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附属幼儿园左岸分园 汪红诚 陈会云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
◆安师大附属幼儿园左岸分园 汪红诚 陈会云
混龄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愿选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混合组成活动共同体,在同一活动区通过分工合作开展的活动。我园在混龄区域活动实验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混龄区域活动内涵、价值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在持续的实践中凝练出一些有效的组织策略。
首先,混龄区域活动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优化组合教育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例如,大对小的指导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幼儿的材料使用情况,并以此为前提实现区域材料更有效的分层设计、组织与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混龄区域活动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幼儿同伴之间互动的机会和内容。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陌生同伴和多样的游戏内容,这些不同年龄的同伴群体将自然地成为一种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孩子不仅能巩固并重新思考已有的经验,而且还能发展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例如,他们在进行交谈时,彼此能更注意倾听,弟弟妹妹因为尊重哥哥姐姐而接纳他们的建议;哥哥姐姐借助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起“小老师”。总之,混龄区域活动使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相互适应,相互欣赏,在纠纷中解决矛盾,学会尊重和谦让。
再次,混龄区域活动能有效地满足幼儿差异化发展的需要。能力强的大龄幼儿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语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担任着领导和指导角色,有助于进一步增长年长幼儿的自信心;能力弱的大龄幼儿和小龄幼儿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不会气馁。能力强的小龄幼儿和年长幼儿一起进行区域游戏,可接触更高层次的经验,能解决原来“吃不饱”的现象,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认为自己有时可以超过哥哥姐姐,树立起 “我能行”的信念;能力弱的小龄幼儿在大龄幼儿的悉心帮助下,没有太大的压力,放松地看和玩,处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相关研究表明,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鲜明而独特的价值,混龄区域活动也逐渐为一些幼儿园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明显制约因素影响着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普及。
第一,活动材料投放的质量。混龄区域活动是由低龄和高龄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材料投放需要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这就要求材料的设计和投放需要有层次性。否则,无序无层次的材料投放将影响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质量。
第二,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混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种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形式,但它不是一个教师退场,幼儿放任活动的过程。面对这种新的活动组织形式,在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的引发、活动过程中的矛盾与干扰的解决、活动的拓展衍生等方面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观察能力、主题生成能力、教育的介入能力等将会是影响制约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幼儿园对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幼儿园各项活动繁多,教师经常无暇顾及。幼儿园除了本身要进行的五大领域的基本课程之外,还有自主游戏、特色课程、园本课程、主题课程、实践活动等等,每个园在探索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之余,很难有精力构建一个科学的混龄运行系统并科学组织这些活动。
(一)合理设计混龄区域活动环节
科学清晰的组织环节设计是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具体而言:
1.混班环节
这是混龄区域活动的起始环节。此环节的重点任务是教师需明确区域活动中要交换的班级及人数配置比例,并尽可能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进行配组。同时,教师需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拥挤、奔跑和大声喧哗。
2.选择环节
幼儿进入混龄班级后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区角,挂上区域牌,进入区域中,认识同区域的其他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选择之前先了解本班各个区域的设置及材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域进入。同时,教师需考虑幼儿的区域选择习惯,引导幼儿积极尝试未曾进入过的区域。
3.操作环节
幼儿在区域中按照需要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中途可以换区,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和旁边的同伴进行主动沟通和合作。要及时关注幼儿所需,适时帮助幼儿,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整理环节
用音乐提示操作结束、收拾整理材料、进行物品的归位和清理。教师要合理创设各班活动区,各活动区都贴有相应的标识,以便幼儿取放和整理。
5.提升环节
幼儿分享操作中的心得,达到互动和提升。教师通过照片、视频和幼儿记录表等材料,和幼儿开展持续性的对话,师幼共同提升经验,反思不足。
(二)科学投放混龄区域活动材料
材料是顺利开展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也是教师指导幼儿的一个媒介和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投放材料。
1.科学投放区域材料,让材料真正体现教育效用
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地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里,一开始大班和中班的孩子没有交集,是在区域空间里各自拿着材料在作画,没有交流和互动,经过老师观察后发现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混龄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于是我们改变作画方式,让孩子共同创作一幅作品,提供给孩子更大的画纸。顿时孩子们在绘画时就开始沟通,协商画什么?怎么画?遇到不会画的物体请哥哥姐姐帮忙等等,大大促进幼儿的交际能力和绘画水平。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在各区配置适合大、中、小班各个年龄段的、数量相当的操作材料。明确各年龄阶段对于投放材料的不同反应,有利于教师对于投放方式的选择,也有利于教师关注更需要关注的材料,利用有限时间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2.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之前分析适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的活动材料,思考材料所呈现出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尽可能多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个混龄区域的每个年龄段的材料,要多层次提供,让幼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操作材料。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年龄段幼儿来参加区域活动,如益智区同样的一份材料需设计出难易不同的操作层次,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三)提高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
教师是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尽管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退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介入有助于发挥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最大的价值。
1.合理定位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不管教师年轻与否,我园的混龄班级队伍越来越壮大,由最初的一对一的混龄到两个班对两个班,到最后的一个年级之间的全部混龄。在混龄区域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主要的任务是观察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与此同时,教师还是幼儿混龄区域活动中的倾听者和观察者。教师应当明确各自观察指导的区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关注在各个区域中活动的幼儿。
2.明确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方式
混龄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因人施教,提供适宜的帮助。在确定幼儿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材料、平行游戏、语言指导、肢体语言等方式来提供幼儿所需要的帮助。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必须介入指导。一是当教师看到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材料导致活动没有办法开展时,这时教师需要及时为幼儿提供材料。二是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活动或游戏停滞不前的现象,而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活动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可以比较自然地、“不留痕迹”地为幼儿提供行为的范例或榜样,帮助幼儿掌握相关活动技能,从而引导幼儿的活动。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式之一,它旨在向每个幼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经验,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希望更多的幼儿园和教师能够投入到混龄区域活动的实践中来。
[1]朱丽华.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2]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3).
[3]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