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嵘 倪浩天
漫谈洛阳与儒家思想的渊源
蔡 嵘 倪浩天
“十三朝古都”洛阳以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形势和厚重的人文积淀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定都的首选之地,儒家思想作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文化,它的起源、发展和形成都与洛阳有关。试图通过梳理河洛文化中与儒家思想有着深层联系的传说、史料以及考古结论,揭示洛阳在儒家思想产生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得出周公及三代礼乐为儒学的先导,儒家思想的源头在洛阳。
洛阳;儒家思想;河洛文化
[作者] 蔡 嵘,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倪浩天,郑州外国语中学。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带,古称河洛,地处黄河、洛河、伊河的冲积平原之上,它北邻邙山和黄河,南枕万安山和伊河,东扼虎牢关,西拥函谷关,“河山控戴,形胜甲于天下”。洛阳以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形势和厚重的人文积淀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帝王争相建都之所,有“千年帝都”“百代帝王”的美誉。洛阳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四千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共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阳的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历史。孕育在洛阳盆地中的河洛文化更是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它一直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文化,是中国正统文化的源头和主流。
中国历来被视为礼仪之邦,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根植着一种文化基因,那就是儒家思想。和西方国家的宗教不同,儒家思想倡导礼乐,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积极入世的,是有担当的,是接地气的,也是充满着人性关怀的一种思想。作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不仅成为诸多帝王的执政理念,而且也成为炎黄子孙的行为道德规范。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始祖孔子因此也被尊为“至圣”,其实追溯儒家思想的起源,不得不从洛阳说起。
《易传·系辞上》有这样一句话:“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在上古时期,在洛阳孟津段的黄河里出现一匹龙头马身的瑞兽,人文始祖伏羲氏根据龙马背负的河图创立了八卦,后来周文王根据伏羲氏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易》的起源;在洛河的洛宁段也有神龟驮着洛书出现,后来大禹根据洛书根治了水患,并根据洛书制定九章大法,划天下为九州,最早被收录在《尚书·洪范》中。河图洛书的传说中有龙马和神龟之类的祥瑞,有伏羲和大禹这样的先贤和明君,上天借助祥瑞助力圣贤,圣贤也会领悟天意给社会带来新的气象,所有这些都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诉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洛阳又是古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中”,在华夏文明重要起源的河洛地区流传河图洛书的传说,也就不难理解了。
河图洛书虽然是传说,但后人对它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却从未减弱。现为世人所见的河图洛书是由排列有序的数字符号来表示的两幅图,中国哲学元素中的太极、阴阳、四象、四灵、五行、八卦、十二宫、二十八星宿等,都是源自对河图洛书的解读、推演和应用,彰显了河图洛书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2014年河图洛书传说因此被列为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河图洛书密切相关的《周易》和《尚书》被后世列为儒学经典。特别是《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易》被孔子盛赞之后,曾一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尚书》是上古之书,相传为孔子编定,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也是儒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有学者说河图洛书是古代的地理书,也有学者说它是古代的星图,抛开它的外在形式,河图洛书中蕴藏着古人朴素的数字观和宇宙观,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儒家顺天应人的天命思想最初的源头,在当下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司马迁曾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都曾在洛阳建都。1959年,社科院的古史学家徐旭生教授在寻找“夏墟”的过程中,在洛阳偃师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存,面积约3.75平方公里,根据专家们的考证,该遗址即为史书所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晚期都城斟鄩所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二里头的考古发掘工作依然在延续。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和青铜礼器群,出土了有“华夏第一爵”美誉的乳钉纹铜爵;这里有最早的绿松石加工作坊,出土了堪称超级国宝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这里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有中轴线规划的宫殿建筑群,其中一号宫殿遗址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比7140平方米的国际标准足球场还要大……华夏文明终于从石器时代来到了青铜礼乐文明时代,从满天星斗的邦国时代来到了月朗星稀的王国时代,最早的、具有广域王权的并且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就这样在河洛大地上产生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从早期流传下来的祭天崇祖的传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宗教信仰和实践的主要内容。早期王朝的统治,其政治手段多是以祭祀等宗教仪式为主的,在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中,贵族们一定会拿出他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来供奉上天和先祖,而青铜器正是那个时代高科技含量的集中代表。祭祀通常也是离不开乐器的,正所谓无乐不成礼。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酒礼器和铜铃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青铜为载体的礼乐文明时代就这样在洛阳地区拉开了序幕。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考古人员在离夏都二里头遗址以东约6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经考证就是商朝的早期都城亳,商朝也是中国青铜文明发展最为繁盛的时代。
在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期形成的“礼乐文化”彰显了最早的中国所具备的文化自信,对以它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形成强势的文化辐射。周礼则在夏商两代礼乐的基础上,以更为完备的制度和形式加以规范和推行,所有这些都成为推崇礼乐的儒家思想的先导。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按照当时的天命观,周本是商的臣属之国,商是受天命得天下的,现在你推翻了商朝统治,只有是奉了天的授意,才能够说服自己进而说服民众。所以受天命观的影响和支配,从武王开始就与其弟周公旦商谈营建洛邑之事,因为洛阳被公认为“天下之中”,正所谓“四方入贡道里均”,只有把都城置于洛阳,在离天最近的地方统治天下,周朝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为了实现武王的战略构想,同时也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广大殷商遗民的管理及东南地区方国的统治,周公旦才开始营建“洛邑”,镐京称为宗周,洛邑称为成周,洛阳成为西周时期镐京之外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武王在位时间较短,在他去世以后,周公摄政以辅佐年幼的成王,终于在成王时期实现了武王的遗愿,迁都洛邑。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周人故里陕西宝鸡的青铜器何尊就证实了这段历史,在何尊内底12行122字的铭文中出现了“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的表述,意思是“我(成王)要迁都洛阳,在这里统治天下”。这里的“中国”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而是指位于“天下之中”的城市,也就是洛阳,洛阳就是最早的“中国”,足以证明洛阳在那个时代人们心中不凡的地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执政期间,洛阳是他的主要执政之都,洛阳也是他按照礼乐制度要求亲自主持建造的城市,他也是在洛阳制礼作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分封、世袭、宗法和礼乐制度。周公的制礼作乐的意义非同寻常,是西周政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他是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基础上,试图以德政代替暴政,试图通过“礼”来严格约束不同等级的人的行为规范,用“乐”来亲民近民、构建和谐。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由此奠定了周王朝八百余年的统治基础,使周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
孔子就曾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周礼是借鉴于夏商两朝的基础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多么的完备呀,我要遵从周礼”。周礼的集大成者不是别人,正是周公,所以周公也成为后世敬仰的圣人,被尊称为“元圣”。
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孔子是周公的粉丝,周公的思想是孔子推崇的思想,克己复礼曾是孔子的理想。但是,孔子的故乡是鲁国,在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孔子身处的年代是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孔子为什么会对周公的思想如此推崇呢?原来在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之后,曾经进行过大面积的分封,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他必须留在成周洛邑辅政,所以就派长子伯禽代其受封,从而成为鲁国历史上的首位国君。鲁国作为姬姓诸侯国,伯禽及其后世之君自然而然地推行周礼治国。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虽然离周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五百年,但是这五百年也是周公的思想在鲁国大地上扎根生长、广为传播的五百年,孔子耳濡目染的正是周公的礼乐思想,也难怪孔子会感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了。孔子故里的文化源头在洛阳,周公制礼作乐为儒家学说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洛阳当之无愧地成为儒家思想的祖庭。
在今天的洛阳老城至今还保留有“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石碑一通,它见证了《史记》等所载的史实,那就是孔子曾经不远千里来到洛阳探寻礼乐之源。
说起孔子的入周问礼,还要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涯受挫说起,满怀理想而又无奈的孔子在他五十多岁时离开故乡,开启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纵观孔子所走过的轨迹,其主要区域就是今天河南省所辖的地界。虽然当时周天子的势力已经开始衰微,出现了礼崩乐坏,但是作为东周都城的京师洛邑,人文荟萃,仍然是全国的礼乐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和孔子处在同一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在洛阳担任周王室的征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孔子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洛阳王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世界上顶尖级别的学者就在洛阳进行了对话。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历代礼乐方面的问题,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意于子之身”,大概的意思是说,“君子之德要大智若愚,要戒骄戒躁”,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儒道交流,孔子为此称赞老子像一条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孔子除了拜会老子,还参观了太庙等礼乐文化的建筑,可以说是感奋不已。这次洛阳之行大大拓展了孔子的眼界,为他开创以礼乐文化为主要思想的儒家学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图洛书的传说是河洛文华的起源,也是儒家思想的滥觞,周公及三代礼乐为后起儒学的先导,孔子正是在扎根于洛阳的礼乐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影响后世千秋的儒家思想。
[1]司马迁.史记[M].沈阳:辽海出版社.
[2]徐金星.天下洛阳[M].郑州:大象出版社.
[3]徐金星,扈耕田.煌煌京洛十三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4]许宏.最早的中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