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有效运用

2017-03-28 15:24毛宽云
中学化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电荷原子离子

毛宽云

一、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学价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微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高中化学涉及到化学计算的题目非常多,守恒法是一种高中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确率。通俗地说,就是抓住一个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特征量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简化步骤,方便计算。

二、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有效运用

1.质量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其主要包括: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守恒;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守恒;结晶过程中溶质总质量守恒;可逆反应中反应过程总质量守恒。利用质量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质量守恒法”。

比如,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1 铁有可变化合价,将14.4 g FeC2O4(草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使之分解,最终可得到7.6 g铁的氧化物,则该铁的氧化物组成可能为( )。

A.FeO B.Fe3O4 C.FeO·Fe3O4 D.Fe2O3

解析 已知Fe、C、O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12、16,FeC2O4中含铁元素的质量:

m(Fe)=14.4 g×5656+12×2+16×4=5.6 g

将FeC2O4隔绝空气加热,。在加热过程中,铁元素没有损耗,铁元素的质量是不变的。由“质量守恒法”可得:所得氧化物中m(Fe)仍为5.6 g,则m(O)=7.6 g-5.6 g=2.0 g。

依据物质的量(n)与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公式n=mM,又据

n1n2=N1N2(N1、N2代表微粒个数)

则n(Fe)n(O)=m(Fe)M(Fe)

m(O)M(O)=5.6 g56 g/mol2.0 g16 g/mol=45,答案为C。

再如,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关系解化学计算题。

例2 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配制200 g 20%的稀H2SO4,需这种浓度的浓H2SO4 ( )。

A.40.8 g B.40.8 mL C.22.2 mL D.20 mL

解析 在由浓溶液稀释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H2SO4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设浓H2SO4的体积为V,依据ρ=mV公式,由质量守恒定律列出

H2SO4质量守恒的式子:

V1×1.84 g/cm3×98%=200 g×20%

解得V1=22.18 mL≈22.2 mL

需这种浓度的浓H2SO4的质量:m=ρV=1.84 g/cm3×22.18 mL=40.8 g,答案为A、C。

2.原子守恒法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原子守恒法是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都不变的原理,进行推导或者计算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计算不需要化学方程式,只需要找到起始和终止反应时离子的对应关系,即可通过简单的守恒关系,计算出所需结果。

例3 在氧气中灼烧0.44 g由硫、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用20 mL 0.5 mol/L的烧碱溶液恰好能完全中和这些硫酸。则原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 )。

A.36.4% B.46.2% C.53.1% D.22.8%

解析 利用原子守恒法解答,依题意分析,S元素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变成了H2SO4,H2SO4再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根据S、Na的原子守恒关系:

S——H2SO4——Na2SO4——2NaOH

得出:S——2NaOH

32 g2 mol

m(S)20×10-3 L×0.5 mol/L=0.01 mol

列比例式求得:m(S)=0.16 g

则原化合物中S的质量分数w=m(S)m(样品)×100%=0.16 g0.44 g×100%=36.4%

,答案为A。

例4 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

解析 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溶质为Na2SO4。根据 Na 原子守恒和 SO2-4守恒得如下关系:

2NaOH ~ Na2SO4~ H2SO4

则:n(NaOH)=2n(H2SO4)

c(NaOH)·V[NaOH(aq)]

=2c(H2SO4)·V[H2SO4(aq)]

V[NaOH(aq)]可求。答案:800 mL

3.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合物、浊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0,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法解题的依据: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是呈电中性的,即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相等的;电荷守恒法解题时的计算公式:∑mc(Rm+)=∑nc(Rn-),此公式中∑代表“和”的意思,c(Rm+)代表阳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微粒个数,m代表代表阳离子所带电荷数,c(Rn-) 代表阴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微粒个数,n代表代表阴离子所带电荷数。这种解题方法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此原理列等式进行有关反应中某些两的计算。

比如,利用电荷守恒法可巧解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题。

例5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c(SO42-)=0.8 mol/L,则c(K+)为( )。

A. 0.15 mol/L B. 0.2 mol/LC. 0.3 mol/L D. 0.4 mol/L

解析 巧用電荷守恒式: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共存在5种离子,它们分别是:H+、Al3+、K+、SO2-4、OH -,电荷守恒式如下:c(K+)+c(H+)+3c(Al3+)=c(OH-)+2c(SO2-4),溶液的pH=1,可

知溶液中c(H+)=10-1 mol·L-1,由水的离子积Kw的计算公式Kw=c(H+)·c(OH-),在25℃(常温)时,Kw= 1.0×10-14 得知c(OH-) =10-13 mol·L-1,由于OH-的浓度极小,计算时可忽略不计,将c(H+)=10-1 mol·L-1,c(Al3+)=0.4 mol/L,c(SO42-)=0.8 mol·L-1代入电荷守恒式:c(K+)+c(H+)+3c(Al3+)=c(OH-)+2c(SO2-4)中,则不难得出 c(K+)为0.3 mol·L-1,即答案为C。

再如,利用电荷守恒法可巧解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化学题。

例6 常温下,将甲酸(HCOOH)与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此溶液中( )。

A. c(HCOO-)>c(Na+)

B. c(HCOO-)

C. c(HCOO-)=c(Na+)

D. 无法确定c(HCOO-)和c(Na+)的大小关系

解析 用电荷守恒法进行分析,混合后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共有HCOO-、Na+、H+、OH- 四种,根据电荷守恒法可得出c(Na+)+c(H+)=c(HCOO-)+c(OH-) , 由于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则有c(H+)=c(OH-),进而可推出

c(Na+)=c(HCOO-)。答案为C。

4.电子守恒法

电子守恒的关系原理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电子守恒法通常用于求化合价、求物质的量、配平、求质量、电极反应等化学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

比如,可以用于求物质的量。

例7 往100 mL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用电子守恒法进行分析,由提示知,还原性:Fe2+>Br-,Br-已部分被氧化,故Fe2+已全部被氧化。

设原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根据电子守恒原则,得:

(x+2x×13 )×0.1 L×1

=2×2.24 L22.4 L·mol-1

x=1.2 mol·L-1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守恒法,并将其应用到化学题的解题实践中。这样不仅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电荷原子离子
积分法求解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对其内外试探电荷电场力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
静电现象有什么用?
库仑定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