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 明
成华区:一河一长 还水清澄
■ 覃 明
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荣的城市,有悠久的治水历史和优良的治水传统,有良好的水生态基础和深厚的水文化底蕴。成都市成华区在方家河流域综合整治中推行党政主要领导总负责的河长制度,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将“河长制”延伸至辖区内28条河流、北湖水库、龙潭湿地以及环城生态带,在辖区内全面推行河长制。
成华区河渠湖库实现“河长制”管理工作全覆盖,各项配套制度基本健全。“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方家河示范河道综合整治完成,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城区水网体系基本完善,水系、岸线、通道、绿化“四通”基本形成。全区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沙河等出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一)推行河长制度,变九龙治水为合力治水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河湖管理保护都是由水利、交通、建设、环保等多部门负责,也被称为“九龙治水”。河长制结束了这一乱象,九九归一。相对于“九龙治水”容易导致的权责不清等弊端,成华区在方家河综合整治过程中,推行党政领导担任责任人的河长制,强化了责任主体,抓住了管理、责任、综合整治的源头,为保护区域内水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全面推广阶段,成华区设立总河长领导下“两级党政、三级管理”的区、街道(管委会)、社区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河长,总牵头全区“河长制”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分别担任东风渠及沱江(流域)、锦江(府河流域)、沙河(沙河流域)的区级河长。流域所经的街道(管委会)党工委及街办(管委会)负责人和村(社区)两委的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分别担任相应级别河(湖、塘)长(段长、片长)。区级河长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治水
成华区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成都市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实施意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建设一个新成华为愿景目标。实施“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对辖区绕城范围内的28条河道实施系统治水、水岸三通、水岸景观提升等三大主要综合整治任务,同步实施滨水绿道、沿河街区街巷加密等慢型系统工程。实现水系、岸线、通道、绿化“四通”,并结合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生态治水。
(三)完善工作机制,持久治水
治水要标本兼治,改变传统的突击治水模式,建立适应区情特征的水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全力打好治水持久战。全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全区各河段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远近结合的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编制了全区及14个街道河道管理分布图,做到“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河一方案、一河一考评”。区级河长办公室建立河长例会、信息通报、巡查督办、检查考核、有奖举报、以奖代补、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及办法,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渠湖塘管理保护机制,为持久治水提供制度保障。
(四)动员社会参与,全民治水
河长办公室牵头建立河渠湖塘管护信息平台,在河渠湖库显著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公示河长姓名、职责、河渠湖塘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务建设、水环境治理和日常管护。加强市长(区长)公开电话、96110热线受理,及时回复群众诉求。开展“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加强新闻宣传引导,增强社会各界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保护江河湖库的良好氛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督查,加大了“河长制”社会监督力度,让全社会参与进来,全民治水。
成华区推行河长制,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区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按月倒排时间进度。制定实施行动方案,分阶段推进,通过系统治水、水岸三通、水岸景观提升三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作为成都主城区的宜居品质,受到了新华网、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一)掌握基本情况
实施河长制后,区委区政府为了进一步弄清情况、研究对策,水务局牵头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河道状况调查研究,建立了“一河一档”,制定了“一河一策”,“一档”指包括河道基本状况、水环境与水生态情况、水质情况等在内的档案资料;“一策”指包括如何开展综合整治、如何实施长效管理、如何形成治河合力、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改善的序时进度等在内的各种策略措施。
(二)加大整治力度
按照《成华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目标,建立了河长办公室,通过各级“河长”的协调和督促,对河湖的综合整治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落实长效管理
成华区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出征”担任河长,带头落实“河长制”管理工作制度,以实施“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为契机,在过程中明确长效管理措施,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加强长效管理队伍建设,强化行政督察与社会监督,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
(四)形成治河合力
河道的综合整治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街道,需要多部门和各个街道的配合与合作。实施“河长制”后,党政领导出面,可以较好地解决部门、街道之间的协调合作,在加强河道的整治与管理上做到协调一致、通力合作。
(五)改善水环境
区委区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有力、水域管护到位、部分多年未能整治且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河、塘、库得到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水体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河湖水质短期得到明显改善,河湖生态长期得到恢复,水环境明显提升。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也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成都市成华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并结合区情,制定了“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实施方案,系统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成华区构建百水润城、水清岸绿、开敞宜人的水环境,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美丽中国典型城市先行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说,成华区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须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为巩固“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综合整治成果并实现常态化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须做到“六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
人民群众对身边的水环境,感受直接、反映强烈,最有发言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统一思想,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水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推进河长制为契机,扎实推进水体治理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领导责任到位
建立河长体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同级党政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形成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绿色发展、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级“河长”真正负起责任,才能达到综合施策的效果,从而达到治水的目的。
(三)治理规划到位
要“一河一策”,做好综合治理规划,规划与政策结合,与自然结合,与生态结合,与实际结合,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制定了成华区“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总体方案,坚持“集约发展”,做优城市空间,奋力建设“美丽成华”为目标,提出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技术路线和“排查、规划、治理、验收、保持”的工作要求,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抓好落实。
(四)资金保障到位
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行河长制以来,“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拆迁、建设、管理项目等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黑臭河道治理以及截污清淤工程按照原有资金保障机制及部门职能分工进行实施;区政府优先安排专项资金;推广多元化融资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作为工程建设主要融资渠道。
(五)监督整改到位
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加强对河长的考核。“河长制”管理工作同时也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成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任务完成得好的,要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要有惩戒措施。对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黑臭水体挂牌督办,强化督导,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六)宣传力度到位
宣传部门配合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对河长制的宣传工作,突出实行河长制以来在城市面貌、生态品质、生活环境及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升的重大意义,凝集社会共识,形成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
(作者单位:成都市成华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