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韵
近些年来,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特别是泛亲子类节目自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就持续霸屏,到目前已播放到第五季,随着该节目的大热,其他卫视甚至地面频道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亲子类节目,如北京卫视《妈妈听我说》、贵州卫视《爸爸请回答》以及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拜托了小火车》也成功推出两季,在地面频道同时段节目中脱颖而出。虽然受到限娱令的影响,明星亲子类节目热潮有所减退,但随着卫视网络视频的发展,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回归芒果TV,同时间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也重新启动,北京卫视也对其他卫视的亲子类节目进行了改进,推出了以奶爸视角为主的《厉害了,奶爸》。
虽然亲子类节目遇到了各种波折和争议,但其热度一直不减,这其中深刻的原因值得人深思,同时也应该对其不减的热度对社会现状的反射进行思考,并应辩证看待当前过热发展的亲子类节目,对其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考证,并从节目本身进行改进。
国内亲子类节目虽然早在2003年前后就初露苗头,但最早引发舆论热度的亲子节目莫过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在其初尝甜头后,各大卫视纷纷效仿,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同属于明星亲子类节目的《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但过热的亲子类节目由于其过度的泛滥和过娱乐化,导致了史上最严限娱令的限制,不得不大幅改革或投放到网络媒体上,如改革后剥离了明星艺人色彩,纯用素人的北京卫视《厉害了,奶爸》和网络综艺节目《放开我北鼻》《小手牵小狗》《了不起的孩子》等,《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也完全在湖南卫视自有媒体芒果TV开播。虽然荧屏受限,但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网播注定将取代电视的霸主地位,亲子类节目也必然在网络上引起新一轮热潮。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天生就会对儿童有疼爱之情,亲子类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多集中于成年人,节目中的可爱天真不做作的儿童会自然而然引发观众的兴趣。同时,无论是对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未婚青年,或是对正在带娃的奶爸奶妈,甚至是对孩子已经长大的老年人,亲子节目中对亲情的体现都会引发他们深刻的情感共鸣,仿佛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正是自己和自己的儿女。此外,节目中所蕴含的育儿知识也是观众关注的重点。二胎时代,组成了“2+6全新的家庭模式”,亲子育儿社会话题热度随之激增,为亲子类节目打开了更广阔的受众市场。
之所以亲子类节目在《爸爸去哪儿》前一直不温不火,在于之前的节目娱乐化程度不高,而从《爸爸去哪儿》开始,亲子类节目才真正引入了明星色彩,将亲子类节目娱乐化。明星具备素人所不具备的热度,同时在银屏的表现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能够和自己的孩子搭档将成人与孩童不同世界碰撞所产生的“萌”反差与娱乐效果最大化。同时,儿童产品市场的火热为亲子类节目提供了大量的广告资金支持,广告主也在积极寻求定位吻合的亲子节目内容,市场的活跃反推着媒体不断引进模式或原创研发各类型的泛亲子类节目。
随着国内卫视集团化改制的基本完成,各个卫视为提高效益,不得不大力提高节目收视率,而收视率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新闻类节目和娱乐节目,限于新闻资源有限,地方卫视只能将精力投入到娱乐节目的制播中。同时,由于原创的制作和试错成本较高,因而一旦某个娱乐节目引发热潮,其他卫视都会跟风式效仿。典型案例就是《爸爸去哪儿》大热后,一时间竟有24家电视频道效仿开播类似的节目。
由于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创新能力的缺失,自打《爸爸去哪儿》大热后,相似的质量参差不齐的节目纷纷涌现,引发新一轮收视大战。为了引发舆论热度,很多节目在宣传和制作上,甚至让儿童参与危险性较大的游戏,或者对节目宣传不当,对社会带来负面效应。最典型的就是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节目方在制作和宣传上刻意将董力和女儿“阿拉蕾”间的父女情感突出表现为父女恋、CP等不当形式,不仅引发了很多父母和教育专家的反感,更引发公安部官方微博的指责,认为其可能会给低龄儿童带来错误示范,容易被坏人利用。
未成年人虽然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但其隐私权和自我选择权理应得到保护。当前大量明星艺人类亲子节目的层出不穷,大量明星带着自己的孩子毫无保留的出现在银屏上,既让自己的孩子的隐私权得不到保护,同时也让他们过早进入娱乐圈成为童星,失去了自我选择职业和生活的权利及原本珍贵单纯的童年生活。鉴于明星所带来的社会示范作用,无疑将使很多家长鼓励或迫使自己的孩子过早成名,失去对自己人生的决定权。此外,《爸爸去哪儿》这类大型户外亲子节目中的一些游戏,本身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电视节目往往没有点明适应的年龄和注意事项,而其节目本身给社会所带来的效仿效应,可能会使一些家长在不具备相关保护措施时就冒然效仿,给自身带来危险。
鉴于亲子类综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辩证看待其所带来的良性与负面影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节目制作中既要重视娱乐效果,同时更要注意节目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不能披着孩童教育的外衣而只靠小鲜肉来吸引观众目光,要不断将良好的育儿经验潜移默化的融入娱乐节目中,促进亲子节目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夏祯祥.传播社会学视阈下的电视亲子互动节目研究——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