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泽惠
BIM技术自2004年进入到中国以来,其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企业内部培养,二是培训机构培养,三是学校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BIM人才。
由于老一辈的专家BIM经验积累的不多,故早期发展相对缓慢,随着近几年BIM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加之与实际项目的融合,使企业内部BIM技术不断成熟,造就了一批BIM领军人物,从而带动了行业的BIM技术革命。
机构中大部分师资是从软件公司转过来的,软件操作能力强,但工程经验比较弱,且高价格使得一般技术人员望而却步。现阶段一些工程咨询公司看到了培训商机,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跟项目做培训,使得培训市场异常火爆,社会学员趋之若鹜,促进了BIM技术的推广,但培训机构教学水平及规模良莠不齐,培训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BIM相关的专业,并且具备本科、硕士、博士等教育层次。同时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为BIM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人才。
根据目前企业需求,可以把BIM人才按照能力等级分为BIM模型创建工程师、BIM专业主管以及BIM项目经理,各层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各异。
模型创建工程师是BIM模型工作的底层,要求熟练掌握建筑、结构、机电等不同专业的建模技术并能应用软件快速完成模型绘制。
目前建模软件的种类很多,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中国建筑设计院作为行业的领航,自主开发研制了建筑设计软件。而各软件开发商(如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等)更是各显神通,把制定国家或地方标准作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使得软件市场扑溯迷离,竞争十分激烈。
BIM专业主管的工作是将项目模型进行专业划分,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建模分工,对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共享、对合同条款进行研究及设定。此为过程管理,其难点是如何正确反映施工的全过程内容。如模板和脚手架,在工程结束后是看不见的,但是建模过程中要反映到施工模型中,才能更好的模拟施工现场,所以各专业协同是关键。
BIM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在模型建好后,进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等,其重点是各对外协调工作。如合同管理中有关BIM的模型纠纷的处理,是要按照所有签字盖章的蓝图来确定纠纷的法律责任,如因图上错误导致的施工错误,可以直接追诉责任,否则按图处理。
为实现企业BIM人才能力需求供给,高校需深化改革,将BIM教育全面纳入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和内涵,以项目为牵引开展高素质BIM人才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将BIM理论及实操等课程引入培养方案中,重点是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及BIM软件的应用及操作。将广联达、斯维尔及revit等专业软件应用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写入教学大纲中。同时在相关课程中探讨BIM知识的融合,在实习中要求学生选择BIM管理项目,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配合软件进行毕业设计,并逐步探索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专业协同设计管理的新模式。
针对旧版培养方案中缺少的BIM相关知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弥补:各专业教师可以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BIM理论逐渐渗透、聘请专家以讲座形式将BIM知识传播给学生、在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中改革教学内容增加BIM实践能力操作、鼓励学生使用BIM软件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参加全国性的毕业设计大赛等。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OBE)、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聚焦企业需求及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积极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把学生送出去,参与企业实际BIM项目,推动学生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
为了保障BIM教学,可以整合学校资源,采取如下措施。
培训形式可采用与国内BIM培训机构签订校企合作,进行学校教师培训及校内讲座;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网络培训为主,实操结合的方式;鼓励和外派BIM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相关教学研讨会,把握BIM发展最新动态。
综上,在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我们要尽快占领BIM教学阵地,促进学校BIM相关教学发展,主动参照行业企业人才质量标准,使毕业生迅速适应掌握企业在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在工作中实现对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
[1]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156-159.
[2]赵雪锋,李炎锋,王慧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 (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