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科学施肥很关键
“三秋”是指秋收、秋种、秋管,一般从9月中下旬开始,至11月上中旬结束。秋种和秋管的重点是播前整地和合理施用基肥。农谚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三秋”中的越冬作物和果树事关两年或多年,更要管好。
以基肥为主。肥料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或提倡施用有机肥,再配施适当的氮、磷、钾肥及必要的中微量元素肥料。
与整地播种结合。适当深耕或深松土壤,可以为秋播作物根系生长和有机肥、化肥的肥效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备好肥料整地播种需要有适宜的墒情,干旱的田块需要灌水或等雨择机播种;有机肥需要提前腐熟好,化肥需要事先选购好,以不误农时。
适当深耕。秋收后适当深耕,提高整地质量,能够实现土肥相融,并避免种子悬空;在寒冷或干旱地区,特别是对春小麦、马铃薯等早春播种的作物,也提倡秋收后结合耕地,对有机肥进行春肥秋施,以缓解春季施肥难以深耕和容易散墒的问题。但耕地也并非越深越勤越好,在干旱地区,为保护土壤,提倡定期、适度深耕与免耕或少耕覆盖技术相结合。
一次性施肥。除非采用优质缓控释肥料,基肥和追肥应该分施。因为氮肥做基肥一次性施用,很难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需要。但在干旱缺水地区往往不得不一次性施肥;有机械化分层施肥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一次性施肥。
果树秋肥要早施。北方落叶果树的秋施基肥,要在落叶或采果前后尽早施用,以使有机肥等迟效肥料有时间腐熟并被果树吸收利用;但南方的常绿果树,特别是挂树冬贮的果树,秋施基肥的时间不是越早越好,需要酌情而定。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对策。各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水肥管理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北方和西北等干旱地区,施肥要与抗旱播种相结合,播后镇压引墒和覆膜保墒;而在南方水旱轮作地区,稻茬麦和油菜播种前,要通过清挖“三沟”(厢沟、腰沟、围沟)将地下水位控制在根层(约60厘米)以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橘等果树最容易遭受冻害,水肥管理时要注意天气变化,与抗寒防冻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