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建设的创新路径
——红色社团建设

2017-03-28 04:11刘广浩朱晓林韩海侠
成功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社团红色

刘广浩 朱晓林 韩海侠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214028

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建设的创新路径
——红色社团建设

刘广浩 朱晓林 韩海侠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214028

红色社团以其坚定的政治性、灵活的活动方式和良好的活动效果广泛存在于高职院校,对于高职院校的政治信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职院校红色社团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证了红色社团明确的政治性,其次论述了红色社团对于坚定学生政治信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创建品牌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红色社团的建设。

政治信仰;红色社团;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红色社团”是高职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由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组成的以研究、传播、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社团。从社团的本质上讲,她是自愿性的非正式群体组织。这种组织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学习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红色社团作为高职学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是党团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

一、红色社团具有明确的政治性

高职院校红色社团作为研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性社团,她的产生和发展与我们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跳跃式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这些红色社团形成了以政治性为主的鲜明特色,高举政治性红色大旗,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红色社团具有坚定的政治性,其宗旨可以概括为:弘扬党的理论学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其宗旨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社团的活动主要是围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开展,会员要求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1]

1.明确的方向性。方向性是红色社团首要和最为重要的特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传播、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红色社团的宗旨。红色社团高度吻合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相一致。目前高职院校红色社团一般由党委领导、团委直接负责,是一种校级官方社团而区别于学生的兴趣性非正式组织。

2.鲜明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革,我们党不断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并且写入党章,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红色社团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随着每次党的理论创新,高职院校中都会出现以研究新理论为为核心内容的社团,诸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究小组。另一方面,红色社团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性,体现时代性。

3.严格的组织性。与普通社团相比,红色社团的组建、活动和日常建设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规范性。首先,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一般没有马克思理论类院系或者专业,没有马克思主义类专业的学生。红色社团一般由校党委领导、校团委直接负责,成为一种官方性社团。其次,这类社团的性质决定了她的组建和活动需要由专业德育教师或者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引领和指导,活动内容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再次,准入程序较为严格,在社团成员的纳新时,要挑选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强的成员。

二、红色社团是提高学生政治信仰的有力抓手

红色社团是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有力抓手,对于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政治信仰建设的着力点和路径。她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和方法创新。

1.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高职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处于16-20岁之间,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不乐于被动接受枯燥的理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当前,高职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般途径是德育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自上而下的单向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红色社团以活动的形式,利用自身的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活动相结合,用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主体与学生受众主体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红色社团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选择[2]。

2.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服和崇拜,就是当前高职学生应该树立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红色社团通过日常学习和实践,加深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认识,能够深刻的理解现阶段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政治决策和大政方针,才能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树立道路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红色社团这种明确的的方向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让高职学生坚定的信服马列主义,坚定政治信仰。

3.增强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感。高职阶段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民族观念,权利意识浓厚,能够积极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焦点事件。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容易冲动,易于被社会负面效应所影响,甚至受到不良居心人员的鼓动而产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红色社团在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马克主义政治信仰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国家和社会发展出现的各种现象,及时疏导学生出现的消极情绪。合理引导学生高涨的爱党爱国热情,防止出现片面的狭隘民族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思辨方法看待国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良因素,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4.提升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科学的实践性是红色社团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红色社团永葆生机的源泉。红色社团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红色社团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首先要求公民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作为智力支持。红色社团成员积极主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焦点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为学生有序参加政治参与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红色社团通过实践活动将马列理论知识内化为政治意识、理想信念,外化为行为准则和政治行为,提高国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学校的组织下,红色社团直接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志愿者服务,增强了公民意识、市民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提高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

三、坚定政治信仰,优化红色社团建设

相比于大学生红色社团和成人红色社团,高职院校红色社团因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而具有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既存在有利于该类红色社团建设的优势,也有其弊端。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红色社团存在参与人数少、影响力有限,活动形式单一,组织体制欠缺,活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该坚定政治信仰,优化红色社团建设。

1.加强组织保障,健全管理机制。红色社团得以存续和发展的体制保障是党团组织的坚强领导。据笔者走访调查,无论是党团组织的领导者和还是普通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充分发挥红色社团的教育作用,都能认识到红色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从实然的现实角度来看,红色社团的管理机制并不健全,组织保障不利,红色社团的存续能力不强。应该加强组织保障,健全管理体制,优化红色社团建设。首先,建设一支完善的领导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党团领导、思想政治教师、专职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配合、有机统一,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队伍。其次加大德育投入,保障资金到位。高职学校应该坚持专业建设和德育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次,红色社团的建设要从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上下功夫。赏勤罚懒,促进红色社团生态建设的有序进行。

2.外提准入门槛,内强成员素质。提高红色社团成员的素质和水平是优化红色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准入程序,严格把握准入关,挑选政治素质高、思想觉悟强的学生进入社团,成为社团骨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意识,充分调动社团成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社团成员创造能力和自主工作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社团的各项工作。

3.转变工作思路,拓展可用资源。红色资源能够促进红色社团的建设。红色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使之转化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促进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3]红色社团要主动增强社团活动的趣味性、增强活动吸引力就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类。一方面要转变工作方法,拓展可用资源,发挥学校相关部门的作用。要提高社团的吸引力就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广泛吸收各类资源参加红色社团的建设。

4.创建名牌活动,提升辐射作用。当前红色社团的综合受欢迎度较其他社团而言,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红色社团的活动和性质决定的。从整体上而言,单纯的娱乐性、体育性或者户外活动性社团的吸引力大。但从执政党意识形态教育的角度,红色社团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应该从来年各个方面来提高红色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作用。一方面创新活动形式,要广泛利用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手段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特别要认清自媒体时代互联网带来的利好和不足,扬长补短,同时还要发挥既有有效传统手段。另一方面从活动质量上狠下功夫,创建优势名牌活动。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名牌意识,实施社团活动名牌化战略,争取让每一个红色社团都有标杆性品牌活动。注重活动的可持续性,要增强兼容性,增强吸附力,保持品牌活动的特色和辐射力。

[1]纪亚光,吴荣生.论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2]刘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基于大学生“红色社团”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1,(5).

[3]谭吉华,唐顺利,谭文翰.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本文系2016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项目: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在信仰培育中的运用与价值(2016-R-47393)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德育功能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项目批准号:锡陶研2015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广浩,男,1985-,汉族,山东济宁人,法学硕士,现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朱晓林,女,1985-,辽宁盖州市人,法学博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社团红色
缤纷社团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追忆红色浪漫
K-BOT拼插社团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转型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基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