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苏家园学校)
当今的学生一提到学习就怨声载道,厌学情绪日益强烈。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乐学”的效果呢?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一些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实践中我也反复思考: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发展自己。我认为关键就在“促学”的手段上。经过不断摸索,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以“问题”促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倡导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设问,在课堂上利用一连串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合作交流。抛出问题后,老师要信任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或自主探究或讨论交流,或个人展示或小组展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只要我们信任学生,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见解很独到,他们能夠独立或合作解决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旧知,获取了新知,提升了能力。以问题促学是数学课堂上促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促学教育提出的由“讲堂变学堂”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突出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容量变小了,那还要坚持这样做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比起“一言堂”上作为“听客”的麻木和机械,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更有效一些,相对课堂内容的缩减,还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来得更实用一些。这是对学生长远发展有极大帮助的。
二、以“评价”促学,激活课堂内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要谈的“评价”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
1.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评价以小组的课堂表现为主,口答、黑板答题展示、讲台上讲题都能为小组赢得分数。课上答题加分有很多细则,在机会均等的大原则下,倾向于中差生,所以小组想要多得分,优秀生就得抓紧时间辅导中差生,让中差生为小组得分。久而久之,优秀生的帮扶意识越来越强,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我们也要给优秀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比如发表不同的见解、走上讲台分析问题等,这会让他们在为小组赢得分数的同时变得更加自信。整堂课得分最高的小组,能够获得同学们的掌声,同时小组成员每人获得一朵小红花。
2.个人评价,满足学生的虚荣心理
学生答题后,能为小组赢得分数自然是高兴,而老师对他的表扬与肯定更能满足其虚荣心。个人评价除了以上这种无痕评价,还有各类检测的外显评价,如晨测和课堂小测,不同学生分层评价,每个层次中相对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
通过小组表现和个人努力积累到四朵小红花的学生可以兑换一次奖品——数学作业本,印上一个大大的“奖”字,写上简短的寄语,得到奖品的学生很自豪,也很满足。现在的学生都有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大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而且能在同组同学的鼓励下大胆地回答问题,为小组争分;很多优秀生不仅能够主动积极地帮助学困生,而且很乐于展示自己。个人与小组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学了起来,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以“小测”促学,保障知识达标
这里谈到的小测是指“晨测”和“课堂小测”两种形式。晨测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每天一科,每个班抽取5名学生代表班级去竞比,其余学生在班内完成晨测。晨测后很快就会张贴出抽测学生的成绩、班级排名和教师寄语。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围过来看,看自己班排第几,是哪个同学又拖了后腿,还忍不住地埋怨上几句,被抽到的学生则更关心成绩,唯恐自己给班里拖了后腿。每周二是数学晨测,周一我们就会告知学生数学晨测的具体范围(一般就是近期所学的重点知识),范围小且具体,其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认真看书、积极准备。晨测以基础题为主,目的是照顾学困生,鼓励其进步,帮助其树立信心。偶尔会有小分值的能力题,目的是满足优秀生的发展需要。在抽测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心存侥幸,于是将班内晨测的学生的成绩也会与评价、奖励联系在一起。晨测后会有“追清”,在学生备测、测试、改正的过程中,重点知识就得到了巩固。
课堂小测分前测和后测两种。小测的题目范围也提前告知,一般是上节课或者是当堂课的重点。每次检测我都会认真监考、及时批阅,把学困生中及格的、中等生中突出的、优秀生中满分的记录到评价表中。打铁必须趁热,评价必须及时,因为学生对分数和分数背后的小红花奖励都是很在意的,也是急于知道的。
将各种小测与评价结合在一起,能够将重难点知识分散突
破,再加上“追清”,使得学困生不会形成大的知识漏洞,时时跟着大部队向前再向前。
在“促学”的实践过程中,我和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今学习氛围越来越好,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我们要坚持“促学”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用促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今后绚烂的人生做好铺垫。
编辑 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