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还尿床,要不要紧

2017-03-28 22:36龚一女
大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尿床遗尿患病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龚一女(儿科基地) 沈茜(肾脏科主任医师)

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根据是否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夜遗尿可分为单一症状性和非单一症状性两种。单一症状性夜遗尿是指仅有夜间尿床,不伴有下尿路症状和泌尿、神经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非单一症状性夜遗尿是指除夜间尿床外,还伴有尿急、尿失禁、排尿次数增加、排尿延迟、憋尿、排尿不畅等下尿路症状,常继发于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如后尿道瓣膜、神经源性膀胱等。临床较为常见的,是单一症状性夜遗尿。

儿童夜遗尿很常见

据统计,儿童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 5岁儿童患病率为16%、7岁儿童患病率为10%、11~12歲儿童患病率为5%。平均每年有15%的患儿可自愈,但也有0.5%~2%患儿的夜遗尿一直持续至成年期。

儿童夜遗尿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一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导致夜遗尿的重要因素。

儿童夜遗尿需要治疗

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尿床常常会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家长不应对孩子进行责罚,而应及早就医。夜遗尿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 基础治疗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作息,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摄入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白天规律排尿(每日4~7次)、睡前排尿,每日定时排便,便秘患儿应积极治疗便秘。家长应认真记录患儿的“排尿日记”,供医生参考。

2. 药物治疗

主要治疗药物是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即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医生通常会建议患儿连续服用3个月,随后根据患儿尿床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服用。具有补肾固精收敛作用的中药也有一定疗效。

3. 遗尿报警器

遗尿报警器的作用机制是,当孩子在睡眠中发生排尿后,放在内裤中的湿度感应器会发出警报,唤醒孩子,让孩子完全清醒,并自行起床,排尽余尿。遗尿报警器通过帮助患儿建立膀胱胀满-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

4. 膀胱功能训练

督促孩子白天尽量多饮水, 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当患儿想要排尿时,训练其适当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在患儿排尿过程中,鼓励其间断排尿(时断时续),最后再把尿排尽,提高其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此外,还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膀胱功能,每周1~2次,至少持续3个月。

夜遗尿的治疗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家长应有足够耐心和信心。除躯体疾病以外,夜遗尿还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焦虑、自卑,甚至出现攻击行为等,要及时疏导,必要时应进行心理治疗。

遗尿综合门诊:周六全天

肾内科门诊:周一~周日

猜你喜欢
尿床遗尿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小心尿床
让宝宝向“尿床”说不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弟弟尿床记
长不大的调皮蛋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