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机制

2017-03-28 07:30:32方珏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成才人格

文/方珏

一个国家要走在世界的最前端,必须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国家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创时代”。当前各类高校都在开展创新教育,而其实质是对人的潜能、价值和创造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人的自我实现、成才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

创新人格是一个从心理、环境、教育、个体等多向维度体现主体创新特征的构念。创新人格主要包括五个特质,即独立性、好奇心、自信心、敢为性和持久性,这些特质跟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个人特质都关联着,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共同聚力。

一、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途径

(一)构建积极心理品质体系、发挥心理教育在创新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好奇心、坚韧性、自我实现等,而这一些都是创新人格的范畴,很多人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根本上看是没有挖掘到自身的这些积极品质,因此全社会要弘扬个人的积极品质、学校教育更好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教育体系,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多方面挖掘和培养这些品质。同时,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在创新人格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心理高校开设一些心理学课程和组织心理教育活动,将人格教育赋予其中,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培养自信心、意志力和耐挫力等,助其创新创业。

(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意志力和耐挫力

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相统一的一代新人,是高校进行教育的立足点,也是进行创新人格构建的重要内容。对于创新创业的人而言,培养鉴定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是必须的。因为创新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坚定的意志并付出艰苦的努力。对于创业者而言,失败和挫折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人想成功,不仅要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还要准备经受挫败的考验。中国的哲学家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三)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有的高校归教务部门主管、有些是学生工作部门主管、还有的是归团委主管、甚至有些是科研部门主管,或者几个部门分别在开展工作,呈现杂乱无章的态势。因此,高校应整合全校各部门资源、形成一个创新教育规划体系、发挥各部门优势,譬如,教务部门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创新创业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主管部门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各创新社团活动、科研部门研究创业教育的模式与体制等。

(四)统筹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三位一体助力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已在全社会形成,这就开启了更多人创新创业的梦想,在全社会范围可以营造一个人人可以创业的氛围,让个体敢于尝试。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父母对于孩子精神支持等都会影响个人创新人格的形成,因此家庭环境民主、家长有目的的培养孩子有主见、有好奇心、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等个性品质,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形成。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是他们全日制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的外部环境、教育教学、教师的正面指导与积极支持也会影响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机制

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需要社会、家庭、高校的通力配合,从高校层面可以形成一个“人人创新、人皆成才”的机制。

(一)形成挖掘潜质、激发兴趣的激励机制

高校范围内,从教学到管理都树立挖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理念,提供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们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学过程中正面嵌入和引导创新实践,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愉快体验,激发学生的各类兴趣并不断创新。激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树立一些优秀典型并给予适时恰当的激励。

(二)形成人人创新的影响机制

在全校营造一个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并形成良好的循环,让学生感受到周围的同学都具有想象力、创造力,都敢于尝试、敢于实践,即使遇到失败依然可以重新开始的环境,这种环境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乐观向上和青春活力的校园气息。

(三)形成人人成才的指导机制

大学生毕竟还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而创新创业过程是不可控的,因此各级各层的教师要给予指导,譬如创新教育教师指导其创业流程,给予一些平台支持。而专业教室可以给予一些专业指导并提供创业机会。辅导员及班主任则可给予人文关怀与精神支持。高校要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树立以生为本、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

总之,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培养,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助力。

[1]肖文学.大学生创新人格及培养路径探析[J].理论界,2008.

[2]廖江华.当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9.

[3]杨洪.借鉴人本主义创造观培养创新人才[J].成都中医院大学学报,2010.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成才人格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04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