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中国民间舞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下,探究中国民间舞的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在分析中国民间舞蹈基本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进而探究中国民间舞的发展措施,以期能够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间舞;审美特征;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72-02
一、中国民间舞概述
中国民间舞是中国普通人民在自己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搜集基本动作、艺术加工后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中国是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故而中国民间舞的形式和种类也是数不胜数,并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千差万别的艺术魅力。在古代,中国民间舞蹈的存在,不仅仅可以作为祭典祭祖的仪式元素,还能够成为百姓们自娱自乐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变迁,中国民间舞逐渐走出重巫淫祭的局限,更发展成为提升人们艺术审美水平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艺术媒介。
二、中国民间舞的审美特征
(一)鲜明的地域民族性。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不同的人群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劳动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故而中国民族舞蹈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民族性。例如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这一民族的舞蹈豪放、爽朗,透露着草原游牧民族的奔放与热情。其中,在他们长期的放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肩部律动,而这一身体部位的舞蹈动作也成为蒙古族舞蹈独特的标志之一。又如傣族长期生活在东南亚,受到生产劳动服装的限制,傣族舞蹈中会出现“三道弯”的形态、动作特征。著名的《孔雀舞》中演员从身体躯干到手指上的三道弯形态都生动再现了傣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广泛的人民群众性。中国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律动特征都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这些动作或是表达人们对神灵的、祖先的敬畏,或是表达日常的喜怒哀乐,因此也是百姓们真实情感的生动写照。中国的民间舞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形成较为庞大的场面,并在多人舞当中着重突出单人的舞蹈演绎。这种多与少的结合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英雄观”,及英雄来自人民并与人民紧密结合。而这一理念也是中国民间舞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生动的虚实结合性。在中国民间舞的表演中,尤其注重舞蹈的虚实结合性。中国民间舞蹈表演最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假设、虚拟。这些艺术手法可以很容易感染观众,让观众能够很好地理解舞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感情。这样一来,观众体验到了民间舞中所传达出来的真情实感,从而促使其积极产生联想,令其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舞蹈《灯》,舞台上没有悬挂灯,但是通过表演者虚实结合的表演,观众可以“看到”所谓的灯,这是舞蹈者通过舞蹈行为特点所表现出来的。
三、中國民间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民间舞精品缺乏。目前我国对于民间舞蹈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过小,都不足以给予其强大的发展动力。另外,关于民间舞的舞蹈精品也是少之又少,缺乏带领民间舞发扬光大的经典性剧目。所以,不管是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还是民间舞精品的创作上,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
(二)人才断层,部分民间舞后继无人。通过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由于许多民间舞在形式和内容上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和娱乐水平,所以选择从事民间舞表演、或者发展民间舞的年轻人也在不断减少,这就致使中国民间舞的发展将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所谓的“后继无人”具体表现在从事民间舞表演的舞蹈团体近年来由于演出场次的减少而相继解散;从事中国民间舞的工作人员以及演员迫于生活的压力大多纷纷转行;更因为一部分优秀的中国民间舞演员因为年迈多病而退出该领域,而年轻人又大多不愿意从事或者根本不了解中国民间舞,所以中国民间舞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而这都严重损害了民间舞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间舞的表演内容与时代脱轨。中国民间舞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民间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直观的反映。但是由于民间舞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并往往落后于后者的发展进程,因此很多民间舞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例如闽南地区的拍胸舞,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之后,由于其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因此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当今的时代严重脱节,所以在现代文艺如此丰富、人们审美差异如此之大的时代当中逐渐显得有些落伍。
四、中国民间舞的发展措施
(一)加大政府对民间舞发展的扶持力度。政府一定要加大对民间舞发展的扶持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需要增加在民间舞发展上的资金投入,即通过国家资金的扶持来保障民间舞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能够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因为对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而言,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存在是对人文历史的重要记录,国家完全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和投入资金以使其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此外,资金投入还应当用于对于民间舞剧目的开发、形式的创新以及进一步的社会宣传上。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将民间舞并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定来起到对民间舞的保护和发展作用。
(二)加强民间舞普及教育,培养民间舞传承人才。在舞蹈界,已经有学者提出了“通过人文因素的参与调控”为中国传统民间舞蹈构建一个“个人——自然环境”。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人为的干预来增强社会对于民间舞蹈的认可度和继承积极性。一旦这样的新环境得以形成,那么整个民间都会集合起力量来对民间舞产生一个继承和发展作用,这也将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间自发性保护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实施让民间舞走进校园的策略,通过在当地青少年教育中增加对当地特色民间舞蹈的介绍和学习,使得更多的孩子从小能够接触到当地特色民间舞,了解到民间舞,最终使得一部分人能够对民间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指引其将民间舞发展下去。
(三)促进民间舞的内容革新和形式突破。艺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不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民间舞蹈的发展也不例外。对于民间舞的现代发展,是继承还是创新,一直都是全国舞蹈界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然而,一件事物的产生是因为它能够适应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它的灭亡也是因为它无法满足人们目前的心理或者客观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国民间舞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遵循“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样一个原则。许多民间舞蹈中特色动作、精美的服饰我们都应该继续保持并发扬,而对于民间舞蹈中那些宣扬封建迷信的思想我们也应当坚决剔除。
五、结束语
中国民间舞蹈有着鲜明的民族地域性、广泛的人民群众性、生动的虚实结合性等特征。民间舞蹈的存在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娱乐方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想要促进中国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国家财政支持以及增加民间舞蹈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中国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黄露斯.浅论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把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刘洋,邓丽莉.试论中国民间舞技巧[J].戏剧文学,2015(07).
[3]宋冰.怎样全方位地掌握中国民间舞的风格[J].台声.新视角,2015(05).
作者简介:
王 浩(1981-),男,汉,四川射洪人,本科,讲师,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