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可欣
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截至2016年底,微博月活跃用户全年净增长7700万,增至3.13亿[1]。由于及时性、分享性、公开性等优势,微博已成为了网络舆论和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引发和加强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载体。
《网络共和国》一书中,凯斯•桑斯坦给出了 “群体极化”的解释: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2]
如今新媒体环境下,有各种各样的网络载体,而在W明星事件中,微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微博是一种可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发布、共享、讨论、评论信息的公共平台。微博的基本功能如转发、评论能将每个参与者的声音放大到整个社会空间,个人行为汇集成为一种有力度的社会性行为。而这次被推向风尖浪口的“W明星事件”舆情的艰难耸动因素就源于微博。
此次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的开端,网民纷纷微博留言来力挺W明星,更有网民对W明星妻子与经纪人进行“人肉搜索”。更有甚者,在网上进行有目的性的造谣。网络一向是个法律的边缘区,“键盘侠”便躲在网络的遮掩下大肆进行没有考证过的“泼脏水”。利用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和“有料”的资料引得大众进行关注,点击率得以持续攀升。
那么W明星离婚事件的群体极化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1.接近性
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说,W明星离婚事件满足了新闻价值的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及时性等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W明星的一直一来憨厚的人设,让网民们从心理上对他多了几分接近性。
2.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素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点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刻板成见使得人们本就根深蒂固的社会成见更是一边倒的偏向W明星,这不光带来了对W明星离婚事件简单粗暴的认知,还带来了公众在类似事件中所累积的负面情感,叠加到W明星离婚的群体讨论中。在W明星离婚事件的传播初始,便被加入由刻板成见所带来的强烈负面情绪中,导致W明星离婚事件传播过程中有着浓重的道德审判色彩,舆论严重偏向W明星,促成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
1.主体事实不清
时间的主角W明星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尤其是网民中具有很强号召力。在事件发生后,W明星单方面主动发布离婚声明,悲情经历获得了网民的极大同情,进而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和声援。而另一方,W明星的妻子及出轨对象遭受舆论压力后,始终躲避,未能对事件进行正面回应。这次出轨离婚事件的事实和细节未能充分揭露,这给了许多先入为主的网友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期间网友对W明星同情支持,对另一方进行了谩骂侮辱,群体情绪宣泄过程中,滋生出许多谣言,并获得了迅速的传播,加剧了群体极化的程度 。
2.沉默的螺旋
所谓沉默的螺旋理论,即假定某人赞同某一观点,若该观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则他会更加主动地表达和传播该观点;若该观点仅被少数人所认同,则他表达和传播该观点的意愿将大大降低。这导致了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强势观点一方更强,弱势一方更弱。W明星离婚事件中,也验证了这一理论。在出轨和离婚的诸多细节并不明确时,站队的支持W明星的声音更大,合理质疑的声音越发低微,事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非理性的群体化现象。
3.客观条件:新媒体把关人缺失与即时互动性
传统媒体中存在对信息的审核和把关的角色,而新媒体藉由互联网技术,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几乎同步。新媒体中对信息审核把关的环节缺失,海量信息泥沙俱下,这助长了虚假信息传播的危害。W明星离婚事件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迅速,众多网民因为猎奇和窥探欲望参与其中,一些不理性的言论肆意蔓延,是造成此次群体极化现象的客观条件。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导致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在大多数时候对于当事人,对于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微博的匿名性,隐秘性等特征,在发生W明星离婚这样的事件时,网民们发表言论起来相比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大胆和偏激,一时间纷纷成为了“键盘侠”,站在道德高地,对当事人W明星妻子和W明星经纪人进行言语上的谩骂和攻击。口水能淹死人,语言暴力对于人的伤害不可忽视。
在众多公共事件中,我们有这样的感受:网民们强大的搜索能力着实不容忽视。“人肉搜索”等揭露隐私的现象屡见不鲜。在W明星离婚事件中,W明星妻子和W明星经纪人曾经的生活,与他们相关的人,统统都有网民扒出来,成为了W明星妻子人品有问题,有潜在出轨倾向的证据。甚至W明星妻子和W明星的住宅,房产等信息都有人扒出来。而这些从法律上来讲,都是属于当事人的隐私,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最终带来的后果不会仅仅只局限于网络上,它会蔓延到现实生活当中。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背上“出轨当事人”骂名的W明星妻子接下来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于当事人,对于社会的稳定,社会风气的形成,常常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大致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网络的门槛很低,大多数的网民都没有新闻传播专业背景,不懂网络传播的规律,对信息的辨别力比较弱,更不要说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网民这种低媒介素养,使得他们在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当中,缺乏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一不小心就加入了网络极化的洪流中。因此,要想治理网络极化现象,从受众的角度来讲,应该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在参与网络事件的过程中,秉承客观公正和理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在网络群体极化的萌芽阶段,就将其抑制住。
其实很多时候,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离不开媒介的推波助澜。在当下消费主义时代,媒介为了赢得受众的注意,常常追逐娱乐性、低俗的内容。可以说,媒介也在引导着舆论的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要弱很多。因此,要想治理网络群体极化,媒介本身要加强自律,一方面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媒介从业者也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最后,整个媒体行业的道德水准也应该得到提高。
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众的低媒介素养,使得他们在认识问题上很片面,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如果能够培养一些优质的意见领袖,在事件发生时,及时地对舆论进行疏导,将会很好地疏导网络群体极化所产生的愤怒情绪。
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秩序。而法律就是维护秩序的终极武器。当前,网络暴力泛滥,群体极化现象频发的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国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出现相关违法问题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以进行制裁。因此,加快立法的进程,健全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是现在迫在眉睫的事情。
总的来说,要缓解我国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需要受众,媒介,政府等多方力量通力协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公众舆论在整个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极大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为了让媒体为社会发展起到健康、积极的引导作用,尽大可能的传播正能量,我们应该及时遏制负面信息对舆论导向的误导。这需要我们的主管部门能够制定相应的运行规则,需要网民中有良知有身份有言语权威的人士能及时、正确的出面引导,更需要我们每个网民都能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身参与水平,从自我做起为维护网络与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尽自己一份力量。
[1]焦德武.试论网络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5-108
[2]王晓慧.论网络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J].今传媒,2010(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