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振华
长江日报是武汉市委机关报,在向新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民生新闻以“贴近生活、服务民生、解决难题”为核心,加快民生新闻新媒体传播内容、平台、渠道建设,进入了全媒体的深入探索,使得党报民生新闻更加好看。
新媒体时代,大家都捧着手机刷微信、微博、APP,报纸的内容除了通过这些第三方平台,怎样更好地直接地传播民生新闻?2017年,长江日报搭建了“城市留言板”,从长江日报官方微信、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多个互联网渠道均可进入。
长江日报“城市留言板”整合12345市长专线、市阳光信访、12319城管热线等几大民情收集办理平台,全市75个职能部门和单位入驻,集结了受理、办理、督办、评价、分析一体化,可以说,这已经不是长江日报的舆论平台,更是武汉市委市政府推进民生工作的抓手。
长江日报“城市留言板”构建了政府与百姓桥梁,市民用手机就能完成投诉,相关职能部门由此限时回应。房产是民生投诉的热点,位于“城市留言板”的投诉前列,武汉市房管局专门成立了10多人的专班,针对市民的投诉热点,进行调查、回应,“有房产投诉,去留言板”成为沟通民意、解决民生的有效渠道。
在搭建互联网平台同时,长江日报坚持放大党报权威性的传统优势,加强公共议题设置,联动部门,推动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的进步。
老旧社区加装电梯是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一个新的社会需求,因为是新生事物,武汉市在这方面相关政策缺失、成功经验缺乏。从2013年起,长江日报就开始持续报道此事,获得市政协关注。在长江日报塑造舆论氛围、市政协积极推动,武汉市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加装电梯有规可循。在实施过程中,长江日报不断披露诸如居民表决难、筹资难、审批难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市政协一起推动难题的解决。到目前,武汉市已经实现了加装电梯零突破,有10多小区成功解决了上楼难问题。
小区物业管理难是当前民生投诉的重点内容,长江日报与市人大联合开辟物业专栏,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共同曝光了公租房小区物业收费难陷困境、二次供水改造流程长等问题,推动了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
通过这些议程设置,长江日报将民声反映给有关部门,实现联动效应,市民参与到了民生政策的制定、修订,切实解决了百姓难题。
权威,不代表古板。长江日报在立足于发布权威信息的基础上,在新媒体转型过程中,突出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多频次、滚动、分层次发布,既抢占了新媒体舆论第一制高点,又发挥了报纸深度新闻的优势。
2017年5月10日上午,武汉市房管局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开发商精装修任意加价的行为,在全国出台了首个精装修指导价。这样重大的民生新闻,如果按照以往报纸的出版流程,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见报。
对这样的重要公共信息,2017年长江日报实行了新的发稿流程,要求新闻现在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当天在官方微信推送,第二天在报纸端深入报道。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如果发布比同城媒体慢,不但没有收入还要罚款;如果只在报纸端见报,新媒体端没有推送,不计入稿酬。通过制度引导,建立新的发稿流程。
由此,精装修指导价的发布会在11时结束时,记者已经将核心的政策信息发回报社,实现了头条和微博上午发布。在12时30分左右,进一步报道,记者在发布会后写出,在微信端推送,让市民了解了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当日下午,根据市民的反馈意见,以及关注热点,记者对市房管局进行了专题补充采访,回应热点问题,这些深度内容在第二天见报。由此,在该新闻的发布上,长江日报实现了及时性与深度性的融合。
长江日报在新媒体时代的全媒体融合,除了发布的及时性与深度性融合,还在互动性上下足功夫。报纸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布,多数是由记者假想受众关心什么,筛选资料,缺乏互动性,也没有办法从根本意义上发布受众关心的问题。而新媒体出现后,其评论功能,实现了即时互动,弥补了报纸的这一短板,长江日报由此在全媒体融合中加强互动。
绿树遮光在老小区普遍存在,针对这一带有公共话题性的民生问题,长江日报先在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端推送,设置投票与讨论专区,仅在头条上,讨论评论量就有近200个,一方面带动了稿件的网上点击率,另一方面增加了见报稿件的深度。第二天稿件见报时,将网友的评论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观点概括,提升了新闻稿件的互动。
家庭急救也是一个社会命题。长江日报记者获得了市急救中心一个26分钟的急救通话,是一位妻子通过电话在120接线员的指导下,在家里展开急救挽回丈夫生命。获得这个音频后,长江日报没有按照以往的报道惯例,在第二天用文字描述整个过程。而是在当天,在长江日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发布端,将音频发布,在网友中获得广泛共鸣,获得了近10万的点击率。在社会广泛关注的基础上,记者再进行相关文字报道以及反向,使得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加完整,社会共鸣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