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

2017-03-28 18:32刘安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刘安洪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

刘安洪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比较忽视这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采取基于教材的融入式教学模式,在课后练习中融入跨文化内容,采取“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通过引入文化测试、改进大学英语教材、实施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工程等措施保障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途径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各领域交往的日益深化,中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精通专业又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与国外人士在各领域的交往已不再局限于外语专业毕业生,机械、建筑、化工、经贸等诸多专业领域也急需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需要中国与相关国家各领域更好地交流,仅拥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畅通的交流是成功合作的重要条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得以凸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还要求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会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还要让学生具备和国外人士进行有效交流的交际能力[1]11。当前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把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对此须进行反思,应重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需要重新认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忽视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中跨文化能力要素缺位,其重要原因是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认识不清,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对跨文化交际“是什么”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个层面,即意识、知识和实践层面。[2]21意识是前提,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关键。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较强的自觉性,而且对两者的差异有较高的敏感度。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交际意识,就不能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合理地运用于具体的交际场合,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就不能有效构建。只有对外国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和移情,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有自觉的认知,才能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3]34。跨文化交际知识既包括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又包括涉及两国历史、宗教、习俗、地理、民族等方面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包含两者的对比知识。母语文化知识能帮助人们理解异族文化[4]71,是跨文化交际知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跨文化知识的掌握能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能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对缩短两国语言和文化心理距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实践能力的形成是意识和知识环节的自然结果,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必然体现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的合理运用。简单来说,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是指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体现出的文化感知、比较和调试能力,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和实践能力三位一体,彼此不可分割且相互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孤立地只强调某一方面,应该对这三个层面进行整合式融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建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因此可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嵌入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之中,采取隐性教学方式,特别是基础阶段应以隐性教学方式为主,有特殊要求的院系可以根据其需要单独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大一大二开设两年大学英语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一)基于教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水平提升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依据教材进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按照特定教材来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融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方面的内容。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因此,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将其融入所依据教材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权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比重,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融入语言教学,即挖掘课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凸显这些文化知识,以此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立和掌握相关的交际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是不能割裂的,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当课文涉及外国文化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化理解和包容,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化产生移情。此外,教师应充分挖掘、深化相关文化知识,可作一定的补充,并观照中国相应的文化,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作出对比分析,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建立理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为例,Unit 1 Section A的课文标题是“Time-Conscious Americans”,该课文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适合进行跨文化教学。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除了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可以进一步挖掘和补充美国人和中国人各自的时间观念等内容,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还可补充由于中美时间观念不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案例。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融入这些内容能够丰富学生在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教师的引导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教材有些单元的主题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关联较大,教师只需要将其凸显便可,有些则看似关联不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和精心设计教案。同样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为例,该册教材一共10个单元,这10个单元与跨文化交际知识关联比较大的课文有3篇,教师可以分别介绍中美时间观念及差异、中西方婚姻观念及差异、中西方姓名文化及差异等文化知识。其余单元看似与跨文化交际知识关联不大,但是深入挖掘也是有文章可做的。比如“A Test of True Love”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检验真爱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甚至可以补充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的差异等内容。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对于自己女儿吸烟问题的担忧。教师讲解时可以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和掌握相关语言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对吸烟问题的不同看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对于公共场所吸烟的做法,甚至还可延伸到中西方教育异同这个话题。最后一单元“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这篇文章也可以补充介绍当代英国的特色、英国人的典型特征及中英两国文化差异等内容。其他单元也都可以挖掘出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由于当前主流教学模式仍然是基于特定教材的教学,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方式是采取隐性教学方式,即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英语课文教学,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特别说明的是,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课文涉及的外国文化,而且要观照相应的母语文化,采取对比分析法[5]33,让学生对中外特定文化的差异有清晰认识,引导学生对外国文化产生移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

(二)基于课后练习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水平提升

不同的教材其课文主题差异较大,有些教材课文主题与跨文化交际知识关联很小,同一种教材不同学期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相关的单元数量也不同,为了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考虑在课后作业中体现跨文化交际内容。教师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布置若干次不同的课后作业,包括翻译、写作、阅读等。教师在课后作业的选择上可适当考虑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比如英汉互译可选择一些介绍中西方文化的材料,尤其是中西方思维与文化差异或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材料;阅读理解的文章可以选择一些外国文化或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材料。这样,学生在平时进行翻译和阅读练习过程中就能够进一步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相比翻译和阅读理解,写作的方式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能强化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可以选择或设计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或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主题。由于写作是主动性思考过程,因此通过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反思,并对跨文化交际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当然,除了课后练习,期中、期末考试题也可以适当融入跨文化交际知识或外国文化知识。

(三)选择恰当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的大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时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此教学方式在有些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仅采用讲授法不符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属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应用能力,它虽然包括跨文化交际知识,但是其核心能力是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知识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其作用是动态的,需要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能正确地运用于特定的跨文化交际场合。只有主动地理解外国文化并对比分析中外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对外国文化建立移情,学生的运用意识才会加强。如果教师只采用讲授法讲解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会主动地加以思考,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时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基本原则[5]33。再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10单元课文“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准备有关二战相关话题的报告,让学生对二战历史有基本了解,再让学生延伸讨论中西方国家对战争的不同认识。教师在学生报告的选题上给予指导,也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由于该课文的主题涉及英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讨英国文化特色及思考中英文化差异。学生课前预先准备,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或者进行演讲。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选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引导学生讨论与分析。此“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外国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形成的认识和记忆更深刻,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习得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也更具动态性,这种更“活”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也更容易转化成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核心词是“跨”,学生仅仅了解外国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外国文化产生移情,需要反思中外文化在特定方面的差异,并在特定跨文化交际场合正确运用相关知识以促成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特别重视对比分析法,即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中外思维和文化的差异,思考如何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弥合这些差异并有效化解误解和冲突,使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交际双方同建的共识基础上有效进行[6]36。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方式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体验教学法进行跨文化教学。

这些途径和教学方式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虽然这两个层面的深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仅注重这两个层面而忽视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场合进行成功的交际,主要体现在行为层面。从本质上讲,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行为层面的能力,缺乏实践的支撑是违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属性的[7]8。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到有本校教师或外教参加的口语角;还可以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和外教、外国留学生等一起参与,如组织英语晚会或英语沙龙。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与外国人士面对面交流,这种直接体验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现今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外国聊天网站和手机APP,引领学生进入虚拟的跨文化交流平台,让学生和外国人士展开实时互动,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与外国人士直接交流的机会很少,提升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只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组织,就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跨文化交际机会。特别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可以极大延伸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面,而且这种方式省时省力,是提升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其他建议

除了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主要途径,还有其他一些建议,这些建议目前对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还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必要对此予以说明,以期对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引入文化测试,完善学生的跨文化评价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认识不清,也不太清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不足,在教学时以文化测试为参照,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跨文化教学。可以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文化测试模式,如国外的Valette的文化测试[8]264和国内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9]32-36,教师也可以参照成熟的文化测试模式设计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问卷。

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与时俱进。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文涉及的文化内容比较少,往往是以注解的形式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且文化内容的呈现缺乏系统性[10]193。第二,缺乏时代感,老生常谈说教式的课文所占比重较大,这类课文文化价值较低,对学生帮助不大,有些学生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第三,教师的配套教参资料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非常单薄,不利于教师展开跨文化教学。前文已指出,基于教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现有的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教学难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改进大学英语教材,增加文化及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英语新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

加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根据夏纪梅的调查,90%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11]38,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忽视跨文化教学,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不够强,难以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教学。因此有必要实施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实施有效跨文化教学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单位和大学英语教师应重新审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应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以隐性教学的方式通过教材教学融入跨文化交际内容,在课后练习和考试中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导向,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考虑引入文化测试、改进大学英语教材、实施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工程等措施,保障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质量。

[1]盛雪梅.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审思[J].中国外语,2008(5):10-14.

[2]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2):17-26.

[3]谢柯.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38.

[4]M.W Lustig, J Koeste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3rd Ed.)[M]. New York:Addison Westerly Longman, Inc., 1999.

[5]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2):27-34.

[6]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7]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2):8-16.

[8]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9]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32-36.

[10]蒙岚.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92-194.

[1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责任编辑 亦 筱]

2016-10-11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课题“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构建研究”(2015-GX-073)

刘安洪(1966— ),男,重庆市人,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和翻译。

H319

A

1008-6390(2017)02-0109-0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