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7-03-28 19:22张彩凤
传播与版权 2017年6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张彩凤

我国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张彩凤

在4G网络和移动客户端技术日臻完善、智能手机日渐普及的助力下,基于媒体社交平台的短视频备受追捧,日渐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短视频与新闻结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发展前景有待我们深入思考。

短视频;新闻报道;娱乐性

[作者] 张彩凤,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我国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

短视频分享应用最早兴起于美国,于2011年4月正式发布Viddy。用户可以拍摄30秒的短视频,通过添加音乐、特效等方式制作创意视频然后分享到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网站上。2013年1月,Twitter发布了时长6秒的短视频应用Vine。几乎同时,Facebook的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也开发出视频分享功能。我国的短视频分享应用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稍迟,但是发展迅猛,势如破竹。2013年,腾讯和新浪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段视频应用“微视”和“秒拍”。2014年美图秀秀也推出了自己的段视频应用“美拍”,被誉为“10秒成就一部大片”。

将短视频作为新闻报道的新方式,国外依旧先于我国。2012年美国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肯尼斯•莱尔(Kenneth Lerer)创立了NowThisNews的移动新闻服务。2013年初土耳其记者用短视频应用Vine记录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外的一次自杀爆炸袭击。2014年BBC发布了Instafax的短视频新闻服务。同时CNN与Twitter合作推出“Your 15 Seconds”的15秒短视频新闻资讯。我国在2014年的“两会”报道中,央视首次联袂短视频分享应用,秒拍、微视等也成为记者报道的必备配置,记者通过秒拍、微视向公众发布现场视频新闻。网友将自己对“两会”的心愿通过秒拍、微视等录成短视频,央视财经频道“两会”特别节目《小丫跑两会》的结尾都会播出。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新闻客户端纷纷杀入短视频领域,他们都把视频放在显要位置。这些新闻客户端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刺激了短视频的内容增长。今日头条从2015年5月开始进入短视频的市场,目前每天有10亿次播放,视频已超过图文和组图,成为今日头条最大的内容载体。其中93%的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74%的视频长度在5分钟以内。今日头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2016年11月初梨视频上线,这个由原澎湃新闻CEO邱兵主创的短视频项目,每日发布500条短视频。梨视频的切入点是资讯类短视频,常熟童工暗访视频更是获得了近2万的转发。由此可见,我国将短视频应用于新闻报道的实践尚处于雏形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二、短视频新闻报道兴起之因

(一)技术的助力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我们无不受益于此。人类曾经只敢遥远祈望的事情,如计算机普及全人类、足不出户实现购物、手机也能看新闻等美好愿景,如今一一实现。移动网络从原来的2G升到3G,直到现在4G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流畅地观看视频,不必为加载和刷新视频而花费更多时间。网络社交方式也从原来的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渐渐过渡到了以视频为主,短视频成为一种独立的文本形式。再加上智能手机人手一台,各种手机应用应运而生,使得接受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手机逐渐代替电视和电脑而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次,短视频应用操作简单,随手一拍,只需通过简单地剪辑就可发送分享,技术门槛几乎为零,实现了技术的“傻瓜化”。在智能手机大大普及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随时拍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人人都转身成为记者。

(二)媒体的娱乐性

尼尔·波兹曼所著的《娱乐至死》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20世纪的传媒技术发展,使人类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在印刷时代,报纸上线形排列的文字促进了人类逻辑组织、有序结构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而电视时代使人类的符号世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多地追求声音、图像等感官刺激,对外界的认知逐渐呈现出非理性的一面。电视报道新闻时不必过于看重新闻事件的连贯性,而是通过将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画面剪辑在一起的形式报道新闻,因此,人们解读新闻时无须动用更多的理性思维,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且充满画面感,日渐呈现出娱乐性的特点。无疑,受众把在电视时代培养起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带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媒体的娱乐性,如今出现的短视频新闻,短则6秒便可以传达新闻信息。不得不承认,短视频新闻的出现正式适应媒体娱乐性趋势的产物。

此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高压的生活状态下,人们需要一种简单直接的新闻报道形式来获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所以短视频以秒为计算单位、集中事件主要情节和画面的新闻报道方式,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三)新闻制作与分享的及时性

由于秒拍、微视等短视频应用操作便捷,人人都可以轻松掌握,实现即拍即传,新闻的时效性得到良好的保证。短视频应用依附于社交品台,秒拍、微视等短视频应用实现了与微博、腾讯等社交网络平台的无缝对接,网民可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拍好的视频或者他人拍摄的视频分享或转载到社交平台上,如腾讯、微博、微信、QQ空间等,借助微博的社交属性将信息及时有效的传播出去。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团队,需要专业的摄影器材和长期的拍摄构思及脚本,制作周期长,除了需要前期策划、采访,后期制作更是复杂烦琐,最后还需要在各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实现播放。由此可见,短视频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视频制作摆脱了专业壁垒,新闻记者乃至普通用户可以及时摄取新闻一手视频素材并快速同步分享至社交平台。新闻媒体的社交平台便可以拥有海量的短视频素材来源,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新闻机构本身的视频发布成本,同时也极大增加着用户体验的乐趣和自豪感,个体创造力也随之得到更大激发。如果一条简洁直观的短视频能够全景式地反映事件现场,不仅可以使新闻报道真实严谨,也可以使民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

(四)媒体话语权的转移

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具备了成为记者的可能性。新闻媒体的门槛正在降低。传统媒体曾紧紧掌控的话语权正逐渐转移到受众手中。受众意识通过自制的短视频得以充分表达。秒拍、微视、美拍等短视频应用的用户多以年轻人为主,90后、00后的使用人群居多。他们是渴望表达和表现的一代人,希望通过自制的短视频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赢得他人的关注,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他们也喜欢分享,乐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拍成视频传到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眼中的世界。从某种程度来说,自制短视频的发展正逐渐削弱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多的话语权。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在新媒介的环境下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由此可见,受众对话语权的追求正逐步得到保证。

(五)时间的碎片化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以几何级别增长,出现了信息过剩的现象。我们每天的生活里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读也读不完,其中不乏大量无用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却处于稀缺的年代。网络媒介占据着人们大量的时间。据统计,人们平均每个小时切换应用程序约36次,每天会登陆约40个网站。我们时常会看到如下情况:很多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手中还会忙着别的事情。我们的时间被分割得越来越短,越来越零碎,进入了浅阅读时代。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用移动终端看新闻、看视频等,甚至有人会走着看,于是便出现了颇具调侃意味的“低头族”之称。而短视频应用的时长一般限定在6秒至30秒,且内容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较短的时限内传达出大量的信息,较之冗长的视频和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因此短视频新闻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自己持久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短视频新闻发展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一)缺乏优质的新闻内容

短视频分享应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用户的原创内容,就是所谓的UGC,全称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目前移动短视频普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优质内容欠缺且供给量不足的问题。虽然2016年迎来了短视频发展的井喷时期,优质内容较之过往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比,仍供小于求。以微博的短视频应用“秒拍”为例,虽然每日视频上传量可达三百多万,但多以草根网民的自拍为主,或者就是大量“秀身材”“逗宠物”“滑稽秀”的视频,内容可看性低,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不多见,甚至充斥虚假新闻,能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新闻报道更是凤毛麟角。这也反映出短视频新闻报道在深度挖掘价值内容的意识和能力仍显不足。刚刚过去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在赛后采访了傅园慧。在直播中傅园慧的表情并没有受到观众的过分关注。但是随后有网友将傅园慧采访视频进行截取并传到网上,傅园慧夸张丰富的表情瞬间引来大众围观,一时火爆朋友圈。她也成为全球引人关注的奥运选手。这则短视频新闻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网民及时对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采访进行二度、三度创作,对价值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提取、放大,否则很有可能错失一条优秀的短视频新闻。

此外,同类的新闻短视频分享应用较多,他们的功能彼此大同小异,所报道的新闻也出现了雷同的趋势,同质化现象严重。每一个新闻短视频分享应用,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着力创造特色突出的新闻作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避免相互抄袭、转载。传统媒体在长年累月的新闻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他们拥有精良的新闻制作团队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可以生产出一批原创优秀的作品,即所谓的PGC,全称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UGC原创内容质量不高的缺陷。以PGG即专业生产内容来带动UGG也是一条可选之路。

(二)短视频新闻的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普遍不高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经过几年的发展酝酿,互联网又催生出新媒体、自媒体等行业。新媒体的出现大大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和阅读习惯。它们拥有数量巨大的用户,备受年轻一族的喜欢。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较之以前更多地依赖电脑和手机,尤其近年来智能手机普及加之4G网络的发展,人们利用手机观看视频新闻的时间在不断变长。在这个人人都可成为记者的年代,网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拍好的视频或者他人拍摄的视频分享或转载到社交平台上,这无疑降低了新闻从业人员的门槛,为更多人提供了话语平台。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以及网民,多数都是非专业人才,并没有良好的新闻专业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为了吸引眼球、吸引流量、追求高点击率,而传播虚假新闻,为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2016年7月北京遭遇大雨袭击,一时各种建筑被淹、人车被淹的视频被网友大肆转发,但是这并不是真实的。还有2017年2月,一则《男子酒驾跑车飙车320码,自拍视频成临终遗言》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但经警方证实,前面超速视频和后面车祸现场不是一回事,是由两段视频合成。由此可见,虽然短视频新闻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个人创造力,赋予公众更生动的表达方式,但是公众的视频素养成为必须关注的新问题。即便是新媒体从业人员,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网民也要积累一些必要的新闻知识,以便健康合理地使用新媒体。

(三)有些突发事件报道欠妥

短视频由于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即拍即传,所以不管是媒体从业人员还是网民都可以及时摄取一手视频资料传到网上,与网友分享。这说明短视频新闻对于报道突发事件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之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新闻第一现场的媒体记者们通过一条条的微博发出来的信息,虽然保证了及时性,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加上各种突发状况所限制,有可能无法顺利地通过文字将新闻事实表述的清晰无误,也容易造成二次解读。通过短视频新闻这种形式,信息传播的更为直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发生,能让突发新闻报道变得更严谨。尤其是突发事件面前,消息源太多,很难一时分清孰真孰假,通过文字很难第一时间证实真伪。而短视频新闻能全景反映新闻现场,比起单纯文字或是同样容易引起歧义的图片来说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现场情况。同时对于很多新闻事件而言一条及时的短视频也能够粉碎众多的别有用心的网络谣言。

但是,这并不是说短视频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做到了无可挑剔。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如果对事件的报道不到位,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很多短视频记录突发事件时,摄取的画面多是残忍、血腥或者暴力等令人惊悚的镜头,网民在观看后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出现不适。如果对于突发事件的记录总让受众感到不适,久而久之,人们不可避免地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会出现偏差。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是不值得信任的,甚至充满怀疑。有的短视频会细致地展现受难者的惨状,对灾难现场过分描绘,这样的报道忽视理性,把握失度,势必会对受害者产生二次伤害。报道突发事件不是为了渲染场面,而是要从更加理性的角度看待事件,起到提醒建议的作用。所以,不论新闻从业者还是网民利用短视频记录突发事件时,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不能为了报道夺人眼球而去揭开受访者心中疼痛不堪的伤疤。学会正面引导,从公众利益出发,发现并揭示突发事件的正面因素,引导人们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部过程,正确地对待突发事件的结果,把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四)短视频时限与新闻完整性之间存在矛盾

短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平”“快”,它的出现适应了当今社会时间碎片化的特点。短视频应用的时长一般限定在6秒至30秒,要在较短的时限内传达出大量的信息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但是,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时间与事件的冲突。有人认为短视频新闻无法完整地呈现新闻内容,并且可能由于传递信息有限而引起受众的误解。笔者认为短视频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及时了解一天当中的重要新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有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呈现给受众。这类似于传统报道里导语的作用,尤其是报纸。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的作用。尤其在这个信息过量、注意力稀缺的社会,多数读者在接受新闻时是随意性的、仓促的、浏览式的,如果导语不能像“凤头”那样吸引住读者,他们会马上转移注意力。尽管导语的写作方法有许多类型,但不管哪种类型,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最重要者最先”“最新鲜者最先”“最引人注目者最先”。加果用户对某条新闻特别感兴趣可以通过链接进行深度阅读。这无疑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创作的思路。

四、结语

短视频的出现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但是这并没有引起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足够重视。短视频从诞生时就多以娱乐的形式露面,更多被网民用来自拍、“秀身材”“逗宠物”等,即便是报道新闻事件,也多是由网民上传的一手视频资源。短视频的新闻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而且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梓轩,王海,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J].中国记者,2014(2).

[3]李佩佩.对短视频应用发展热的冷思考[J].青年记者,2015(8).

[4]雷攀.社交网络进入短视频时代[J].西部广播电视,2014,8(16).

[5]王晓红,包圆圆,吕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J].中国编辑,2015(3).

[6]张梓轩,王海,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J].中国记者,2014(2).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