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误区

2017-03-28 11:30:46罗志佳梁爱婧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政治

罗志佳 梁爱婧

(1.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误区

罗志佳1梁爱婧2

(1.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下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是一个极具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我们又迎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一轮高潮。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一个具有极高政治站位和现实价值的问题,也是对当前高校各类课程育人困境的高度回应。因此笔者从当前各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析高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践行误区,以期在充分反思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高校各类课程实现“同向同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课程;“同向同行”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专门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这一提法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更加强调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创新以外,还要使其他各类课程发挥“同向同行、协同教育”的作用。所谓“同向”,就是要保证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方向上保持一致,即共同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谓“同行”,就是要求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行动起来,即发挥好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下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是一个极具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各个高校又兴起了一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热潮。如果说,以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从主阵地、主渠道,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面入手,克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瓶颈,那么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更多地强调综合施策、内外兼职、协同育人。因此,我们必须突出问题导向,遵循综合治理理念,在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上更加深入思考,才能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高校各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种种践行误区,致使高校各类课程未能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对这些误区的思考才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棋眼。

一、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要求,出现内容盲目创新、方法摒弃讲授、效果仅求趣味的现象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和主阵地,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今后发挥好主渠道作用的几个抓手。“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基地。”[2]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创新、重视实践并增强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革和加强课程建设的重点努力方向。尤其是全国思政会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了理解误区,有的将其他学科内容盲目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的将信息技术看作高于一切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内容、方法还是效果上,都有部分教师为出奇、求新、求变而反客为主、本末倒置。这不仅不利于各门课程的“同向同行”,还丢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一是内容盲目创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一定要在内容上讲清楚三个“必然”①、四个“重要是非界限”②、六个“为什么”③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理论上的模糊带来的必然是价值观上的错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搞清楚什么该讲、什么必须讲,而且要理直气壮的讲、扎扎实实地讲。决不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长来对内容进行随意筛选或者盲目创新。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初高中知识性的学习方式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突出问题意识,带着这些鲜明的主线来加强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修养提升、情操锻炼和价值观塑造。有些教师将《中国近现代纲要》讲成了由历史事实和事件线索简单堆积的历史课;有些教师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以与《纲要》课重复为由而删减;有些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引入大量西方哲学史内容,把课程讲的哲理高深、晦涩难懂。诸如此类现象比比皆是,内容创新实属必要,然而盲目创新而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旨就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方法摒弃讲授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在教学改革中出现摒弃讲授式教学而只注重实践形式的现象却悄然而生。自05方案起,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法、辩论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课内外实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等方法层出不穷。一些专家开始极力批判课堂讲授法,并将其等同于“填鸭式教学”“教师一言堂”或者“理论灌输满堂灌”等词汇。部分高校甚至在教师考评中作出硬性规定,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不采取网络资源、不结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就会被认定为考评不合格。这使得部分教师摒弃课程讲授法,一心钻研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资源筛选、实践活动设计等,而不再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理论研究,更有甚者在课堂上也不再对学生严格管理、认真提问了,而从“满堂灌”走向了“满堂放”“满堂问”“满堂玩”的极端。这就导致部分学校教学时数不够、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不符、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三是效果仅求趣味的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死气沉沉、师生缺乏互动、内容枯燥乏味、方法单一无效等现象,这也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原因。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知识性,而仅仅追求趣味性,导致了教学改革极端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大学生灌输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是纯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其中还包含着大量知识性的内容,部分教师就是没有把握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者的关系而走入了不同的误区。如有的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把“爱国主义”完全交给学生抒发爱国情感,而没有讲清楚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以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远大理想和现实要求;有的教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全讲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现象,而没有最终引入“五位一体”格局及“四个自信”等内容;更甚者,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趣味,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案例并没有严格把关,引用了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吸引学生眼球或肆意评价领导人以博得学生一笑。据此,前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三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这种警觉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课堂变成了教师仅仅表达个人言论、个人观点的地方,那就偏离了教育的主旨和学校的责任。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加工、创造、传授和评价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后效性、潜在性等方面的特点,保证“三尺讲台有纪律”。

二、偏离高校其他各类课程教育目标,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和育人形式化等“两张皮”现象

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就是要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要根据各类课程的实际来发挥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所有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也就是说,无论什么课程,都应该内在的具有育人育德的功能。而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具有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目的相统一的教学目标集合体。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课程,都应该同时兼具德育与智育的功能,虽然从人才全面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而言,德育与智育有着相对界限,但是如果将各类课程在德育与智育方面的作用生硬割裂或者盲目组合就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或育人形式化的“两张皮”现象。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的现象。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他课程忽略育德育人、只讲知识技能的现象。在高校中,不乏此类现象。一些专业课教师指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占用课时太多、考核方式严格,更有甚者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可有可无、人人可教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致使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课程上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成为了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不能将育人育德的内容与知识、技能融合起来,认为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就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这就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同向同行”的典型,而更加可怕的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向反行”的现象。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诋毁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中国共产党、歪曲爱国主义、鼓吹西方社会思潮;部分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对西方科学史大加赞赏的同时,贬低中国科学的历史进程及现实贡献。这些都是课堂讲授无纪律、公开言论无规矩的表现,那么“有才而无德”的人才就应运而生了。从马加爵、付成励、药家鑫、林森浩等案例来看,纵使学会了再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没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品质,也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是育人形式化的问题。“同向同行”是一个各类课程“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的状态。每门课程都要研究本课程讲授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地融入进去,而不是把育人当摆设、搞形式、走过场。部分高校在践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出现了明显了形式主义倾向。如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每节课中安排学生阅读中央各类文件,而文件内容和精神又与专业课内容完全没有关联;一些教师把专业课的实践环节安排为学生义务植树、打扫卫生以完成德育任务。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让人啼笑皆非,“同向同行”并不是要把所有课程都变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要发挥各类课程潜在的、隐性的育人功能,“无心插柳”“润物无声”。邓小平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3]这样,才真正理解了国家提倡高校课程建设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真实内涵。

三、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其他课程的“同向同行”是对当前高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中问题的现实回应。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的严重脱节致使高校课程实施中乱象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功底不深、理论不实、方法不多,使学生和其他课程教师形成了许多对思政课陈旧的“固有印象”和“刻板观念”;高校其他课程教师又存有“优势为王”“科学至上”“道德无用”等错误观念,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现象普遍;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时,又有部分教师对育人功能进行形式化、碎片化、表面化理解,而出现了“简单拼接”“生搬硬套”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高校还是没有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深刻内涵理解透彻,高校是社会主义的办学场所,一定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发挥各门课程的协同作用,也一定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保证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应该把握住几个关键节点:

一是筑牢主阵地。要形成各门课程的“同向同行”,首先是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的教学方法为高校育人体系打牢根基、确定基调。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益求精”的韧劲、“直言不讳”的勇气,时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俯下身子做研究、理直气壮做教育。只有我们抓住、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才能形成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武装,也才能使各门课程“同向同行”扎住根。

二是种好责任田。高校设置的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必须保证每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理念、价值引导、情感塑造方面的一致性。这就要求各门课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真正挖掘本门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功能,将成人与成材结合起来。这项工作不是浮在表面、空谈几句,也不是想想则已、转身就忘,更不是不管不顾、抛之脑后,而应该是每门课程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学业精湛、能力非凡的人,也应该是志向高远、道德高尚的人。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所言,我们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处理好理想和志向的关系,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下好一盘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程都同属学校课程体系这一盘棋,要想形成合力作用,实现“同向同行”,必须确定较高的政治站位,从学校整体课程设置、课程规划、课程安排上统筹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科类课程如何做到“同向同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如何做到“同向同行”,学校是否应该设置通识类课程来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大思政”课程应该包含什么内容等等都可以是学校课程规划中的重要问题。诸如上海大学设置的“创新中国”“创业人生”等“大国方略”系列课程都给我们以强烈的冲击感,如何将各门课程“串成项链”、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久久为功,形成立德树人的一盘棋是高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主旨。

注释:

①三个“必然”:选择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为中国革命以及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的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②四个“重要是非界限”: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③六个“为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中发[2016]31号.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B/OL]人民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G641

A

1671-6469(2017)-06-0006-05

2017-10-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xks037)。

罗志佳(1983-),女,新疆伊犁人,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