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丹琼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了解一定的妇产科医学知识,不仅关乎着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质量。一些女性朋友受虚假医学知识的误导,出现问题也没有及时选择去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开展正确的医学科普宣传,普及医学知识,让广大民众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医学科学素质,提升生活质量。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医学科普知识不仅利于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接收,而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可以及时有效的发布最新医学信息,让人们了解到最新的医学进展,也更有利于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推广。然而,借助网络媒体的妇产科医学知识的科普传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完善。
现如今的网络上的医学科普信息数量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医学科普传播出现的问题中,常见的有下面几点:一是,有意夸大功能,误导读者;故意错误标题,以博眼球。读者阅读后要么觉得题目和内容毫无关系,而逐渐失去阅读这类文章的兴趣;要么轻信报道中的夸张功能,而耽误了疾病医治的最佳时机。二是,以偏概全,错误引用医学成果,或引用尚无定论的研究课题,让读者难辨真假。这类似是而非的报道,很容易让读者相信,但是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三是,信息发布前不加严密核实,就人云亦云。这样做便助长了错误信息的传播。
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和严格监管是保障医学科普传播在网络环境中顺畅推行的重要且必要手段,保障医学网路科普宣传不偏离正轨。首先,要保证医学科普知识准确可靠,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避免造成对民众的误导。其次,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市场监管,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制定促进医学科普传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完善现有的科普政策。同时,医疗卫生行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对医务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及医药企业做好规范约束。必要时可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完善监督机制,使医学科普传播在网络环境中规范有序进行。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制定一些促进医学科普传播的激励政策,对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单位加以奖励,促进医学院校和各级医院积极参与到医学科普传播活动中去。
医学科普传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决不允许错误的医学知识和新闻从手边传播出去。如此,加强医学科普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聘请具有一定医学水平的人员担任医学科普编辑和医学信息采集记者。如此,才能在相关报道中,对医学专业词汇和语言做到准确把握,有效避免错误信息的流出。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吸收受过系统医学专业教育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具有多年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加入医学科普传播队伍,提升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如此,在科普工作中,工作人员便可更加快速的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粗求精,去伪存真,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编辑整理呈现给大家。其次,要聘请当地大医院各科专家组件咨询委员会,负责医学科普稿件的评审工作,确保科普宣传的准确性。对于科普文章的选用问题上,应尽量选用那些多年从事医务工作的专家所撰写并已公开发表的文稿,增加所发布的医学信息的可信度。对于即将发布的任何文稿都要严格执行层层审核制度,避免错误的发生。
医学科普知识借助网络手段传播还需要要注意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然后,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对网站发布内容进行细致划分,方便人们查找阅读,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在受众人群划分方面,要注意到受众人群年龄、生活环境、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进行细分,再这些细分人群的需求特点,选择相应的医学科普内容和科普传播方式。同时,在内容方面,也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尽可能的将复杂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方便人们接受的医学科学内容。以妇产科医学科普为例,受众人群多为育龄期妇女。因此,在网站设计方面应尽量遵从女性的审美特点和思维方式,提高网站内容对女性朋友的吸引力。
总之,医学科普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对我国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网络医学科普体系虽然才起步不久,但以其明显的优势,对未来医学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妇产科医学知识的科普工作,以其相对私密性的特点更加适合网络媒体科普传播这种传播形式。这一议题希望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普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1]苗卫军,刘燕清,许咏怡,翁志强.我国医学科普传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
[2]沈秋坦,周荣庭,任杰.浅析网络科普在健康传播中的优势[J].科普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