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杰
自从勋伯格用无调性和十二音体系打开现代音乐的大门后,在这扇门前止步不前者甚众。个中原因多多,主要是觉得音乐没有以前悦耳动听了。情况全是如此吗?不见得。
现代音乐(这里主要指经典音乐,不包含流行音乐)唱片少,现场演出更少。在上海,一年中一般只有两个时段能欣赏到现代音乐:一是每年四月底至五月中旬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是每年九月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当代音乐周”,后者更具专业性和前卫性,已举办了九届。每年的这两个时段,我都频繁出没其间,获益匪浅,感觉现代音乐并非一无是处,听到动人心弦、新意盎然的作品,其欣喜震撼的感受并不亚于古典音乐。而在这样的场合,我经常会见到一位身材魁梧、神清气爽的大汉。听音乐会时,他全神贯注,中场休息时,他又会与旁人侃侃而谈。见面次数多了,彼此从点头微笑到互相攀谈,一看他的名片,原来就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陆培!
我为什么有些惊讶和兴奋呢?因为这些年来我聆听过不少现代作品音乐会,在林林总总的中外现代作品中,陆培的音乐给我留有深刻印象,我还曾在报刊上写过聆听心得,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大汉就是在现代音乐领域颇有建树的陆培。
在之后的交往中,我深感陆培平易近人,朴实厚道,我有什么专业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热情回答,乐于交流,我的一些现代音乐知识,尤其是现代音乐的理念,许多都是在与陆培的交流中获得的。他并不以专业者自居,视野开广,很重视普通爱乐者的聆听感受。他说,“如果一个音乐家没有了听众,那么他就是一文不值的”。
陆培曾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路易维尔大学,并在路易维尔大学任教,创作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获得过不少奖项,国外的媒体多有报道。2006年起,陆培应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聆听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等发行的陆培的四张唱片:《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管弦乐作品选》《窗外景色》《山之梦》《云之南风情色彩——中国民族乐队作品选》。这四张唱片,基本反映了陆培近些年来的创作特色和成果。
陆培出生在歌舞之乡的广西,尽管后来他来上海、去美国,现在又回上海,但他的童年情结始终萦绕心间,他的创作灵感大都来自家乡、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以及中国的民间音乐。陆培以新颖的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以现代的音乐理念使之“别开生面”,比如,为五支竹笛与钢琴而作的《夏日星空》,为民乐室内乐小组而作的《丝竹引》,为二胡、琵琶、單簧管与低音单簧管而作的《百鸟朝凤》,为二胡、琵琶与钢琴三重奏而作的《窗外景色》,为琵琶、二胡与钢琴三重奏而作的《相和歌》,为次女高音与四位打击乐演奏家而作的《穿越时间隧道的歌——山之梦》,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音乐传奇》《心之影像·灵旗》……仅从以上的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陆培的创作手法可谓丰富多彩,新颖独特,具体聆听下来更是丰满多姿,精彩纷呈,多有神来之笔。作为中国作曲家,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血脉贯通的,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云南风情色彩——中国民族乐队作品选》中。在此专辑中,陆培还以宽广的视野,别出心裁地衍化出广义的世界民族音乐,我们能感受到东南亚、印尼的甘美兰,拉丁美洲以及爵士乐等的节奏和旋律。这是一种“民族大同”的理念。
音乐艺术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只能说取决于个人的欣赏趣味。如果以个人的偏好而言,在陆培的这四张唱片中,我最欣赏的是《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管弦乐作品选》。这张唱片包含三首曲目:《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中国狂想曲第三号(虎虎生风)》和《中国狂想曲第一号(龙舞)》。《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犹如时代列车,气势磅礴,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后两首属陆培“中国十二生肖管弦乐系列”,创意独到,意像恢宏。这三首作品有着基本相同的风格,尤其是《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那种浩然大气、色彩斑斓、热情似火、充满张力、酣畅淋漓,那种高屋建瓴、融合各种音乐流派的博大胸怀和高超技艺,那种元气充沛吐故纳新的精神气质,动人心魄,气贯长虹,绝对的正能量。正所谓乐如其人,这样的音乐,就像是陆培的形神兼备。
据悉,这张专辑中的有些作品已随中国的交响乐团去海外巡演,可喜可贺。如果当代音乐多有陆培这样接地气通民意的上乘之作,何愁没有听众?我认为,《号角与间奏曲:世纪之光》是继吕其明的《红旗颂》后,中国当代最为成功的管弦乐佳作之一,而且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有人曾问陆培:你到底是一位“学院作曲家”,还是一位“音乐会作曲家”?陆培这样回答: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作曲家如果能够“兼而为之”,是最好的,“学院派”的精英式音乐要写,且要写好,“音乐会”的较易于被一般爱乐者所理解的音乐也要写,且要写好,以便让他们更亲近当代音乐,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陆培的音乐,践行了他的创作理念,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