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鹏 熊若愚
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初探
叶子鹏 熊若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哲学内涵。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的主线,“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的丰富意涵。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哲学表征,它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时遵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深刻践行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历史和实践舞台。
发展 哲学 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必然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发展哲学思想指导发展实践,进而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终极目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哲学内涵。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五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为贯穿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的主线。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的主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高度,科学深刻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三大基本问题,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了人民,这是从发展的根本目的角度而言,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4]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依靠人民,这是从发展的依靠力量角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做到发扬民主、汇聚民智,始终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最磅礴的时代力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从发展的目标追求角度而言,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振聋发聩的庄严宣告。大力推进共同富裕,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绝对不意味着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而是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贯穿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的主线,囊括了发展目的、发展力量和发展目标,其内容是贯通始终的,我们需要进行整体的理解与把握。不管是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时期,所有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而新发展理念则突出代表了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习近平经常在他的讲话中引用这一中华历史名言,从延川县梁家河村的沼气池,到正定县的“半城郊型经济”,再到浙江省的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发展的理念自始至终贯彻在习近平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首,就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于创新的重视。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缺乏创新性、创造力的民族,古有四大发明、商鞅变法,今有超级水稻、改革开放,不断创造新技术、提出新理念的创新意识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与基因。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目前在创新领域缺乏动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巨大差距。我们在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还要摆脱在创新领域落后的困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让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好地受益于创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全局、高屋建瓴,明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意识到要将国家建设为世界前列的一流国家,必须立足于创新。习近平对于创新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清晰概括,既结合了自身地方工作经验与国内发展实际,同时又洞悉全球局势,顺应时代潮流。创新首先是经济与生产力的第一驱动力,唯有将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新技术用来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经济才能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创新同时也为社会发展与制度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只有不断为推动社会进步、优化制度结构建言献策,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才能助力国家建设。毋庸置疑,创新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当前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落实到发展政策中,理论、制度、科技以及文化的创新等诸多方面都是创新的重要部分,只有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协同创新,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思想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各领域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进而推进制度、科技与文化创新,首先要明确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这一重大前提。制度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则是进行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对此强调,我们要“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5]各创新主体需要不断注入活力,进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有利的社会大环境。科技创新则是全面创新的重中之重,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企业也已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科技创新争做贡献,在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初步成就都是鲜明例证。文化创新则能为我国不断提升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作出巨大贡献。“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6]文艺领域创新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为我国留下灿烂的文化遗产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习近平提到:“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7]要切实贯彻创新的重要方针,我们首先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不人云亦云。此外,还要尊重事实,从现实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创新,提出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想法只有切实可行,才是有效的创新。我们更要遵循客观规律,学会继承,要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认知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善于创新。
统筹兼顾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方面的最大优越性。坚持协调发展,必须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当前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里所说的不足、困难和挑战主要就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协调发展既是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发展的目标。协调发展强调注重补短板,避免片面性的发展。
协调发展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绝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当然是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与此同时,协调发展作为一种理想的发展状态,它的实现又与人的思想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协调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谓合规律性,就是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协调发展的客观性,认识协调发展是有其内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生产实践过程必须遵循这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中国要想实现协调发展,要想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既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切,也不能熟视无睹、任其恶化,而要在把握新常态的基础上科学地对协调发展谋篇布局。所谓合目的性则要求要继续深化对协调发展理念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出人类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合目的性其本质含义是指是社会主体自觉地趋向于合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的终极目标的一种动态过程。实现协调发展首先需要人们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将理念融入具体的生产实践,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合目的的协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早在二十七年前,习近平就在宁德提出“绿色工程”帮助闽东修复生态环境。十年前,他提出了“生态工程”。今天,他又将绿色列入“十三五”规划新发展理念中,五大理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绿色发展代表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离不开绿色这个永恒的主题。
现如今,绿色发展在全球环境加速恶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骤减、臭氧层破坏、化学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恢复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乎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利益,更是关乎于整个人类未来的大事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同时清楚意识到全球环境的危急情况,坚持逐步转变发展方式,走以绿色为中心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多次强调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首次将“美丽”写入报告中,这昭示了我们治理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今天,可以说,绿色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环境领域,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不断扩大绿色发展的意蕴,将其渗透到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贯彻绿色发展思想的前提。绿色经济,顾名思义,就是经济与环保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经济发展需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前提,需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发展途径,坚决不为短期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习近平关注的重点。环保同时也要经济。用最经济节约的方式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更要争取从环保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绿色文化,就是以绿色行为为表征,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的综合。习近平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0]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环境保护的优良社会风气,让绿色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让社会各界团结起来加入环境保护的阵营,人人为自然,事事为环境,这样自觉自愿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实现绿色发展大有裨益。绿色政治一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为运用,这是指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优良。我们不仅要求身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也要求党内的政治风气一片郁郁葱葱,正是为此,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破坏政治生态的腐败分子。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都要山清水秀。坚持绿色发展需要持续接力。习近平指出:“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11]大力推动绿色生产有助于让我国快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尽快实现依托于环保之上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活方式的勤俭节约。我们必须继续积极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从青年一代抓起,培养人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共同助力于节能减排,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的地球村。
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植于习近平从政履历的始终,是习近平一直关心的大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因小失大,才不失为中华民族谋永续发展的良策。
长期以来,习近平都是改革开放坚定的拥护者和践行者,早在1989年,习近平在宁德提出了“双向开放”“双向开发”“扩大开放”“外引内联”的发展道路。到了2004年,习近平在浙江提出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的先进开放思想。将开放列入新发展理念,与习近平一贯的治理经验一脉相承,同时,开放意识的形成也与他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的心愿息息相关。
开放能够倒逼改革,让我们先看到与外部世界的差距,才会形成迎头赶上的紧迫感。更为重要的是,开放让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走进来,让我们了解到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商业形态和创新技术。相比起自己闭门造车,开放大大地缩短了我们加速发展的时间,提高了发展效率。说起开放的益处,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卓越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近些年来与国际社会深入交流,带动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在内的不少实质性的改革举措。
习近平指出:“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12]开放发展富含当今时代特色、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规律。历史不容争辩地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一个王朝的陨落,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百年的屈辱。相反,自各国建立联系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各国都得益于开放的发展,获得了巨大进步。中国更是通过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飞跃。
开放发展思想不应止步于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更应该深刻理解它的内涵。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之间的贸易永远是互利共赢的,更是相互依存的,双方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不但促进两国共同的经济增长,更推动了可持续的国际发展合作。因此,我们要坚持同步发展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不能再拘泥于改革开放初期单边的贸易产品出口、吸引外商投资,更应该在全球各国积极投资,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不加设贸易壁垒阻隔自由的资本与货物流通。
将开放列入新发展理念也意味着我们在落实方法上要更上一级台阶,在继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精神的基础上,走出由习近平领导的崭新的开放之路。首先要加强自贸区建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外国企业对接。第二是开放领域更广,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并从普通制造业向高科技产品拓宽转型,以高铁、核能等优势产业为名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同时,习近平强调:“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潜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1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领域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典范。这样不仅将中国领先的基建技术输出到亚欧大陆东西向各国,代表了最高水平的开放,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内的制度性与规则性话语权。
“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14]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来,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从战火纷飞的贫困中走向和平年代的小康,这样的成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习近平的发展哲学思想同样也紧紧围绕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福祉,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即使一些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先一步达到繁荣富裕,他也永远心系生活最困难的部分民众,坚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共享发展首先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保持一致,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其实质就是将由人民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幸福与富裕也以公平的机制与人民分享。这样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民满意。同时,共享发展还致力于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共享与公平正义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在我们“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保证人人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权利。有了公平公正的大环境,才能确保共享的结果是正义的,也是让人民满意的。不仅如此,共享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享发展推动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筑梦、共同奋斗。
真正实现共享发展,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力求公平公正。首先,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习近平说:“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5]教育是立国之本,党中央会继续推进免除学杂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共享教育资源等举措,让中国所有的孩子都获得汲取知识的权利。此外,平等就业的权利共享也十分重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收入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我国现在各地区经济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要避免城乡和各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拉大,注意保证合理的收入分配,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协调发展。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也需要积极共享。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也代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要照顾到国家最困难的一部分人,为他们建立一张安全网,决不允许阔步向前的经济水平将任何人落在后面。其中,全民健康更是重中之重,要建设全面小康,我们不能缺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证居民健康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责任。
共享发展不是国家和政府单方面努力就能建成的,全面共享还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投入。不劳而获不是中国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共享成果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辛勤的劳动。习近平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16]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没有工人就没有工业的发展与升级。我们的工人要辛勤劳动,且为自己的劳动赋予价值,积极加入到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阵营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农民也不能懈怠,要继续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当家作主,因地制宜,脱贫致富。习近平指出:“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17]广大知识分子则要发挥专长,勇于创新,在科学、文化、社会等领域利用自己的知识、视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知识分子更要不怕吃苦、不惧尝试、不断实践,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越挫越勇,才能有所收获。
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哲学表征,它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时遵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深刻践行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仅回答了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还回答了怎样实现这样的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和定义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这样的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深刻地回来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三大基本问题,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积极推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线,高度重视人民性,强调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高度论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可见,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自觉,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
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离不开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本身就将五个发展理念贯通在一起、联系紧密,同时,这五个理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就每一个理念本身而言,每一个理念又自成体系,共同作用于推进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如此,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还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坚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力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推动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同时还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与时俱进,要有发展理念上的创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始终的主线,新发展理念是其丰富意涵,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哲学表征,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引。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发展哲学思想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历史和实践舞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7页
[4]《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人民日报》2014年2月9日
[5]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第3页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月18日
[7]《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
[8]《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9]《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7月11日
[10]《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人民日报》2016年8月25日
[11]《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 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12]《习近平: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人民日报》2013年9月6日
[13]《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2月7日
[14]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8页
[15]《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9日
[16]《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人民日报》2015年5月1日
[17]《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
A Discussion on Xi Jinping’s Development Philosophy
Ye Zipeng Xiong Ruoyu
Centered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ecretary General Xi Jinping has innovatively proposed a series of new thinking,ideas,and judgments on crucial development questions such as goal,path,phase,and strateg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These new thinking,ideas,and judgements about development emerg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embodying the rich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of Marxism.People-centered principle plays a critical role throughout Xi Jinping’s development philosophy.“New vision of development” demonstrates the robust essence of Xi Jinping’s development philosophy.Unifying world view and methodology as well as abiding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Xi Jinping’s development philosophy possesses distinct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It also profoundly fulfills the CPC’s ideological course of seeking truths from facts.A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Xi Jinping’s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lso encounters a broader stage of history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philosophy,new vision of development,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 北京 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