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空前发展,规模、结构、层次、内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行业企业所需技能方面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2016年2月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把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核心素养是在新时期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制定的未来学生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应具备的思想品德素养和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体现社会性和职业性。经调查,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人是最受行业企业欢迎的。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要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岗位竞争力,重视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评判幸福的标准不再是温饱时期的物质财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越来越多元化:丰富的文化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个人及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等表征内心感受的软性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基于此,高职教育的内涵必须提升,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关切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之幸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具备愉悦的心境态度、和谐融洽的生活方式。通常,一个身心健康、具备良好人文底蕴的职业人更容易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其次,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须彰显中国特色,要把国家认同作为基本要点,为国家培养有理想、勇于担当的职业人。根据对企业的走访和调查,所有企业都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作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岗位竞争力、唤醒工匠意识的回归,实现中国梦。
再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要求个体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才能生存,才能增强个体的职业发展能力。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了“新质量时代”的价值观,“传统的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率应该成为过去,让学生全面发展、回归教育人文价值,致力于内涵建设,成为我们今天判断教育质量、教育效率的一个标尺。”[2]特别强调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摒弃知识和技能,脱离了知识,核心素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核心素养的培养依靠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传承,而又超越知识和技能。如果“再把学生当‘活的图书馆’去储存知识,非但不能发展素养,还会从根本上摧毁学生人格”[3]。
核心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如何培养人”关键就是“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我们以服务为宗旨,以合格职业人的培养为目标,围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满足国家、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三载体六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课程、校园、企业为载体,从校园文化、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教师发展、企业文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六方面,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施,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品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的一种“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校园文化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渗透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的认同可以凝聚人心,加快学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产生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认同感。
(2)感悟核心素养。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各种活动的开展,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学生从入学开始的军训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强集体意识,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也锻造了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通过入学教育、各类专业社团认识职业目标,拓展职业视野;通过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各类班级、校级、省级、国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钻研精神;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责任感和独立自强的意识;通过参加各种读书会充实自我,锻炼个人学习能力;通过参与各式的班级集体活动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通过团建、党建系列活动增强国家意识,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等。总之,凝聚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让学生在“品”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核心素养。
(1)修订培养目标。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国家、社会培养职业人。培养目标应全面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覆盖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为“如何培养”明确方向。培养目标应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一致,在制定过程中,应彰显素养教育理念,除涵盖知识、技能等职业素养外,还应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核心素养,全方面培养人才。
(2)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从行业、实际工作岗位出发,主要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等。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标准中,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保障和质量评价等,为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明确的指导性作用。课程教学目标描述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目标,明确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应考虑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学习。教学内容的选取除立足行业、企业标准外,还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梦想,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置身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合理使用各类资源,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应围绕核心素养开展,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核心素养不是体现在一门课程或哪几门课中,而是融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正如迪亚纳莫亚和卢恩戈(Tiana,Moya & Luengo)认为,技能、知识和素养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依存、多元决定的:技能为知识的获得提供条件,知识决定素养,素养的发展又促进了技能的提高;素养既展示了一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又促进二者发展。[4]
(1)课堂攒素养。让学生爱上课堂,才能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需要整合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教学,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与岗位对接的高职课堂体现了职业过程,学生在职业情景中边学边做边练,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思考与协作;通过完成职业过程中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增强自信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积攒核心素养,教师把控整个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优化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的学习中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2)实训练素养。高职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学生在实训的工作场景(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中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和实际操作,与他人共同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教师巡视整个实训过程,及时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精准指导,必要时还要以身示范、展示素养。学生通过模拟的工作场景,培养了职业人的科学精神、理解了效率意识,增强了安全意识,同时也强化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加快了自身作为职业人的成长过程,为将来核心素养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奠定了基础。
“新质量时代”的高职教育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这个新理论只有被大部分教师内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基于此,教师首先必须从理念到行为上理解和认可核心素养;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顺应“互联网+”时代,不断更新个人的教学理念,改进个人的教学方法,及时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强化教学特色;再次,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强化自身素养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及学生的个人差异,强化学校发展特色。
(1)步入企业观素养。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服务,企业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持续开展,影响更为明显。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出校园,进入企业主动了解工作过程,观察工作状态,感受工作氛围,一方面拉近了与职业人的距离,对企业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加深了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人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2)顶岗实习体验素养。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实习环节,是学生体验和完善核心素养,步入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通过实习,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置身并逐渐适应真正的工作环境,感受与校园的不同,体会岗位能力的各方面需求;在增强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的同时,及时修正自身的不足,深化核心素养的习得和认同感。
(3)进职场展现素养。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培养职业人,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那么,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否得到企业和学生的认可?这是学生在步入职场后,学校要跟踪调查的首要问题。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会跟踪学生的职场轨迹,获得企业和学生评价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时组织回访,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做深入调查,并听取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各方意见并形成分析报告,为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培养提供有力的正反馈保障。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评定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该评价体系应覆盖精神素养、技能素养和生存素养,分别对应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满足社会和个体需求,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责任担当、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审美情趣等。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量化细化,应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应转换为学生人格和能力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新质量时代”,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应不断“拉长拓宽”。把教育“拉长”,将高职教育与学生的人生串起来思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把教育“拓宽”,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持续挖掘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多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特质,多渠道多方面不断探索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使得学生在知识时代热爱生活、学会学习,勇于创新、主动适应、敢于担当,与国家同命运,与时代共成长。
[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培养什么样的人[EB/OC]. http://ex.cssn.cn/gx/gxjxky/201609/t20160914_3201911.shtml.
[2] 中国教育学会. “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EB/OC].http://www.snjyzx.qdedu.net/news/201703/news_72716.html.
[3] 张 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4] Alejandro Tiana,Jos Moya & Florencio Luengo.Implementing Key Competences in Basic Education:Reflections 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n Spain[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1,46(3):307-322.
[5] 尹小霞,徐继存.西班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比较教育研究,2016(2):94-100.
[6] 张 莹,冯 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探索,2016(7):60-64.
[7] 张志军,郭 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