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7-03-28 12:53刘婧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审计高校信息化

刘婧

摘 要:近年来,高校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要素发生巨变,高校审计信息化作为高校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巨变也必然要求审计的高度信息化。近日,国家审计署署长刘家义提到“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全局,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创新、队伍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此,从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广西大学为例提出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关键点,以期促进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依法治校工作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审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52

近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断提升,使得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

1 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适应环境变化,转变工作方式

2012年11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要求“高校全面推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基础上,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此大背景下,不断推进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高校审计工作基本是传统的现场审计、事后审计、时点审计,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审计效果弱化。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构建后,能进一步转变审计工作方式,将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时点审计与动态审计等审计方式有机融合,达到过程审计、全面审计的效果。

1.2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员素质

当前,高校办学日益扩大,经济业务激增,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内部控制难度加剧,高校审计业务范围急需拓展。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实现将被审计单位林林总总的财务数据进行采集、筛选、转换,再运用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等功能将审计所需信息逐一查找出来,进行自动预警和模型分析,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判断,形成审计线索,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且降低职业判断的失误率,实现双赢。

同时,在推进审计信息化过程中能形成倒逼机制。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倒逼高校审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锤炼精湛的业务本领,具备过硬的基本功。

1.3 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以往,高校审计报告、证据、工作底稿主要以纸质材料留存,具有数据高度集中、责任高度集中的特征,容易造成重要信息丢失或因不可抗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毁损,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而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彻底排除上述隐患。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是建立在安全保密技术上的集应用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在网络安全、数据传递等方面,都有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相配套,确保审计信息化平台安全、高效运行。

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完善工作流程,从下发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方案到底稿归档,清晰地呈现审计工作,使审计人员能够按照系统制定的流程进行工作;能预置规范化工作底稿,按照统一思想、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审计,规范和保证审计底稿、审计文书的质量;能预设专业的分析方法和抽样工具,如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对方科目分析、结构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以及行业通用的pps抽样、固定样本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任意抽样等多种抽样工具,使审计抽样更具公平、公正、客观,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1.4 构建理论体系,共享通用工具

构建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流程化,合理利用并及时更新法规库、审计案例库,法规库、审计案例库收集的信息应保证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宽,应包括综合类、审计类、财政财务类、税收类、金融类、企业类、党内法规等大类,实现系统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构建更丰富、更实用的审计理论方法体系。

平台构建后,可通过在部分高校中的试运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提供依据。有助于在高校大面积的应用审计信息化平台,发展为在高校内共享的审计工具。

2 当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复杂的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审计人才短缺,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审计工作已涉及设备采购、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基建修缮、经济责任、预算决算和内控制度审计等多个方面。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在人员配备上未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真正精通软件和计算机运用的人才较少,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专业审计软件应用知识与操作技术的培训没形成常态化,导致信息化平台形同虚设。多数内审人员尚未掌握数据库知识及分析技术,造成信息化环境与常规审计方法不能有效衔接。二是人员专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会计学、财务管理专業为主,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造成判断失误、审计报告不详不实等不当后果,进而引发审计风险。三是内审人员存在认知不全、不深问题,其一对信息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审计内容缺乏深度认知;其二对信息化环境下造成的审计线索隐蔽、审计对象复杂等特征认识不深,其三对利用计算机审计等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审计方法缺乏认知;四是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导致内审人员更新知识滞后,运用技术的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

2.2 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共享不畅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更新,但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投入都相当有限,与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严重不匹配,使得对财务数据的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建立在信息化环境基础上,高度依赖于高校内部网络互联共享程度。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自为营”现象,从而形成“信息孤岛”,财务、设备、资产、教务、科研、图书等内部管理系统的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大大制约了网络版审计信息化平台的运用,无法对财务数据和业务资料实施同步监控。

2.3 独立审计弱化,信息意识淡薄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决定了要有一个全新的审计体系结构作为支撑,但当前众多高校审计部门仍只是作为财务部门的附属机构,职能范围还仅仅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审计独立性得不到彰显,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为了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共享、计算和交换。对此,内审部门往往理解不到位,即使硬件配备齐全,但数据交换还是基本靠纸张,违背了信息化高效而准确的初衷。

3 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关键点——以广西大学为例

3.1 独立机构,提升职权

审计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公平、客观、公正。高校内审部门应由高校一把手直接主管,确保其工作范围足够广泛,独立性得到充分保障。内审部门领导应及时向直管校领导汇报审计工作实际情况,使信息能迅速地以原始面貌传递到校领导层面,避免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以广西大学为例,自2015年以来,广西大学审计工作从由纪委书记分管,转变为由校长分管,对校内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环境,信息传递更顺畅、有效。

目前,审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审计、基础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管理型审计,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降低学校管理风险。把完善管理、提高效益和降低风险作为审计的宗旨,为学校行政管理、经济决策服务。

3.2 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当前,大多数高校出台的内部审计制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高校只是生搬硬套其他高校的已有制度,没有结合本校实际,缺少与之配套的相关措施;二是制度执行不力,部分高校仅仅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效果。高校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应以国家颁布的《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本校在教学科研、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依托。与此同时,各高校应统一审计读取数据接口,保证校内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能顺利导入审计系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能有效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尽管各高校意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整体规划缺乏和经费支撑不足,使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高校应在经费预算中单列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为内部审计硬件、软件平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根据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做到坚持统筹规划及分阶段有序推进相结合。

以广西大学为例,2015年,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引进并积极构建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该平台一方面实现了与校内财务系统的对接,方便审计人员读取并获得相关财务数据,另一方面能利用系统各工作模块,实现经济责任无纸化审计,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都取得新的突破。

3.3 拓展业务,扩充队伍

目前,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高校内审部门应积极拓展审计业务范围,协助校内有关单位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高校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审计业务拓展,对内审人员的配备数量、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应掌握多学科知识,人员配备也应涵盖审计师、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律师等专业人员。与此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拓宽学习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不断引入新的学习载体,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完善培训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安排出固定的学习时间,激发审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促进审计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彻底融入到审计实施中。

以广西大学为例,审计处现已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学历、高职称并且拥有财务、审计、金融、工商管理、计算机、工程造价等各个专业领域的审计队伍。一方面,定期参加区内会计学会或审計学会举办的相关培训,学习新出台的法规政策;另一方面,定期到各相关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调研,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完善数据对接,形成良好的审计氛围。另外,积极深入区内外高校调研,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校内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开展。

高校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以推广应用为最终目的,普及计算机审计,致力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于审计工作,使审计信息化在依法治校进程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Z].20121122.

猜你喜欢
审计高校信息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