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荣荣
严格意义上来讲,导学案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中一部分是教案,主要是教师上课期间用来开展教学活动和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以此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部分是学案,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期间用来巩固知识训练和加强应用实践的学习方案,以此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本文旨在通过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出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相关对策,以此为同行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导学案的设计不能盲目和随意,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发挥。
(一)指导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重点在于“导”,这就要求导学案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指导性原则。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导学案需要具有清晰的指向性,使学生能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从而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探索性原则。导学案的指导性能够更直接地暴露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疑惑,这也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提出指明了方向,进而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兴趣,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遵循探索性的原则。即就是教师要在对已有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提炼和整合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思维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
(三)灵活性原则。就目前来说,关于导学案尚未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因此,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体现相对的灵活性原则。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数学教学内容,灵活地利用教材,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客观实际的导学案;另一方面,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是灵活的,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使用导学案取代课本,也可以在课余借助导学案进行预习或复习。
(四)延展性原则。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能只局限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层面上,而是要使导学案在数学课堂上的效果延伸到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延展性原则,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导学案的应用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因而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训练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站在长远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发展。设计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在课前辅助学生进行自学,重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内容、技巧性提示、并结合预热训练使其有效地完成课前预习。其中需要明确呈现自主预习的有关内容。因此,导学案的框架可以按照以下5个要点展开设计:
(一)导学案中的内容:要规定自主预习的内容,内容要具体、有范围;
(二)导学案中的目标:要明确自主预习的目标,要针对知识点设定预期效果;
(三)导学案中的方法:要有指导性的自主预习方法的提示;
(四)导学案中的过程:要设置自主预习的阶段性步骤,将自主预习的过程划分为基础学习和能力提升两大部分。其中基础学习重在使学生通过预习熟悉基础性知识,为课堂学习减少阻力。能力提升是利用具有提升性的问题达成知识迁移,扩大知识容量;
(五)导学案中的训练:要设计出相关的测试题,即就是针对自主预习效果的检测题,主要使学生自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导学案促成自主预习。一般来说,教师需要在进行新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使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课前进行有目的性的自主预习。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供的线索找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所涉及到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仔细阅读课本内容或者有选择性地涉猎课本内容,获取到新知识的相关概念,进而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结合导学案要做到边阅读课本边思考问题,尽可能地解决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疑难点进行标注,便于在课堂中及时、有效地提出,共同解决。
(二)利用导学案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导学案检查学生自主预习的大体情况,获取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所反馈上来的重点信息,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并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实际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同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新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和方法,也使学生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依次为进入新课的教与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导学案反馈组织讨论。根据学生自主预习的信息反馈,教师可以将提取出的重点问题作为课堂讨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分享、摩擦、探索、归纳、总结,使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四)利用导学案巩固学习。可以说,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预系,已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再通过课堂的探索交流达成了对基础知识的公式,升华了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习题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效路径,并对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反复的实践与巩固,以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1]史少英.初中数学“预习导学案”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6(12).
[2]汪华.初二数学导学案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05).
[3]马万杰.利用“导学案”引导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教师,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