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 关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自2017年上映以来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作为一部以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将印度的异域风情完美的展示了出来,并且用体育运动来展现印度的落后以及对女性的歧视,批判教育现状的弊端,深化了主题,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追捧。
在传统的印象当中,印度电影以歌舞片为主,蕴含深奥的宗教内容,重形式轻叙事,在《摔跤吧,爸爸》中,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印度人民的基本生活,扎根于印度文化的深厚土壤,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场景,以此来获得观众的共鸣。剧中的父亲本来是一位有着极大天赋的摔跤手,由于物质原因没能坚持下来,原本想生个男孩子承父业,却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在他几乎快要放弃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两个女儿的天赋,于是她开始锻炼女儿摔跤技能。父亲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一块奖牌,到后来寄希望于女儿,并且真正实现了这个梦想时,实际上是一种从毁灭到重生的过程。电影并不拘泥于对理想主义的描绘,而是将理想主义寄托于亲情之上,展现了一段温情的追梦故事。
中国电影中也不乏对传统文化的描绘,但是更加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以及过度消费传统文化,因此使得传统和现代之间产生断裂。对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印度来说,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内核意义,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进行一种深刻的观照。中国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中,讲述的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博弈,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之《喜宴》中,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放在了对立面,甚至在电影最后意寓传统文化败给现代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必须正视其传统文化和现在文化的时代意义,从传统文化中掘取养分,这是导演们应该考虑的时代问题。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大女儿获得全国冠军后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开始学习,在接受教练的现代化训练之后,她认为父亲的训练招数太过陈旧,而父亲则坚持自己的传统方法更适合女儿的情况,两人的矛盾由此展开。以此延伸到一个民族的发展,都应该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再有现代回归传统的过程。
在印度的历史长河中,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因而女性地位极低,虽然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目前还是没有完全实现,印度的女孩十几岁就要嫁人,然后在繁重的家务活中忙忙碌碌,度过自己的一生。《摔跤吧,爸爸》中以体育赛事作为依托,承载着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同时,还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勇敢追梦的女性形象。电影中对女性地位的刻画是非常准确的,并且列举出印度种种性别歧视的表现,虽然社会在发展,但是女性并未从本质上得到真正的解放,电影中对女权主义的呼吁也说明女性维权任重而道远。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有很多对白的设计和动作的设置。阿米尔汗扮演的父亲角色经常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想法,比如在马哈维亚夫妇多次努力仍然没有生出男孩的时候,他的眼神一下子由明亮变得黯淡,邻居家生了男孩向马哈维亚显摆时,他眼神中透露出不服输的力量,当吉塔从国家体育学院学习第一次归家后,在与父亲摔跤后赢了父亲,父亲看着远去的吉塔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怜爱。在道具的运用方面导演也颇具匠心,比如父亲在打算让两个女儿练习摔跤之前,曾把他们带到油炸土豆球的摊位前,让他们一次吃个够。这种食物再次出现是吉塔来到国家体育学院以后,和队友一起逛街,面对队友递过来的油炸物吉塔摇了摇头,后来在队友的劝说下吃了起来,此时说明吉塔的生活开始改变,心中坚持的梦想开始动摇。关于指甲油也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吉塔刚来到学校,对标志着女性意识的指甲油充满了兴趣,尝试涂抹,后来在输掉比赛后也并不难过,而是悠闲地坐在窗边涂着指甲油,说明吉塔的心态彻底转变,已经不在乎比赛的输赢,对这一切事情都习以为常。
在电影中,父亲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当他决定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后,从每日坚持练习到食物的把关,都亲自监视,不顾女儿的哭泣而把他们的头发剪短,甚至换上男孩的衣服。但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当体育学院要开除吉塔的时候,父亲留下了眼泪,放下尊严去恳求学校让女儿留下参赛,他的奋斗目标就是能够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金牌,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女儿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慢慢接受摔跤,后来获得全国冠军,叛逆之后再次回归,赢得了更高的荣誉,剧中高潮迭起,跌宕起伏,吸引观众不断观看下去。
电影《摔跤吧,爸爸》是印度的一张名片,为世界认识印度,了解印度文化提供了方式和途径,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是一部励志剧,也是一部倡导女权主义的电影,其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汉晓雪.浅析影视作品中的戏剧元素——以《摔跤吧! 爸爸》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82-83.
[2]梁岗.“认识”你自己——电影《摔跤吧,爸爸》教育读解[J].中小学德育,2017(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