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滁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情况及思考

2017-03-28 15:22:00马飞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滞洪区补偿群众

马飞

(滁州市沙河集水库管理处,安徽滁州239000)

滁州市滁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情况及思考

马飞

(滁州市沙河集水库管理处,安徽滁州239000)

重点阐述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的主要做法,总结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基本经验,对补偿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

一、滁河流域蓄滞洪区历年的运用情况

(一)2003年运用情况。2003年6月26日至7月11日,全椒县连续遭受特大暴雨洪水龚击,汛情迅猛,滁河水位连续12小时平均涨幅0.2米以上,最高达0.3米,襄河和滁河全线超历史最高水位0.2~0.5米。滁河上游大量来水,致使滁河最大汇流量达2200立米/秒,而两大出口最大流量仅有1200立米/秒,洪水出路不畅,近1000个流量滞留全椒县,形成上泄下堵的困难局面。高水位历时长,防汛压力大,滁河全线告急,受滁河高水位顶托,全椒县城危在旦夕,312国道上水,津沪铁路和一批重点工矿企业十分危急。为确保重要交通命脉畅通和重点工矿企业安全,减轻沿河两岸民圩的压力,以较小代价,保住更大利益,经上级领导决定启用滁河流域荒草三圩、二圩蓄滞洪区分洪。2003年7月6日,全椒荒草三圩、二圩相继破堤蓄洪后,襄河口闸闸上水位急骤回落,分洪削峰效果明显。两个分蓄洪区总蓄洪量达6500多万方,由于蓄洪时空圩,极大地减轻了滁河的洪峰压力,对整个滁河流域抗御超历史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二)2008年运用情况。2008年7月31日至8月2日,受8号台风“凤凰”影响,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暴雨致使滁河襄河口最高洪水位14.23m,超历史最高纪录。为减轻滁河防洪压力,经上级批准,8月2日下午,我市全椒荒草二圩、三圩,来安汪波东荡、南谯蒿子圩四个蓄滞洪区相继破堤蓄洪,共拦蓄洪水近9000万方,极大缓解了滁河压力,确保了滁河沿线的安全。(三)2015年运用情况。2015年5月1日入汛以来,我市先后遭遇几次强降雨过程,6月26日至30日,滁河流域再次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流域平均降雨量239.3毫米。6月28日9时,襄河口闸闸上洪峰水位14.39米,超保证水位0.89米,超历史实测最高水位(2008年8月2日14.23米)0.16米。襄河口站以上流域最大洪峰流量1381立方米/秒,大于2003年和2008年洪水。襄河口以上水位超保证水位时间长达76小时,为确保滁河沿岸主要堤防防洪安全,经请示长江防总同意后,省防指于6月28日及时调度运用了全椒县滁河荒草二圩、三圩两处国家级蓄滞洪区,蓄洪水量5000余万方,转移临时生产人员179人。蓄洪后,襄河口闸上水位立即下降,10小时累计水位下降1.18米,有效缓解了滁河干堤防汛压力。[1]

二、我市蓄滞洪区补偿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在蓄滞洪区启用后,我市就及时启动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滁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涉及补偿工作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有关部门在补偿工作中的分工。市、县区两级从财政、水利部门抽调精干人员专门从事补偿工作,并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二)规范程序、明确责任。为有效组织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我市严格执行“三榜”公示制度的核查工作,通过市与县区、县区与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明确工作纪律和责任主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核查和资金发放工作。

所谓“三榜”指的是,第一榜:先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以村民组为单位对居民财产损失进行核查,由村民委员会在村民组将核查损失实物量张榜公示;居民有异议的,有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复查;公示期限届满,居民无异议后,上报县补偿领导小组。第二榜:县补偿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核查,并由村民委员会将核查损失实物量和损失价值、补偿金额张榜公示;居民有异议的,由县补偿领导小组组织乡(镇)、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复查;公示期届满后,居民无异议,县人民政府应按照补偿标准,提出补偿方案。补偿资金发放之前,再进行第三榜公示。通过张榜公示,让群众相互监督,使群众无异议,保证损失登记情况真实。(三)加强宣传、阳光操作。蓄滞洪区运用补偿,事关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补偿办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蓄滞洪区内的群众家中,走访调研,充分了解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同时向群众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市、县区两级补偿小组多次邀请安徽日报、滁州电视台、滁州日报等媒体记者深入蓄滞洪区采访报道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通过新闻报道增强补偿政策和工作的透明度。[2]

我市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补偿方案的要求进行了“三榜”公示,为切实、准确的反映出蓄滞洪损失金额,部分地区还进行了四榜公示。通过张榜公示使灾区群众了解补偿政策,监督补偿工作过程,确保居民财产损失、补偿金额登记情况真实。同时我们在有关媒体和涉补的乡镇、农场公布补偿工作咨询(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补偿扎实推进。(四)周密组织、规范运作。补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及时召开由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补偿工作第一次会议,分工部署各项工作。第一,派出工作人员深入蓄滞洪区,了解区内损失情况,并同区内农场负责同志座谈,针对今年补偿标准、方案展开调研,了解种养殖结构,土地承包情况;第二,按照补偿方案要求,及时编制补偿汇总申报表;第三,为切实做好补偿工作,各级紧紧依靠政策、把握政策、宣传政策,以我省历年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为参考,以颁布实施的“三个办法”、“一个条令”为依据,加强与蓄滞洪区内群众的沟通,听取意见、反馈意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最大限度地寻求制度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平衡,力求使补偿工作达到最满意的效果;第四,在完成一榜公示后,市补偿工作领导小组派员深入蓄滞洪区,听取群众对一榜公示意见,并责成有关县区规范一榜公示方式,修正一榜公示内容,并就公示中出现的问题拿出处理意见,以最稳妥的方式处理补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五,及时制定《滁州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并根据各县区二榜公示结果,市补偿办及时汇总财产损失实物量和补偿金额,拿出资金筹措方案上报省政府。在三榜公示无异议的基础上,及时完成补偿清册的编制并下达补偿通知书。

三、补偿经验与成效

(一)周密制订补偿工作方案,坚持依法、依规补偿是做好补偿工作的重要保障。《滁州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制定根本依据是国务院《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财政补偿资金管理规定》、《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补偿工作实践证明,各项工作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开展,才能做到政策落实、群众满意。

(二)部门密切协作是做好补偿工作的关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良性工作机制十分重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启动以来,市、县区有关部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在吃透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及时沟通信息,对发现的问题不推诿、不埋怨,相互理解,相互协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政策交给群众,把监督权留给群众,把满意带给群众。

四、历次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际田亩大于承包土地原登记面积的问题依然存在。在2008年的补偿过程中发现全椒县荒草圩村的实际田亩超出承包登记田亩729.41亩。如果按照承包田亩计补,群众矛盾难以解决。全椒县政府从关注民生、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由县财政拿出资金对荒草圩村9个村民组超出承包田亩以其它名义进行了补偿,补偿程序也是按照规定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户,虽然群众与政府间矛盾解决了,但是对财政并不宽裕的全椒县来说无疑是一个“额外”负担。

(二)蓄滞洪区内居民种养殖结构复杂,专业养殖区分难度较大,汛后对核损实物量难以做到十分准确。第一,是精养渔塘和普养渔塘的区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塘内养殖品种结构汛后无法界定,只能根据汛前的一些购种发票等一些不完全真实的凭证区分。实际损失可能与上报损失有出入;第二,是蓄滞洪区内种、养殖种类繁多,在补偿方案制定过程中,虽然我们列出了多种补偿种类,但在实际补偿工作中仍出现了新的品种,补偿过程存在很多困难。例如:荒草三圩2015年区内的牛蛙养殖,是群众自发行为,目的是增加收入。由于国家和我省未出台相关办法,无限制蓄滞洪区从事高附加值养殖业等方面的规定,所以在补偿的过程发生了困难。

(三)要全力抓好蓄滞洪区汛前财产登记环节。要想减少核查损失与实际损失的误差,蓄滞洪区汛前财产登记非常重要。由于汛前蓄滞洪区财产登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费,如果汛期不蓄洪,往住各地连续几年都使用相同的汛前财产登记记录。一旦蓄洪,汛前财产登记就与实际蓄洪损失相差较大。为此汛前登记做为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的重要依据,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想方设法抓好、抓实,要研究制定完善的汛前登记制度,确保汛前财产登记真实可信。[3]

五、思考与建议

针对我市在2008年和2015年的两次补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国务院颁布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制订于2000年,当时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没有。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已非常普遍,对蓄滞洪区的区外居民承包区内土地的相关财产损失也应给予补偿,否则将引起巨大社会矛盾。第二,蓄滞洪区起着分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主要功能,在蓄滞洪区的农作物、苗木种植以及专业养殖本身就承担着很大的风险,需出台在蓄滞洪区内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应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苗木应以经济林种类为主;养殖应以一般家禽为主的相关文件,避免种植珍贵苗木和养殖高附加值的新品种。第三,积极谋划蓄滞洪区的保险制度,购买社会服务。首先应对蓄滞洪区的运用概率进行测算,然后根据汛前的居民财产登记情况估算价值后,制定保险标准,到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费用由国家和省政府承担。当启用蓄洪区后进行补偿时,政府对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让保险公司予以理赔,这样既可以使灾后理赔工作正常化,又可避免地方政府灾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补偿工作,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灾后恢复的工作。第四,对补偿资金发放严格审核到村、到户,同时要做到村里上报的各户补偿资金数额要与其张榜公布的各户补偿资金数额一致;村、乡镇、县区、市里上报的补偿资金总额要分别与各户、各村、各乡镇、各县区补偿资金数额相加一致。第五,补偿标准要考虑到目前物价的上涨情况,标准要进一步提高。[4]

[1]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2007年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方案[J].安徽水利财会,2007,(03):23-26.

[2]张效武.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政策和标准[J].中国水利,2009,(21):53-54.

[3]徐维国,吴峥,唐明.安徽省2007年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实践及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08,(1):88-90.

[4]龙腾飞,夏成宁,施国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方法探析[J].水利经济,2005,23,(01):29-31.

TV87

A

1671-5993(2017)02-0069-03

2017-04-11

马飞(1979-),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市沙河集水库管理处工程师。

猜你喜欢
滞洪区补偿群众
东淀蓄滞洪区完成退水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结束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5期)2019-11-16 09:09:38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解读补偿心理
汾阳市城市防洪规划滞洪区设计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现代农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