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在数字出版领域的运用及功能性分析

2017-03-28 18:54董小夏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出版社数字资源

董小夏

一、绪论

(一)引言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2010年5月12日发布了《关于当前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主要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大力发展云计算模式的平台运营和应用服务和面向市场的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服务;第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城市作为云计算实验城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1年3月16日下发,明确指出要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并将云计算列入“十二五”规划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程度,在读者、网络运营商、出版商大力追捧的同时,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并日益威胁着大众及作者等的利益。因此,将最新的服务模式应用于出版行业中最新的出版方式,以探究解决当前发展的问题是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即是着重对云计算和数字出版分别进行分析,并论述当前两者结合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知网、维基百科等检索,利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和行业人士对数字出版问题的关注度高,但对云计算运用于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较少。根据现有的学术文献以及著作对云计算和数字出版的结合进行研究分析,对出版行业中云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现状有所了解,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对数字出版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云计算的特征、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剖,期望于辨明云计算在运用于数字出版的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云计算及相关论述

(一)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中的“云”指的是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的能够向外提供各种资源的计算机集合;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网络工程师在工程示意图中习惯用云状图案表示计算机网络这一习惯。当前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火热发展,但对于其定义,还没达成一致。

2011年出版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

(二)云计算优势特点

1.拥有超强的信息计算能力和海量的服务器集群。现在的谷歌所使用的云计算拥有非常多的服务器才能维持正常的云计算运行,因此在我们所看不到的简单的“云计算”后面,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

2.完全虚拟化,不占据电脑的内存。用户只需要在自己的终端设备上下载相应的软件,就可以通过对软件的操作平台进行虚拟化的管理和应用。因此用户只要随身携带带有此软件的设备就可随时随地进行资源的管理和调动。

3.容错能力强大,数据安全性高。在云计算中因为拥有海量的服务器,许多服务也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中,所以如果一个节点出现问题或错误时,另一个节点会及时地代替,使得数据拥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并且数据的安全性会提高许多。

4.可按需灵活定制。在云资源中包括了多种服务,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需要使用到所有的服务功能。在这时可以自由灵活地购买或制定相应的服务和资源,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5.节约能源,降低费用。云建设的本身就提供了海量的服务器的超强计算能力。企业用户本身不需要再自己搭建基础设施并进行软件升级,节省了大笔开销,特别是硬件设施的购买需要花费巨大的金额。使用云计算还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费用。

三、云计算在数字出版中的运用

(一)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1.资源内容分散,各自为王,难以做强做大。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中,我国出版产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与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相比,数字出版难以满足国内强大的市场需求。在规模、技术上难以与国外出版企业相比,现在我国数字出版仍处在初级阶段。国内出版企业在数字转型的过程中,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内容资源库,通过自己的技术发布到网络上,出版社不愿意把内容交给技术公司,更不愿资源与其他单位共享,造成我国数字出版各自为政、资源分散、产业规模小的现状。

2.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功能相似的系统。出版社在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的同时,同样的功能系统也在不断地重复建设。因在数字出版的初级阶段中,我国出版单位大多属于初步建设的阶段,为着同一个发布数字资源的目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软件系统,购买具有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使自身具备初步的数字出版功能。这些系统的功能基本相似,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共享的困难:文件格式的不统一。我国至今数字出版产业标准建设滞后,规范、标准的数字出版的标准格式仍未确定,国内出版社各自为政的,自建数字出版系统所使用的标准、格式也大不相同。分散的数字资源在不同的系统保护下,内容的资源共享非常困难。并且在不同的终端使用平台上,终端平台也有不同的格式兼容形式,资源的集成难度进一步加大,用户体验效果不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数字出版进程。

4.多元发布困难:宣传造势力度难以提高。在数字图书的宣传造势方面,出版社自身的建设平台是主要的宣传基地,其次便是跨平台的数字图书宣传。但在出版社自身建设的平台中,实现对新书的信息推送服务、在线试读服务以及新书活动的宣传海报等都需要依托于系统的更新和后台操作。但在系统的更新与操作完善上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这笔资金大多是无力支出的。在跨平台的数字图书宣传活动中,原出版社的数字图书由于文件格式的天然保护屏障,难以与其他出版社系统平台相兼容,想要进行格式的转化在其他出版社进行宣传造势,自然又要支出资金,如此的循环往复,中小型出版单位想要做大做强会越来越难。

(二)云计算对数字出版的优势作用

1.内容云:在数字出版资源上进行整合。在数字出版中如何聚集不同的分类图书资源以及原创文学的在线出版资源,还有传统的图书出版资源。将多种的文字、音频、视频和图像集合成强大的资源库,将信息的搜集、处理、存储和共享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云计算的海量存储信息的能力,在数字出版产业中尤为重要,想要将数字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对于资源的海量整合与存储势在必行。在数字出版刚刚起步的过程中传统的出版社在进行资源的存储时,必须购买相应的存储硬件设施进行存储。云计算的云存储功能可以减少这份开销,并且在将内容储存于“云端”简化用户的终端设备,只要用户手中的终端设备具有接入互联网的功能,就能随时访问“云端”使用这些功能。

2.渠道云:多元信息发布的宣传造势。渠道云在信息的宣传上主要有两个功能,其一是在销售产品上,可以建立通向全国的营销渠道。其二是有利于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优质的品牌形象。云计算的超强计算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并更新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数字图书内容的更新服务,将海量的图书存储在云上,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通过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查阅图书。这不仅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在新书的图书宣传造势中,可以快速地更新图书的推送信息、宣传海报等。相同存储于“云端”的图书内容也可以快速共享编辑,在其他平台上宣传造势。

3.技术云: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技术云指出版商在云上可以自行进行数字内容的生产、编辑和发行,并且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和渠道商直接进行联系洽谈达成合作的意向。

在前文提到过云计算的软硬件集成模式中,云计算体现出来的最大的优势特点就是虚拟化的效果。通过云计算的软件平台可直接对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调用,这对于刚起步的中小型出版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在数字出版的初级起步阶段,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难以迈进数字出版浪潮的原因之一,便是技术的制约和资金的大量投入。云计算的软硬件集成模式不但可以帮助出版企业数字更快迈进数字出版中,并且省去一大笔的开销。对于数字出版产业而言,则是避免了相似功能的系统重复建设,优化整个出版产业链。

4.服务云:优化数字出版的用户体验。服务云是指在产品规划过程中,利用云计算等方式将读者阅读需求考虑在出版形式和内容中。对于“服务云”而言,内容生产商可以通过云端的图书购买、点击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编辑策划能力,更好地抓住读者的心。

云计算优良的容错能力和快速的故障恢复能力,可以节约成本高可靠性的硬件,并且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由于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对于访问量较大的平台,如果缺少优良的容错能力,对于读者的查询、点击、购买等行为,系统容易出现故障和问题,例如信息检索不精准、不完整或直接提示页面无法访问等问题。而快速的故障恢复能力也是保持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只有平台系统问题得以快速修复解决,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稳定性的增强不仅利于提高用户体验,也是保持用户对于该平台系统信心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出版行业已进入数字出版时代。但纵观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现状,仍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商业模式不清、数字文件格式存在壁垒、版权保护不够等问题。

现在将目光投向云计算,融合了云计算所形成的云出版非常利于数字出版平台的搭建。在数字格式、信息宣传、数据安全以及管理和调度方面,云计算都能给数字出版带来处理和解决的方法。因此云计算在推动数字出版这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在以推动云出版发展的前提下,为了云出版的持续发展还应该继续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加大法律的保护力度。

[1]张博,庄子匀,陈敬良.云出版是解决数字出版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2(2):14-17.

[2]张晓岳.云计算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4.

[3]刘锦宏,李思洁,袁晓群.云出版商业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2,20(6):74-77.

[4]彭绍明.云出版:数字出版发展的整体方案[J].出版发行研究,2012(2):10-13.

猜你喜欢
出版社数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等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答数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看G20
石油工业出版社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