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战略目标清晰明确,美好愿景振奋人心,为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指导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正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更好地履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神圣职责。
新高度 新理念 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这一重要论断把维护人民健康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加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志着对健康重大价值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民康国富,民健国强,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康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健康服务,有利于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有力支撑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健康发展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系统部署,不仅昭示了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更将以健康中国建设成效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为顺利渡过第一个“百年渡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国民健康面临的复杂形势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一方针与我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一脉相承,又贯穿了新的发展理念,赋予了新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指向。以基层为重点,就是要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完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切实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是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加成熟定型。预防为主,就是关口前移、防治结合,从更多依靠临床医疗向更加有效的疾病预防、更加科学的健康促进拓展。中西医并重,就是尊重中西医发展规律,丰富完善各自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协同发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就是更加强调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卫生与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还就事关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长远和根本问题,正本清源,做出了掷地有声的论断。如关于政府与市场、基本与非基本、保障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等重大关系方面,强调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领域要有所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公益性质,承担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组织管理职责,向全民提供健康公共产品。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断,把握和处理卫生与健康领域重大关系,我们才能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实践中不偏离正确方向。
全方位 全周期 全人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大健康”观念大大超越了疾病防治的传统范畴,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背景下,多种健康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贯彻“大健康”观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政府、社会和个人要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政府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可能对健康的影响,及早、主动实施干预,从源头上消除健康隐患。要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推进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筑牢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最大程度减少健康威胁。要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独特优势,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培育发展千千万万个“健康细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把健康的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中。
贯彻“大健康”观要提供系统、连续、一体化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要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产科、托幼、儿科等健康服务供给,保障群众生得起、生得出、生得好。逐步将更多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障第二类疫苗供应和接种安全。全面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让儿童少年远离疾病、健康成长。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实施健康老龄化行动,促进医疗与养老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生活照料、安宁疗护等服务。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坚持因病施策、综合治理,限时消除一批、逐步降低一批、有效控制一批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让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贯彻“大健康”观要突出解决补齐短板的问题。从地区看,农村和贫困地区是短板。要坚持重心下移,把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引向农村基层,进一步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基本卫生服务差距。从服务体系看,医疗卫生人才是短板。要推进医教协同、护教协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等,培养大批同质化的合格临床医师,培养基层适宜医疗卫生人才,近期要加强全科医生、护士、儿科等短缺人才培养。从人群看,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是短板。要重视维护残疾人的健康,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要关注“3个1亿人”的健康,加强政策衔接和制度协调,提供好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让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共享一片蓝天。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精准到户、到人、到病,有力保障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群体、一个人因健康问题掉队。
健法制 建制度 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新一轮深化医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工作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当前深化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我们要坚持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兼顾公平和效率,兼顾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敢于攻坚克难,破除利益藩篱,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改任务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保障。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通过立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医改政策措施和经验固定下来,巩固改革成果,凝聚社会共识。要加快《基本医疗卫生法》等重要立法进程,健全各类行业准入、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加强卫生与健康领域综合监督执法,建立集中、统一、专业、高效的监管体系,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格局。
全面推进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必须聚焦制度建设。要抓紧在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以落实基层首诊为核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大医院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开展远程医疗、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让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以政府下放權力为关键,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提高医院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以支付方式改革为重点,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推行以按病种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快构建多元经办基本医保的新格局。以挤压药价虚高水分为目标,实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公立医院采购药品“两票制”,压缩流通环节,减轻群众负担。以创新监管方式为手段,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监管,加强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同时,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中医药政策法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标准体系,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更多造福。
全面推进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高位推动,协调推进“三医”联动改革。聚焦体制机制顽疾,精心设计医改路径和时序,把握好机制转变和利益平衡的关键点,推动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举措统筹协调、同频共振,形成强大政策合力。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评价评估体系和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力推广地方在“点”上探索出来的医改经验和做法,促进“面”上的突破,形成蔚然气候。
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广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为维护人民健康作出的重大贡献,强调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激励和发挥关键生产力的作用。这些重要论述求真务实、温暖人心,必将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广大医务人员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维护人民健康再立新功。
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医务人员获得合理、阳光、有尊严的薪酬待遇。合理提高村医队伍待遇,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
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要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要不断优化执业环境,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体系建设,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保障每个医务人员都有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再培训的机会。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改革职称晋升办法等多种方式,切实为医务人员减负。
医疗卫生服务与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自古以来就对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技术水平有着高于普通行业的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切实发挥深化医改主力军和维护人民健康主力军作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钻研医疗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行业自律,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医德高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队伍。
建设健康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开拓奋进,阔步迈向新征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