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丽++赵芳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的开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现状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参与休闲体育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娱乐身心;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起步较晚,政府重视程度和社会意识不足,导致社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落后,缺乏专业指导,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关键词 阳高县 社区 休闲体育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生产方式、社会体制、科学技术等每一领域的变革与创新也都体现在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上,人们的空闲时间增多,健身、娱乐项目也变得多样化。休闲体育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社区不可避免的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社区的功能、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包含在社区建设中,休闲体育也随之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点。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的研究,以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解决社区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我们所了解到的实情、总结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探讨的对策将对以后人们研究相关的社会休闲体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完善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阳高县社区居民开展休闲体育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影响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因素。并在其发展的基础、特点上探讨出一些促进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同市阳高县社区居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阳高县的五个主要社区进行调查来进一步掌握目前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翻阅大量有关社区休闲体育的书籍、文档等资料,对搜集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利用,了解当前对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理论依据。
2.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收集的材料,通过运用统计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资料整理、分析。
3.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内容设计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现状调查问卷。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针对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开展现状、制约因素等内容分别对阳高县五大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500份,其中男性为268份,约占57.3%;女性为200份,约42.7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参与人群年龄结构
阳高县社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青少年则参与人数少。其中:18岁以下的占6.8%、18-34岁占35.1%、35-49占32.2%、50-59占8.9%、60岁以上占17%
(二)阳高县社区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
对阳高县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休闲方式进行调查统计显示:上网,打牌,看电视选择率较高,成为社区居民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参加体育运动的男性高于女性,女性的健康运动观有待提升。
(三)阳高县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
近年来,阳高县城镇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公园、广场、体育场等为人民提供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逐渐增多。
(四)阳高县社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休闲体育活动种类众多,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基本都会按照自身的爱好、习惯和周围的活动条件去选择活动项目,其中散步、跑步进行起来比较容易、方便,所以选择人数比较多,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影响人们选择的项目。
四、结论
(一)在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中设施不完善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这就表明了虽然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发展快速,但是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的宏观规划不够,配套设施不足,一些投资还是不能满足休闲体育发展的需求。
(二)人们随意性大、缺乏组织约束机制,很难形成具有责任感、义务性、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体育人群,是很不利于阳高县社区休闲体育的发展。
五、建议
(一)加强社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改善居民生活方式
大力宣传休闲体育文化,提高社区居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水平,培养居民锻炼的兴趣与信心,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方式,进而丰富他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人们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应该根据活动时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合理调适锻炼的时间,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加大对阳高县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
在城镇建设中应该把体育场地设施作为一项规划内容,建议在新建的小区内必须拥有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健身器材以及改善社区环境的绿化带,当然在企业单位,人们工作的地点也应尽量配备一些健身设施,同时要完善和建立更多的健身館和游泳馆,给人们更多参与活动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刘瑾.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3-106.
[2] 张海龙,沈克印.中国休闲体育的一种文化解说[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04-105.
[3] 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0-106.
[4] 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