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云
专家简介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感染病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生育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5%~10%。在這些阻断失败的婴儿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其母亲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高。因此,各国乙肝防治指南或共识均建议:血清HBV DNA水平高的免疫耐受期(就是通常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正常、HBV DNA含量高,肝脏B超正常)孕妇,应在孕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联合免疫。
1.抗病毒指标:HBV DNA>2×106
血清HBV DNA水平是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目前,孕妇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各国建议的血清HBV DNA阈值均在106 IU/ml(国际单位/毫升)以上。我国指南将此阈值定为2×106 IU/ml。
孕妇血清HBV DNA<106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只需给其新生儿及时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即可有效预防母婴传播。
2.用药时间:孕晚期
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在妊娠晚期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与妊娠早期和中期没有差异。因此,各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或共识均建议,于孕晚期(孕28~32周开始,我国指南建议孕24~28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3.停药时间:分娩后
各国乙肝防治指南或共识,大多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女性可在产后停药。如:中国、美国和欧洲指南均建议在分娩后或产后3个月内停药;亚太指南建议在分娩时或产后4~12周停药;英国指南建议在产后4~12个月停药。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我国指南建议孕妇于分娩后停用抗病毒药物。
Tips:有专家认为,应延迟至产后1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理由是:分娩后母亲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及子宫内膜的修复需要1个月左右;新生儿出生后虽然进行了联合免疫接种,但主动免疫产生抗体的时间是1个月以后。但实际上,上述两点不是产后延长抗病毒药物的理由。首先,抗病毒药物对母亲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和子宫内膜修复无作用;其次,婴儿已出生,母亲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对预防母婴传播不起作用;第三,新生儿已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虽然出生半月内尚未产生主动免疫抗体,但因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已有被动抗体,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4.药物选择: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
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孕期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各国乙肝防治指南或共识的建议类似,我国指南建议的抗病毒药物选择顺序是: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酯为首选药物,其抗病毒力强,耐药发生率低,价格便宜(2016年5月20日后各地已陆续降价),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有较多的研究数据。
5.新生儿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生育的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应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越早越好;出生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2剂、第3剂乙肝疫苗。婴儿出生7个月时,应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若未产生足够抗体,需加强免疫。
大众医学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