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茢 ,张立巍
“创客型”工业产品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王茢 ,张立巍
(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当前各综合性高校的工业产品毕业设计都遇到了选题集中、完成度低、落地性差的瓶颈,但与此同时各种跨专业合作的学生团体通过自主研发并众筹成功的项目却屡屡出现,因此突破改变现有毕业设计教学制度,使之适应大时代的发展迫在眉前。“创客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借鉴了国际流行的“创客空间”等概念,将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以课题为中心,通过网络平台组织起来,以此依靠各专业间的互动,深化项目,增强落地性。
工业产品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客;跨专业
作为四年最高专业水平代表的毕业设计,是众多理工艺术科用以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标准。每年毕业季,全国各专业领域都会有大量的院校展示及社会活动开展。以广州地区的艺术类专业为例,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展自2008年开始全景式展览模式后,参观人数近年内呈跃式增长,年记录约超20万人次,成为了珠三角地区的一大文化盛事。
相比起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关注的局面,近年来很多高校学者陆续发现综合型工业产品毕业设计作品比起平时选修课的作业来讲,水平越来越低,而且设计作品的范围越来越窄,大多集中在家具灯具日用器皿等不太需要多专业配合的产品范围内。同时由于模型发外制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工艺水平手法类似,致使观众在逛毕业展时有进了家居卖场的即视感。
在每年的毕业展上,学生投入得多少,从展品的内容便一目了然,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都是毕业生与校外或企业团体合作开发的项目,这些设计从完善度和落地性来看,所用的时间都远远超过毕业设计课程规定的课时。它们要么是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企业实习时所参与的项目,要么是基于某些课程所做的练习雏形后继续深化的结果。
如图1,是广州大学工业设计2016届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这是一款婴儿体温测量仪,它利用臂环的形式来稳定仪器,并能实现长时间监控,避免了婴儿由于肢体活动或抵触感而导致的测量不准,也除去了父母出于监控目的而多次测量的不便。该设计的作者就是在大三的暑假参与设计公司实践时开始这个项目的,项目团队包含工业设计、电子工程以及模具制造等不同专业的成员,他们通过了大半年的设计研发,最后在淘宝上众筹成功。成员们的年龄资历相仿,这样的合作与上跨专业设计选修课时分组的状况类似,同时由于有了这种多专业碰撞的背景,使得设计创意更有深度,更具落地性。纵观很多完全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作品,不是缺少合理性就是完善度不高,仍然无法抛开天马行空的帽子,无法体现四年的本科水平。
图1 TINNA婴童体温计 设计者: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12级李俊杰
图2 产品模型照片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除了跨专业选修课,学生还有很多机会进行跨专业合作,如创新大赛、创意工作坊、研究性课题设计等等。这些合作为学生带来比本专业学习更多的体验收获,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放在一个更综合的研究环境中去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跟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沟通合作,打磨完善自己的创意,使其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所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得到的创意结果通常效果都较为肯定。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代表四年综合素质的毕业设计变得索然无味会否跟脱离了跨专业合作有关?
毕业设计代表了本科生四年最终的专业能力水平,因此也是企业衡量毕业生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是以必修课程形式开展,占3-5个学分,由于课程性质所限,无法做到跨学科跨专业修课,而同时毕业设计的考核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就更难形成同届毕业生跨专业团队。这与当前学分制下的专业选修课开设恰恰相反——很多学校专业选修课是不受专业限制的,在课程里,来自多个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合理分组,教师引导,往往能碰撞出很多较为完善或落地性强的创新成果。
当代社会讲求创新,对毕业生有着高融合复合型跨专业合作的能力要求。不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有多面的能力,其他工科理科类的专业也同样有着复合型的培养意愿,但现在的毕业设计独立评判模式却恰恰阻碍了这一潮流的发展。对于复合型跨专业培养,其实早在专业选修课时,就已经有了一些稍具雏形的跨专业合作例子,只是在毕业设计的时候这些成果无法归属于某一个学生所有,因此就出现了现在课堂作业比毕业设计质量高的结果。
有鉴于此,工业产品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方法面临着改革,我们需要制造更有利于执行,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去开展此项工作。利用可控制的资源,搭建一个适合于毕业生参与的平台,使其能够在里面一边获取多专业知识的帮助,又同时可以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创客”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流行的一种创新形式,它以兴趣为目标通过开源社区聚集了多专业的人才,这些创客们在网络社区中自由组合,有的出点子,有的出技术,以实现创新为乐趣。近年来很多新产品黑科技都来自于创客们的努力,我国在“双创”的大时代下也催生了很多“创客空间”。这些实体上的空间就等同于网络上的开源社区,通过线下交流,实体生产而实现科技产品创新。
“创客”的这种合作形式对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有所启发,第一,这两者都是基于创新为目的的;第二,保证创新质量的关键都是跨专业合作。毕业设计如果突破了学院学科的界限,就同专业选修课一样,能培育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因此,综合性高校的毕业设计可以以“创客型”的模式开展。
首先,设立一个如同“创客空间”或“开源社区”般的平台。这个平台由学校层面牵头制作,向全校师生开放,在平台内设立毕业设计专区,同时也设立各种专业选修课的创客专区。各个专区内容可以相互传递,这样便于项目的深入完善不受“四年学制”或“学分修满就毕业”的限制。在平时选修课内的各个有价值的课题可以由任课老师在系统上自由带领创客团队加以完善,由此引发的后续研究或拓展研究可经教师梳理及优化后提交至毕业设计专区;与此同时,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也被要求提交自拟的题目到专区;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课题作为设计命题提交上去。以上的三大课题来源就组成了毕业设计专区的“题库”。
其次,学校要为全校师生建立平台权限,并根据学科专业对使用者进行身份划分。使用者在平台上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头像标示快速直观地识别他们各自的专业背景,这样有助于用户掌握其他用户的来历及特长,方便组成团队,也方便成员缺失时团队有目的地向某种专业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组合团队需要有项目主持人,这个过程跟教师申报课题是类似的,只是这里的主持人就是主要设计师,同时也是创客项目的负责人。在创客专区内,主持人制度有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在毕业设计专区,该制度能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自主性,也方便学校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再者,制定出相应制度,要求毕业设计在平台内记录完成的过程。这样毕业设计由传统的“导师制”变成了维系创客组织的“课题制”,这些课题可能来自于教师、学生,也可能来自于专业选修课的设计雏形,在有了课题的前提下,对该课题感兴趣的用户可以自由组合,直至形成团队。这些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对课题深入研究,以落地为目的进行开发。每个团队的主持人是完成研修课题或毕业设计课题的主创设计师,这些人同时也可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他学生所负责的课题团队中,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促进项目进程。实际上,现在的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也采取这种行动,因为毕竟工业产品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它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因此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都会互相帮助。在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这种帮助行为将会被记录下来,根据主创者对团队成员的评价给予分数上的奖励。教师对选修课及毕业设计进行打分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学生自行记录的参与各个团队的工作量日志、团队主创设计师对各成员的评价、其作为项目主持人的课题完成情况等要素来打分,用以判定课程及毕业成绩。
最后,完成的项目由专家团或答辩委员会验收,这时可以邀请或招募企业来参与评价或投资。由平台或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的性质和所涉及到的学科专业来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团或答辩委员会,对申报完成的项目进行评审。在毕业设计专区,这种评审相当于预答辩,这期间,从专家和企业方得到的有建设性意义的改良建议,是帮助其完善项目的一个重要步骤。另外,企业的加入也同时为了加速创新项目的落地。团队在开发完成的后期也可以自行组织众筹,这期间所需要到的跨学科如营销管理类专业的协助也同样能在平台上获取。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创新为目的的“创客型”毕业设计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就像一部创新孵化器,它打破了学科专业间的界线,使学生能够更自由地获取多方知识,并通过跨专业合作使更多好创意落地。“创客型”毕业设计教学平台上的跨专业创新相比起现在各学院间的项目合作来得更加便捷,当前高校中不同学院间要合作项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隔行如隔山,由于行政管理的原因使得不同学院专业间极少有机会沟通。学院间的项目合作往往需要校方充当“媒人”,动用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数,因此成功的项目屈指可数。而如果将这些机会都放在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上,那么就会像“网络创客空间”一样,搭建团队变得更加容易,产出效率也会提高。而且教师学生的课余时间也会被充实起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通过网络完成所选课题。在该网络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参与了不同的项目,这就逐渐养成了高融合强合作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与此同时,平台内的课题还有可延续延伸的研究意义,为不断创新打下基础。
“创客型”教学平台的建立十分具有实际意义,是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手段。而该平台大体框架的搭建虽然不难实现,但很多细节如:课题的指导教师排名如何认定?学生工作量、教师指导量如何参数化?毕业学分的获取标准等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针对于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其可行性,也同时需要获取校方及外联企业的支持,使学生“创客”出来的设计不再只停留在效果图和模型,也不再仅沦为教师办公室的展示品,而应该具有推出市场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带领团队跨专业合作后,个人综合创新力会有显著提高,从而成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双创人才。
本课题是201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创客教育”理念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http://mt.sohu.com/20150516/n413169693.shtml搜狐公众平台《广州美术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作品展开幕》2015-05-16 11:32:30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for the "Maker Type" Graduate Desig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WANG Lie, ZHANG Li-wei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t present, many graduation designs of industrial products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of concentrated topics, low process of completion and low practical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all kinds of cross-major collaboration of student groups have succeeded through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crowdfunding.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break the existing teaching system of graduation designs, so as to make i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era. The teaching mode for "Maker type" graduate desig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oncept of popular international "hacker spaces", organiz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internet platform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to study based on the subject, to deepens the project and enhance the practice relying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jors.
graduate desig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teaching mode; maker; cross-major
www.artdesign.org.cn
G64
A
1008-2832(2017)03-0136-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