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陈蕊
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陈蕊
《基础会计》是高校财会类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基本都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基本没有任何会计基础,因此需要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的渗透。由于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因此通过案例贯穿引导分析的方式渗透知识点,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将知识点传授到位,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 基础会计 案例贯穿分析法
《基础会计》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学生对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在业务过程的讲解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并且不能将业务的处理过程融会贯通。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的教学方法改进,总体思路是:在具体讲解某一业务环节之前,先以一个具体的初始经济业务案例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在课程讲解中,围绕初始案例引导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最终在本节课内容学习完后,能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解决初始案例,并能举一反三,归纳总结其方法和规律。
以《基础会计》中的“生产过程的核算”第一课时为例:
设问:生产过程是是将劳动资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会发生一些什么消耗?
将学生回答总结为:此过程需要消耗材料、人工费、折旧费、水电费、办公费等。
给出引导案例,激发学生解决案例的兴趣与冲动:
某日化工厂本月发生如下耗费:生产A产品:消耗材料价值10000元,人工工资5000元;生产B产品:消耗材料价值20000元,人工工资8000元;车间一般耗用材料价值5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行政管理部门耗用材料价值2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让学生思考:以现有的知识以上耗费在会计处理中应记入哪些账户?
围绕案例对生产过程中费用的划分进行引导式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从而将工业企业费用划分为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两大类。
分析案例,生产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为直接记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各种耗费,记入“生产成本”账户;间接费用为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无直接归属性的耗费,记入“制造费用”账户。期间费用分别记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三个账户。其中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生产经营发生的各项耗费记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于采购、销售环节讲解。
费用划分后记账时相关科目设置,重点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账户设置。设问:在费用划分中涉及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属于会计科目表中哪类账户?记账规则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为成本类账户、管理费用为费用类账户,都遵循“借增贷减”的记账规则,并引导学生分析账户结构。
引导学生再次分析初始案例,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案例,列出领用材料和工资计提的会计分录。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做以下小结:本次课重点为学会运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账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账务处理是本次课程的最终目标。
笔者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了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效果都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在课程开始时以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兴趣,从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账户处理的方法和规律,自主尝试新账户的使用,最终学生能用总结的知识解决初始案例,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大层面的融合于教学中,既将枯燥的难点转化为有趣的分析,又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经过自己分析总结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消化得更快并能自主的举一反三,这也培养了学生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可以应用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找到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和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教学是教与学的配合,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与学生的配合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配合、参与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大学专业课教师,在运用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帮助学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以教学经验和个人魅力为支撑。
以上是笔者在《基础会计》一线教学中对案例贯穿引导分析法的思考,还需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思考与完善。
[1]杨斯迈.新编基础会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