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卓让
新闻采写就是指新闻的采访和写作,要求的是采访够深入,写作够切实。为了迎接新闻采写工作中的巨大变动,逆向思维成为了新闻工作者的关注焦点。经实践证明,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工作中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可观的。因此,许多运用逆向思维而写出的作品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逆向思维,说白了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其实,从哲学上来看,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就是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到底就是事物的内部双方是互相对立又统一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同时,我们生活的世界具有统一性,但是其内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可能具备多个对立面,它们的表现的内容和形式等各不相同,那又为什么又说世界具有统一性呢,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和内容新闻报道说来说去其实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比如,“为人民服务”这个话题,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服务性行业,他们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也都是千差万别,但是,他们工作的实质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新闻采写工作者观察一个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尽可能找到其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只有这样,受众才能在新闻的背后有所感悟和思考,实现新闻的价值。
观众能不能从新闻报道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反思,这才是衡量一个新闻采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作用也就由此凸显出来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传统的新闻采写工作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优化;第二,对于新闻采写工作者开展,这是一种全新的思想突破,能够很大程度上优化工作人员的主观思想从容面对许多爆炸性的新闻消息;第三,在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和创新思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要摒弃常规的思维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新闻工作者会觉得这个逆向思维没有相对的参考依据,更是没有相关理论的指导,实施起来就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甚至有的新闻采写工作者传统的采写思想过于浓重,在还没有进行尝试就觉得这种新思想和新做法不科学,拒绝尝试探索,这样就使得逆向思维的采写方法推广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想要采写过程发生一个大的转变,必须寻找新的机会,让这些传统的采写工作者们不得不与原来的思维模式说再见。因为我们总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白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勇敢地接受新的思维方式,跨越自己内心的桎梏。
传统的新闻采写是按照事件发生顺序顺向思维来写的,但是这里会面对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当面临着一个系列性、连贯性的事件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上一个顺向思维所得出事件结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万一是错误的,就会造成结连发生的事件都是错误的,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受众中完成的影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是无法挽回的。但是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采写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因为逆向思维方式受到相关条件的影响小,不会被现有的结果所束缚,通过逆向的推导,更可以发现事物中的本质,从源头出发,真正的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新闻的采写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必定会经历一个从萌芽到形成,再到发展,最后实现成熟的验证过程。这时候,逆向思维的作用也就在此了。根据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我们发展它最擅长的任务还是查漏补缺,验证新闻的完善度。也就是说,一旦新闻采写工作者发现新闻报道存在较大的漏洞,就会采用逆向思维逆流而上寻求答案,填补空洞,即使是很小的问题,逆向思维也能做到稳中求胜。因此,对于新闻采写者来说,逆向思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支撑着新闻行业持续健康的发现下去。
一个新闻事件是否有价值并不是事件的大小所能决定的。有时候可能一个大的事件并没有实际的价值,而一个小的事件却能反应出很多的问题,所以说这是由事件的实质性决定的。就比如上文曾经提到的“为人民服务”的例子,这个新闻报道可以由无数件平凡的岗位故事组成,银行工作人员是为人民服务,医院工作者为人民服务,铁路道执勤者为人民服务,就连我们普通人都能做的志愿者也是为人民服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情有很多,它们发生了,并不是代表它们没有新闻报道的意义。有时候,新闻报道一些贴近人民生活的小事件反而更能引起人民的共鸣。因此,这就要求新闻采写工作者们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大胆地去挖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实现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工作中的优化运用,要求采写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并在其中积极地接受新思想的熏陶,坚持创新的思想。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到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找到新闻的正确切入点,贴近人民生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养成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
[1]崔伟.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02):167-168.
[2]姚小利.新闻采写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效果与作用[J].西藏广播电视,2015(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