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三类解析几何问题解析

2017-03-27 16:56吴小丽汤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切线定值斜率

吴小丽+汤强

解析几何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要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注重通性通法,深入理解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将题目的条件准确翻译成数学语言和图形语言,读出题目的弦外之音,悟出命题意图.因此,解析几何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几何元素的代数表示及代数方程的几何含义,而且应通过建立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普遍联系的观念,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析几何的教育价值是通过坐标法下几何与代数统一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普遍联系的辩证观念,在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軌迹问题

解析几何解答题每年高考固定要考一题,其中曲线轨迹问题的探求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通常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动点的坐标、依题设条件列出方程、代入化简整理即得曲线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有定义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相关点法等.求曲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或首要问题,通过求曲线方程可以考查曲线与方程及直线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等基本知识,考查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轨迹方程的解析几何思想,以及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求轨迹方程仍然是经久不衰的高考热点.求轨迹方程的常见题型是曲线形状不明确或不便于用标准形式.

例1(2014年广东卷)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一个焦点为(5,0),离心率为53.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动点P(x0,y0)为椭圆外一点,且点P到椭圆C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1)由题意知,c=5,ca=53,

∴a=3,b2=a2-c2=9-5=4,

∴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x29+y24=1.

(2)若x0=±3,则点P到椭圆C的切线中有一条斜率不存在,由于两切线垂直,则另一条切线斜率必为0,∴y0=±2.

∴点(3,2),(3,-2),(-3,2),(-3,-2)在所求轨迹上.

当点P到椭圆C的切线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

设切线方程为l:y-y0=k(x-x0),

联立方程x29+y24=1,y-y0=k(x-x0),

消去y,整理得(9k2+4)x2-18k(kx0-y0)x+9(kx0-y0)2-36=0,由于直线l与椭圆C相切,

∴Δ=182k2(kx0-y0)2-4(9k2+4)[9(kx0-y0)2-36]=0,整理,得(x20-9)k2-2x0y0k+y20-4=0,

又因为两条切线垂直,∴k1k2=y20-4x20-9=-1,

∴有x20+y20=13,点(3,2),(3,-2),(-3,2),(-3,-2)也满足x20+y20=13,

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13.

二、定值问题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探讨定值的问题,可以为证明题,也可以为解答题.求定值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变动元素用参数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相应结果与该参数的取值无关;也可以将变动元素置于特殊情况下,猜想出定值,然后再予以证明.通常需要与代数、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相结合,注意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韦达定理及点差法等“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其中若涉及“中点弦”或“弦中点”以及求解与斜率有关的问题,经常使用“韦达定理”或者“点差法”求解,可避免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减少计算量.

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也可以直接用韦达定理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建立参量的方程,再利用判别式等限制条件求值或说明与假设矛盾,注意在求出值时,一定要从范围上进行验证是否成立,从而解决此类存在性问题.

例3(2007年宁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经过点(0,2)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x22+y2=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和Q,其中k∈-∞,-22∪22,+∞,设椭圆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的交点分别为A,B,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向量OP+OQ与AB共线?如果存在,求k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P(x1,y1),Q(x2,y2),则OP+OQ=(x1+x2,y1+y2),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由x22+y2=1,y=kx+2,

得12+k2x2+22kx+1=0,

∴x1+x2=-42k1+2k2,

y1+y2=221+2k2,

又A(2,0),B(0,1),∴AB=(-2,1).

假设向量OP+OQ与AB共线,则x1+x2=-2(y1+y2),

即-42k1+2k2=-2·221+2k2,

∴k=22,与k∈-∞,-22∪22,+∞矛盾,

故不存在满足条件的k.

上述简单的例子说明了,数形结合、函数思想、转化与化归、韦达定理及点差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平面解析几何中轨迹问题、最值与定值问题、取值范围问题、存在性问题等的重要性.根据解析几何“小题灵活,大题综合”的特点,备考时应注重通性通法,强化数形结合意识、设而不求意识、转化意识,从一个高视角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而解决这类高考中综合性较强的解析几何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运娜,田发胜.高考中的解析几何问题[J].中学生百科:高中学习,2013(11).

[2]李鸿昌.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解析几何试题的深入思考[J].数学通讯,2015(18).

[3]马丽拉,赵运河.2014年高考数学解析几何评析[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11).

[4]王玉良.看解析几何高考中的“七个着眼点”[J].考试:高考数学版,2007(Z4).

[5]陈中峰.体现解析几何核心内容及教育价值的高考试题赏析[J].中学数学,2013(11).

例2(2015年全国卷Ⅱ)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解设直线l:y=kx+b(k≠0,b≠0),A(x1,y1),B(x2,y2),M(xM,yM),

由y=kx+b9x2+y2=m2,

消去y,整理得(k2+9)x2+2kbx+b2-m2=0,

∴x1+x2=-2kbk2+9,y1+y2=k(x1+x2)+2b=18bk2+9.

∴xM=x1+x22=-kbk2+9,yM=y1+y22=9bk2+9.

∴直线OM的斜率kOM=yMxM=-9k,

∴kOM·k=-9k·k=-9.

故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三、存在性问题

判断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的探索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然后

猜你喜欢
切线定值斜率
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应用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