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彩霞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事务管理系,湖南娄底417000)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内涵与培育路径
喻彩霞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事务管理系,湖南娄底417000)
通过分析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内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形成有利于工匠精神积淀的校园文化、建设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等对策。
高职;旅游类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实现路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国的商品生产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社会各个生产领域的分工愈加精细化、专业化,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从业者更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李克强总理的倡导下,“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在学界也掀起了研究热潮,诞生了很多关于“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旅游业是近年来在我国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强劲的一大产业,一方面,伴随着传统经济社会的转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走高;另一方面,伴随着民众消费结构的升级,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受市场欢迎,相应地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培养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1.1 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历史渊源
一提起“工匠精神”这4个字,我国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会想到瑞士、德国、日本等几个制造业强国。的确,就目前而言,瑞士的钟表、德国的精密仪器、日本的电子产品……个个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而我国的制造业还处在大而不强的阶段,“工匠精神”尚未成为生产和服务领域从业者的基本信念。其实,“工匠精神”在我国并非舶来品,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首先,在神话传说层面,黄帝战蚩尤时制造出指南车、木匠祖师鲁班制造出会飞的木鸢等故事,都证明了劳动人民对能工巧匠的推崇;在思想层面,庄子的名篇《庖丁解牛》《佝偻承蜩》都高度颂扬了手工业者极致专一的精神;在实践层面,蔡伦造纸、张衡造地动仪、李春建赵州桥等,无不证明了古人对工匠精神的遵从和追求。在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一点一滴地塑造出了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在我国,一方面,古代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更多地属于个体或行业局部的自发行为,没有上升到社会文化的层面;另一方面,我国工业化进程时间短,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不完善,再加之当前的社会氛围有些功利浮躁,这些共同导致了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弱化,生产领域工匠精神的缺失。
1.2 工匠精神的主要含义
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是对那些依靠某一类技艺谋生的劳动者的合称。工匠精神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工匠群体所一般具有并且也应当具有的思想、信念、态度、操守等[1]。“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针对人而言的,专指生产工人或者手工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第二是针对物而言的,亦指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品质。国内外学术界对“工匠精神”并无统一、规范的定义,但基本上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尊师重道:是工匠精神的源点。在传统社会,技艺大都是以师徒相传的形式传承,师徒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一种继承的关系。在师徒经年累月的朝夕相处中,师傅不仅是要教技术,还要育人品。通过言传身教,老手艺人把对技艺的尊重、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对品质的追求也一并传给了徒弟。尊师尊的既是师傅高超的技艺,也是师傅的道德人品。重道就是要根据客观规律使用技艺,尊重技艺、操守和规律,是工匠精神的起源[2]。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在哪一个行业,要打造出卓越的产品及服务品质,关键就在于从业者要有极强的爱岗敬业精神。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的人是干一行爱一行,有的人是爱一行干一行。但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干上了这一行,就要拿出激情和热情,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把“活儿”做到极致。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岗位,还要从思想认识层面认可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持之以恒地把工作做好。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工匠精神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产品和服务品质的精益求精[3]。精益求精既是生产一线工作人员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其技艺的长期积累和探索钻研的成果展现[4]。从主观层面来讲,精益求精表达了职业者对产品品质永不满足的不懈追求;从客观层面来讲,精益求精是职业者规范的技术动作、严谨的加工工序的最终结果。精益求精要求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工作者主动拒绝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以持久的专注与执着不断地升华产品和服务质量。
求实创新:是现代工匠精神的灵魂,充分彰显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气质和内涵。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研究技艺和产品本身的客观规律,面向市场和消费者来打磨现有技艺和产品。创新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科技,借鉴新成果,在原有的技术、流程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工匠精神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活的灵魂,秉承工匠精神,既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也要抬头看路,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匠精神葆有持久的生命力。
2.1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师生的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培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当前,我国社会工匠精神还较为缺乏,这不仅仅有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的原因,还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不力有很大关系。而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重视,既没有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巨大价值,也没有意识到工匠精神对学生日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这个环境中,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要保证教师的思想认识领先于学生。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根据教师的思想和教学动态,不定期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学习研究活动和培训,深化教师们的认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活动以及实训落实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激励教师将工匠精神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此外,深化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以后,还要想方设法将这种认识传递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才是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的最终目的。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讨论、主题班会、心得汇报等形式,加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体悟和理解。
2.2 形成有利于工匠精神积淀的校园文化
精神是文化的产物,没有系统、深厚的文化支撑,任何精神都不可能长久地独存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因此,要培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仅仅靠提高思想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形成了有利于工匠精神传播、普及、发扬、继承的校园文化,才能为工匠精神的深入人心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坚实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要校园这个整体环境形成了有利于工匠精神积淀的文化氛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5]。如此一来,其他培育旅游管理专业工匠精神的方法措施也将事半功倍。建设有利于工匠精神积淀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出发,打出制度措施系列“组合拳”,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格局[6]。在具体途径方法上,高职院校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为世人所公认的,关于工匠精神的品牌事迹、人物故事汇编成宣传手册、励志图书,在校园内进行传阅或者发放。围绕该宣传活动举办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的讲座,想方设法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强化宣传效果。高职院校还可以经常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辩论赛、学习报告会、文艺汇演(情景剧、话剧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工匠精神。
2.3 建设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要培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在提高师生思想认识和构建有利于工匠精神积淀的校园文化“软实力”方面下功夫以外,还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和内涵。首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要认识到专业课程的建设本身也能体现工匠精神,科学的培养目标、严谨的课程体系、合理的培养方案、高效的教学实施……这些工作内容的实现都需要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努力、辛勤付出,这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运用。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活动体现出科学性、专业性、精细化特征的时候,学生自然能够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其次,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文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教育弊端。同时,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认为接受职业教育就是学得一技之长的狭隘观念,将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职业素养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中。最后,高职院校教师要狠抓实训教学环节,不仅要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每一项实训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还要以最严格的标准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工作精益求精的意识。
2.4 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一般的生产操作类专业不同:一是旅游管理工作本身并不是一项可以简单量化衡量的技术性工种,而是一项以服务消费者为主的工作,其工匠精神不是体现在流水线上,而是与人的沟通交流之间;二是旅游管理类岗位工作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获得基本旅游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获得能够满足基本工作需要的技能并不难,但要深入而全面地掌握服务顾客的技巧却绝非易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能只依靠课程教学,而必须要让学生深入到旅游企业服务岗位一线,通过切身体会来获得关于工匠精神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来让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运用和锻炼,也让自己的服务能力赢得顾客的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与旅游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高职院校要升级校内的实训基地,将旅游管理类实训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结合在一起,链接学生与游客,实现实训与生产的合一;第二,高职院校要积极研究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和互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面对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旅游职业人才。然而,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地使工匠精神融入于学生的血脉中,需要明确界定工匠精神的内涵,确立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和内容因子,并通过校园文化熏染、教育理念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模式改革等多渠道,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过程当中,帮助旅游类学生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兼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13-117.
[2] 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65-168.
[3] 潘俊.试论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6(29):19-22.
[4] 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5] 庄群华.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应为与可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91-95.
[6]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A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for Tourism Related M 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levantW ays of Cultivation
YU Caixia
(Department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of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oudi Hu nan 417000,P.R.China)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themain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in China,this pa per probes into itsways of cultivation for tourism managementmajors and presents relevantmeasures like enhancing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developing a campus culture good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building a scientific teaching system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implementing a teaching mode of working learning integ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related majors;spirit of the craftsman;cultivation;ways of realization
G712;F590-4
A
1008 8032(2017)03 0010 03
2017-03-30
喻彩霞(1983-),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