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完全没有起步,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心理工作的存在[8]。

即便在同一个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差距也很大。这与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校是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或示范中心有关。以江苏为例,江苏省共有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和16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未受到重视的学校,不仅机构的归属不清楚、资金无保障,而且教育设施大多是门面工程[9]。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高校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范围包括高校在内的广泛关注,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但执行部门重视程度及贯彻力度不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专业设置上,有约21.5%的本科院校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但是很少开设学校心理学专业。而在美国,学校心理学是重要的心理学分支之一[10]。而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师范类学校会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

2) 在心理健康的目标上,有些高校认为学校心理中心只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要出大事就行。虽然目前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做出了相应的保障和明确的规定,各地区不同,一般不低于生均10元或15元,但在实际经费资源分配上,很多高校对于心理健康的经济支持不够[5]。

3) 在心理健康的理念上,有些高校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必须要严格管教,通常还是秉承“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理念[6]。

4) 在心理健康机构的配置上,每个学校都配置了心理中心和心理教师,但还存在设置不完善、心理专职从业人员人手不足等问题,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配比,很多心理工作场所已成摆设[7]。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并且也为此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但是在落实方面却缺乏有效的力度,很多流于形式。人员配置也不合理,心理工作小组是行政管理领导,既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也没有心理督导师,导致这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存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未发生实质性的作用。

2.2 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特殊性认识不清,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混淆[8],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存在很大差异:从教育内容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绪行为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属于生活经验型,而思政教育更重视思想政治观点以及道德知识的接受和传授,属于知识传授型;从教育方法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反对灌输和强制,强调尊重自愿和平等的沟通,而思政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导过程;从教育目标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比较重视,更重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而思政教育对思想品德问题的解决比较重视[6]。

当代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心理学存在误解。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高校学生很难接触心理学这一学科,导致本身不了解,再加上思维模式的局限,如“心理有问题才会去心理咨询”等观念固化,导致学生有心理困惑时,也会压抑自己,不愿接受心理咨询。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大于个人,导致中国人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不重视心理欲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心理咨询外,还有个体发展性教育[8]。目前还有很多错误的宣传,造成了“有心理问题就去心理咨询”的错误概念,把心理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导致学校心理中心的职责不明确,边界模糊。实际上有很多心理问题如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症等是学校心理中心不能处理的,《中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师既没有诊断权,也没有处方权和治疗权。学校心理中心的职责在于为在校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服务,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以及教育研究工作[10]。学校心理咨询师应明确工作界限,发现可能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建议其到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2.3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缺乏也是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中,专业人士是指精神医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士的职责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扰等问题进行处理。按照教育部门要求,每校应按照师生比3000:1(上海)或4000:1(广州)的比例(各地区不同)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75%的本科院校在心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不够完善,缺少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更薄弱[8]。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薪资待遇比较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对学生免费,因此高校心理教师做咨询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2]。据笔者调查,在南京地区,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做一次咨询,平均在40元左右;然而做一次对外的咨询工作,平均400元左右,差距有十倍之多。

高校心理教师职称评定难,有的属行政岗,在教育岗位上难有突破和大的发展;有的属教师岗,和其他专职教师竞争没有优势。

在这些综合原因下,高校很难招聘到一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专业人士的缺乏导致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2.4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低

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入门槛低,国家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定拥有大专学历即可,不限专业。这种情况导致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很多参加考试的心理咨询者只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较容易取得资格。加上我国很多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一样,导致监考和面试的力度也不一样,参与考试的人员通过率高,这对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造成了严重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规范化,2001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有法律规范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地区。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2002年制定了相关的心理咨询职业标准,促使心理咨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并且对心理咨询人员赋予义务,并且为其权利提供了保障。然而目前尽管许多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有关心理教育的文件,但都未纳入法律法规系统[8]。

在专业培育方面,我国对高校在岗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还未进行统一的、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的标准和培训的内容有待完善。而且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待提高,有些教育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没有较好的理论知识;有些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没有实际经验。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开展,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咨询人员的专业水平程度不高,心理工作缺乏结构化和产业化,认证评估机制不健全[7]。

3 结束语

本文梳理了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教育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心理健康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资料。

总体上看,发达国家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已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成熟和完善阶段,相比较,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还处于全方面普及推进的发展阶段[6]。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服务体系上还不够全面系统,如没有把家庭社区医疗保障等社会支持系统纳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但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本土化的模式和体系,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框架[5]。

综上所述,推进还不太成熟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发展完善的系统工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应在心理机构的体系设置、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育等方面改进完善,并适当借鉴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各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应共同支持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刘华山.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标概览及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66-72.

[2] 赵昱,王颖.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1):76-78.

[3] 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3):11-15.

[4] 刘翠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1-5模式探究[J].网络财富,2009(15):12-15.

[5]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8.

[6] 贺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9(6):103-105.

[7] 马莹华,徐鹏.专业化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J].中国临床康复,2004(33):7550-7551.

[8] 刘剑斌,邹小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5):104-105.

[9] 齐平,蔡宝鸿.以发展人格为核心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9-14.

[10] 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学家职业特点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8):57-61.

[责任编辑:李娟]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ZHANG Qiyun YAN Guanqun HUANG Ziweng WANG Shan

(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 Nanjing 211168,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colleges also have made vigorous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increasing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also increasing. Colleges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How to manag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ir healh,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hot issue in our society.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2017-04-19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5JSJG590)

张琦云(1987-),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B 844.2

A

1672-2434(2017)03-0065-04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