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代史教学中的文学美

2017-03-27 21:54吴洪曲
成功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学历史教学

吴洪曲

重庆南川水江中学 重庆 400000

中国古代史因与现代生活相距过于遥远,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使人感到陌生与生硬,但经过一定地了解你会发现时空不是问题,原来古代史那么美——特别是其中的文学美。

著名历史教育学者赵亚夫教授在《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说:“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艺术转化为文字、文物载于史册的那一刻起,就凝固了……。历史课堂便是要把这些看似凝固的历史一丝丝抽出,从生活中,从我们的性格中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抽出,使它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继承,可以实践,可以畅想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历史的教学不只是课本上的死知识,也可以让历史教学变活变生动,从文学中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感受文学,因为无论哪一时期的文学必定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文学的美感也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物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情感体验,渗透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历史教材中涉及到许许多多传诵不绝的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诗句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周天子无上权威及奴隶制下的国家私有,整个天下都是周王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见天子、纳贡等等。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此诗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社会带来民生涂炭,一片荒凉景象。如“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仅从两方面评价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而且还从两个方面评价了隋炀帝的功与过,这种以辩证方法看问题的态度难能可贵。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此诗描写了盛唐玄宗在位时社会繁荣的景象。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则是诗人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城池的荒凉而发出的感慨。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这句诗表达了文天祥高尚的爱国情怀,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芒。

用诗歌形式来表现历史的例子数不胜数,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自古就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优秀品质,所以从诗歌中去了解历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诗歌又用它的音律美、节奏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习历史多了一分美的体验。

文学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魂宝,一个民族因为文化深厚而独具魅力,丢失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隐藏的历史知识也让这些文学作品更具艺术吸引力,尽管作品中的有些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但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

《水浒传》本身就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其历史上真有其事,但其中的详细经过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的。如“鲁提辖拳打郑关西”、“宋江怒宰阎婆媳”、“三打祝家庄”等等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长篇小说。个别学生喜欢里边的“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赵云长板坡救主”等历史故事。一些学生对课本上非故事内容不感兴趣,但却知道书本外的历史,增加阅读,对长期的历史学习是有好处的。

《西游记》是根据唐朝时玄奘西行的历史故事为基础而编写成的,其夸张的艺术风格,想象超凡的特点很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故事也反映出佛教和道教的文化在我国文化上的地位和影响。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高峰作品,连毛泽东也评价它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读,一是故事层面的,一是历史层面的。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广泛描写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其中“葫芦官断糊涂案”、“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等故事的描写生动有趣。对封建制度的理解作为一个必要的历史概念给初一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不如讲一些故事对学生来讲更有趣,也更容易理解。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有咏物的、颂人的、明志的等。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对联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知历史存在于生活,历史来源于生活。“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描写的是战国时越王勾践争霸之事。岳阳楼上有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咏的是北宋名人范仲淹。又如: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测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此句里出现了历史人物,若不懂历史便难明此意。

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科学性质决定了它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历史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历史教材只是沧海一粟,如果单靠教材去教学生历史知识从可持续发展眼光来看是不够的。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历史文学的美,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爱上历史,在润物无声中去接受历史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萍,白晓玲.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文学教育(上),2008(1):24-25.

[2]欧明俊.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38-41.

猜你喜欢
文学历史教学
我们需要文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