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费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电视专题片越来越受到关注,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应该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能够通过视听手段向社会起到宣传功能的艺术载体。想要拍摄出一部精良的电视专题片,需要融和集体的才能,关注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拍摄与制作作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环节,能够为提升电视专题片总体质量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进行集中而深入的报道。按照拍摄题材划分,电视专题片可以分为人物专题片、历史文化专题片、风光风情专题片、人文社会专题片等。
1.主题唯一且明确
电视专题片的“专”就是指主题必须专一,即针对某一个确定的主题展开,区别于综合类的电视艺术作品,所有的视听元素必须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2.蕴含创作者的个人观点
电视专题片区别于电视纪录片的其中一个最主要元素就是电视专题片中蕴含着创作者的个人主观观点。电视纪录片中是对一个人物、事件进行记录,不掺杂任何个人的主观情绪和色彩,而专题片中强调个人意识的表达,其中视听元素的呈现也为个人的主观意识提供积极的帮助。
3.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取材于现实生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有理论和现实依据,不能有任何虚构和夸大事实的情况出现。
题材的选择是电视专题片工作中的第一步。对一部电视专题片来说,选对了题材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电视专题片的工作人员,应该选择备受观众欢迎的题材,能够有积极的社会价值,电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作为切入点,选择了我国各个地域有特色的美食,展现了我国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美食题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并且其中是以美食为依托来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能够很好的吸引观众。
在题材确定之后,紧接着就是脚本的撰写。电视专题片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为观众提供视听盛宴,因此脚本的撰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写作,需要编导具有视听思维,将声音和画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字幕的叠加、画面的解说、音乐的选取也能对电视专题片的整体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撰写完脚本以后,还需要对每个镜头加以文字的描述,以便于摄像工作人员更好的理解画面。作为专业的摄像师,应该将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用摄像机与观众交流,在拍摄以前先去拍摄地点进行考察,寻找最佳拍摄机位。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为了确保画面质量,应该提前准备好三脚架、独脚架等设备,确保画面清晰度和质感。比如风光风情类纪录片和人物类的纪录片有很多不同,要根据拍摄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拍摄方法。
配音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应该根据专题片的内容来选择播音员。比如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因为其题材是历史文化类,因此应该挑选声音较为厚重的音色,而《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是我国的美食文化,内容较为轻松,并且其中碎片化的剪辑手段使得画面内容比较跳跃,因此应该选择灵动与端庄并重的音色。
正确的音乐选择可以为专题片锦上添花。专题片的片头音乐可以将观众带入影片,吸引观众的注意,应该根据影片的题材选择音乐,在影片进行中,展现故事叙述时可以用较为快速的音乐,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时候,可以用较为舒缓的音乐,音乐作为背景能够使观众进一步感受影片的情感表述。
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字幕的使用作为其中的细节展示,能够使整个影片的质量得到提升。在字幕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字幕符号的运用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所决定,如果内容较为严肃,则应该选择宋体、黑体等,字体颜色的选择也应该根据画面色彩来决定。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视专题片的特技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视觉效果,比如在专题片《故宫》当中,为了展现紫禁城的历史演进,运用了特技的手法,镜头不断推进,表示不同朝代的更迭,将故宫的建立与发展演进蕴含在画面当中,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近些年来,对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要求越来越高,应该进行综合统筹,明确分工,首先对电视专题片的题材进行正确选取,并撰写脚本,在此基础上完成基本的画面拍摄,最后配以解说,选择音乐,添加音乐,辅助特技,在确保总体质量的基础上,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加精良的电视艺术作品。
[1]黄禁.电视专题片拍摄过程中细节把握与技巧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84-85.
[2]冯芸.浅谈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与后期编辑[J].新西部(理论版),2013,(09):92.
[3]夏鹏.电视专题片制作中如何把握拍摄节奏[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