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宴宾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人才的标准不再简单的局限于智商因素,社会及用人单位开始越来越关注人才在非智力方面的因素的考量。所以民办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很多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高校学生眼光比较高,觉得所有事前看起来都非常容易做,但实际动手操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难以将事情很好的进行处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普遍都比较弱,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民办高校在开展高等教育时过于偏重于课堂教学的部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的培养不够,导致学生只能够接收知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社交能力上普遍有所欠缺,相对比较喜欢封闭自己,很少与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不仅缺乏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在寝室内与室友的交流也很少。还有一些学生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感到比较困难,这些情商上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就业中会遇到较大的阻碍,很难顺利的融入社会,走上工作的岗位。
民办高校所能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而且对于学生参加实践的情况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监督,导致很多社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并没有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另外也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勤工俭学岗位,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也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的情商进行锻炼和提高。
民办高校应在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加强情商教育,如进行社会的适应教育以及公平竞争方面的教育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并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以及集体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工作岗位。另外,高校的教师以也要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并以自身的情商感染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多与社会和陌生人接触并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情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
民办高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并帮助学生获得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职业演练。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充分接触社会,在现实的生活中亲自体验社会,并形成对自我以及职业的正确认知。
民办高校在做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基础上,还要积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既能够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也对学生具有导向及约束作用。所以民办高校要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并促使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民办高校要为学生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评价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学校也应多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并提高情商水平。
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情商素质,所以民办高校应调动各方面力量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综合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在情商方面的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的能力。
1.建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和指导的机构,对一些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疏导他们的情绪,并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为学生的就业求职提供咨询,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调试求职心理,对学生加强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以及专业素养。
3.民办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生在建立健康的心理意识方面进行辅导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责任,尤其是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更应充分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在情商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其规律性因素,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法,促进学生情商水平的提高。民办高校的情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就业的能力,使学生更加顺利的适应社会。同时,所有高校的学生都应注重自身在智商及情商两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成为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新时期人才。
[1]郭爽.民办高校情商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8):56-57.
[2]沈逸君,王丽.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学生情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3):175-176.
[3]张晓青,刘勤.重视情商教育: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19):35-36.
[4]王健,王琪.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情商培养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7):24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