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楠
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引导
鲁 楠
近年我国相继出现许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存在诸多冲突与隐患。在此背景下,结合实践经验,探讨新媒体语境之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的具体关联,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工作人员重视。
新媒体语境;公共危机事件;舆论
[作者] 鲁楠,硕士,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助教。
所谓公共危机事件,即影响到社会稳定趋势并且具有公共特性的严重事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严重灾祸触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以及非灾祸的公共危机事件。在此期间,如对相关事件信息处理不够科学合理,一些小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就会变得更加严重,这便是所谓的另类的公共危机事件,其和新媒体语境之中的舆论有着极为缜密的关联,值得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探讨。
新媒体语境,归根结底,即保留信息与意见发布权力的新媒介使用者,在信息交互式传输过程中产生同一理念,并且做出某种倾向性的支持现象。在该类环境之中,信息显得极为庞大与烦琐,对应的监督工作压力亦变得愈加沉重。须知新媒体语境始终是技术进步和人民民主意识强化的伴生产物,其全面挣脱了传统的媒介语境约束效应,即改变了官方与媒介议程话语占据主导的趋势。而主要话语参与者则是草根一族,他们在积极和上级官员互动和交互式影响的同时,构成了一类相对完整的语境体系。
(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的参与主体博弈规律
如今我国始终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特别是在多元化价值理念交织化作用背景下,涉及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主体呈现愈加深刻的复杂特性。尽管说在该类语境条件下,不同类型参与主体的舆论都发挥适当的作用力,但是却也时常引发纠纷。也就是说,不同类型舆论主体之间存在着博弈关联。而新闻传媒作为政府与人民意见发表的主流平台,就需要督促媒体基于官方角度反映民意,保证收获合理数量的公众心理认同之后,更为高效率地引领公众舆论。一旦发生某类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而媒体发声不及时、不合理时,势必无法赢取社会大众的认可。在公众意见交互式作用之后自然地衍生出所谓的意见领袖,这类主体亦时刻在不同媒体之间竞争话语权,而其核心要领便是在保证及时阐明网民内心话语的基础上,获取他们的认可和拥护,否则当网络支持力不够时,意见领袖势必会变得名存实亡。
(二)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过程的交互式感染规律
舆论之间的相互感染在传统媒体语境之中就已经频繁发生,不过在新媒体语境之下,这类现象表现得更为激烈一些。结合实际调查发现,一旦突发某类事件,就会在引发舆论回应之后滋生出某种辐射化效应。须知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通常牵涉到许多利益群体,本身具有较为深刻的敏感性、连带性以及聚集效应。同时,在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持续加快和传统路径不断多元化等背景作用下,这类危机事件的波动模式也不会始终维持单一状态,引发更大震动频度的几率也会同步大幅度增加。归结来讲,有关新媒体语境下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维持着一定程度的敏感、连带、聚集、震动特性,不过却也为日后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梳理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的关系,以及探讨富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指导性依据。
(一)事件和舆论主体的关联特性
目前,新媒体语境中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主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深入的观察和探讨,相关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将两类主体要素进行融合式考察认证,之后细致梳理其中各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日后深入探讨各类主体动因提供丰富的指导性依据。
(二)事件和舆论主体的控制规律
面对不同的舆论主体,需要针对相关事件和舆论背景下的处理措施,以及产生的对应效果等,进行综合式校验认证。
(三)事件和舆论过程的交互式作用
透过宏观角度分析,在全新媒体语境之中,事件和舆论过程经常会呈现出某种统一性特征。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非常有必要针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催生因素进行动态性解析,包括舆论在不同阶段的功能和变异迹象,以及相关事件与舆论的交互式作用状况等。
在虚拟环境之下,舆论因素之间存在交互式感应和叠应的关系,特别是在特定事端放大作用后,难免会转化成为大规模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如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原本就是在网络论坛之上传输,而在舆论作用下,天价商品开始成为一类深刻的公共危机事件。此类危机事件和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关系可谓是十分密切的,如若缺失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发酵和催化效用,则上述事件未必会转化成为一类重大的公共危机。由此可以清晰断定,在全新媒体语境之下,舆论的影响力足以快速增加公共危机事件的衍生几率和相关的风险效应。这理所当然是目前舆论引导工作中务必要集中审视和处理的问题。对应的处理措施则表现为:
(一)构建完善化的信息发布机制
人脑在处理和存储信息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先入为主的行为习惯,一旦说人们对相关事物产生特定印象并且受到别人确认之后,便会在潜意识之中加以默认,对日后传播主体的情感倾向和信息过滤结果都会产生深入影响。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信息发布机制创建,务必要注意维持各类言语的间接清晰特性,竭尽全力规避语意模糊不清的状况。在最近引发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之中,发现最容易被捕捉的都是和社会舆论相互接近的信息,但是因为信息确认系统不够完善、基层组织认知力度不足、新媒体用户特征把握不够精准,一时间令权威性信息无法快速介入,某种层面上方便了公共危机事件的扩大。面对此类状况,在处理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信息过程中,相关机构务必要预先考虑用户的特征,之后想方设法改善社会舆论感知力、信息源确认实效,缩减信息公布的时间差。归根结底,就是同步创立起信息源确认和信息发布责任等机制,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权威信息的公信力度。
(二)分化意见领袖并深度控制惰性接受人员
意见领袖在开展群体传播工作期间,会对受众人群的观点产生较为深刻的引导作用,因此,研究怎样分化意见领袖对于后续危机事件可靠性处理有着可靠的指导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意见领袖分化过程中,应该适当允许多方意见的存在,而这也是十分难以达成的目标。毕竟在受众媒介素质和技能尚未发展健全时,他们始终是无法包容差异化观点的存在,这类状况可以说与个体属性和粉丝群规模有着缜密关联。而在这部分粉丝群当中存在难以计数的惰性接受人群,而他们亦长期针对意见领袖给予许多非理性的民意支持。所谓的惰性接受人群,就是在信息传播环节中不考虑事情真相而主动接纳别人观点的人,他们只会凭借意见领袖观念恶搞和讽刺相关事件,同时进行相关信息扩散。因此,在进行重大危机事件处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非常有必要构建专业化的舆论引导队伍,其间负责进行多方意见引导、受众注意力分散,长此以往,顺利降低受众人群对某类意见的非理性倾向,避免惰性接受者的蔓延。
(三)维持语言范式和强化情感交流实效
这里强调的语言范式,实际上就是一类说话姿态、方式以及用词。相关工作人员在科学化调试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关系时,需要预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配合网友熟悉的语言表达模式,快速将一些说教类信息变得平实一些。
第二,发布信息过程中主动降低姿态,顺势克制广大参与主体对官方信息的潜在抵御心态。
第三,在疏导舆论期间,要注意尽量规避生疏、冰冷、生搬硬套等现象,毕竟在传播或是接收信息过程中,任何参与的人员都存在自觉性的动机,所以引导受众者行为的核心驱动力便是信息的感性渗透效果。
第四,选择实时性改良修缮关键词的预警与退出机制。须知语言之所以能够引发人们的感知和记忆欲望,不单单因为其内容精炼简约,同时还因为其保留较强的核心性。在新媒体技术和相关舆论信息接连大范围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需要凭借相对简易的模式进行必要的信息实时提取及调用。因此,任何舆论信息在公布到新媒体语境的同时都会被赋予极度压缩的关键词,如此便可以保证社会大众快速检索和提取的同时,更为深刻和精确地掌握社会发展动态,为言论自由提供更为和谐的适应氛围。
综上所述,关于新媒体语境之中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和舆论的关系着实烦琐复杂,而笔者在此阐述的意见都是由个人阶段化实践获取的经验整理而来,必然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希望日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持续加以改良完善。长此以往,才能真正为我国社会安定秩序维持,以及媒体信息传播事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1]郭婷.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探析[J].今传媒,2011,12(8):114-126.
[2]张丽萍.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J].东南传播,2010,17(2):144-157.
[3]周斌.公共危机过程中政府与新闻媒体关系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31(26):133-139.
[4]李晓兵.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公共危机应对[J].青年记者,2011,20(11):166-171.
[5]夏雨禾.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关系研究[J].当代传播,2012,31(2):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