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从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看中韩有关历史纷争
王金玲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中韩历史纷争,主要体现在高句丽、渤海国、满洲和辽东地区的历史归属问题上。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主张这些地区的历史属于古代韩国历史的一部分,其依据是所谓的“占领说”“后人继承说”和“文化继承说”。这些学说不但本身自相矛盾,且不被多数国家所认可。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在描述中韩历史纷争相关内容时,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其错误的做法,只会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误会,破坏两国之间的友谊。
韩国;历史;教科书;纷争
教科书反映了一国国内政治、经济、宗教、种族等不同群体的立场差异及相互之间的斗争与冲突,直接反映主流阶层的意志。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一般会存在以下三个基本倾向:第一,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叙述本国与对象国之间的冲突时,有夸大本国英雄形象贬低他国的倾向;第二,在描述对象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冲突时,如第三国恰好当时也是本国的敌人,则倾向于认同对象国立场,刻画第三国的“恶行”和对象国的反抗斗争;第三,多选择有利于本国立场的文献资料。[1](P43)韩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不仅呈现出以上特点,且随着其政权的交替而不断更新。由于一国领土与国家尊严及国家主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涉及到与领土有关的历史和现实时,各国都将坚持有利于自己国家的主张,因此,探究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帮助韩国公民树立正确的中国历史观,消除韩国政府和公民对中国历史的偏见,帮助他们以正确的历史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在现有韩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中,李卿、范红军分析了韩国历史教科书中描述中国历史内容的特色[2],赵亚莉、林琳探讨了六国历史教科书看待朝鲜战争的不同视角[3],臧嵘通过分析中韩历史教科书对渤海国的不同描述探讨了渤海国的归属问题[4],严志梁探讨了有关“间岛”问题[5],李花子剖析了李氏朝鲜对长白山的认识[6],张威威分析了韩国对“高句丽史”问题的评论[7]。本研究即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歪曲中国历史的现象。
纵观韩国历史,其与中国有历史纷争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高句丽(前37年-668年)和渤海国(698年-926年)时期,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遗址在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是辽东一带。围绕着渤海国、高句丽、长白山和辽东地区的历史归属问题,中韩两国历史学界都展开了论证分析。中国于2002年启动了东北工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鲜史、高句丽史、渤海史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东北工程引起了韩国学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对东北工程有如下描述:“韩国与中国的历史纷争始于中国政府开始的东北工程,此工程在于重新解释满洲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将曾经居住在满洲和韩半岛北部地区的古朝鲜、高句丽和渤海等国看作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权,主张这些国家的历史属于中国。为此,中国否定以前以万里长城为界限的中原国家的历史事实,试图将满洲和韩半岛地区一带的古代史纳入中国史。最近还延长至万里长城的最东部黑龙江省,强化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以东北工程为契机开始的韩中之间的历史纷争与间岛的所属问题和长白山问题相关联,已超出了学术界的历史研究范围,引起很大争论。”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学界的东北工程一启动,便在韩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东北工程并不是针对韩国提出的,而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相关学术机构及大学联合组织的大型学术项目,旨在攻克历史上的疑点问题,丰富并发展东北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在爱国主义及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之下,韩国政府及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过于敏感,不仅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将此问题写入历史教科书以教化国民。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
中韩有关高句丽的纷争,主要体现在高句丽的归属问题上。韩国主张高句丽历史属于韩国历史,中国则主张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一。韩国历史教科书中有关高句丽的描述如下:“4世纪末即位的高句丽广开土大王积极开展了对外扩张。西部攻破了后燕,东部使肃慎和东扶余屈服,将势力扩展到包含辽东地区在内的满洲南部地方和图们江下游地区”;“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称为‘三韩一统’,互相认为是共同命运体。在同一时期,中国史书上称之为‘海东三国’,认为三国是具有同等性质的集团。高丽时代编写的‘三国史记中’也标榜高丽继承了这三个国家”。有关高句丽与隋唐之间的战争,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则用了整整一页的篇幅,将唐描述成一个侵略国家:“统一中国的唐朝在初期与高句丽维持了亲善关系,但在国内政治安定以后对周边国家积极实行了扩张政策。高句丽为了应对唐朝的侵略,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万里长城,强化了军事力量。”中国历史教科书则认为,由于高句丽是在中国领土上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与中国王朝建立了册封与朝贡关系,是中国皇帝的臣子,而高句丽灭亡以后,其领土和遗民吸收到了中国,因此,高句丽历史属于中国历史。
渤海国时期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和稍后的后梁和后唐时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渤海历史是作为中国边疆各族的历史表述的。其表述时,着重强调了以下三层意思:第一,渤海是由中国松花江与黑龙江一带居住的魔羯族建立的地方政权;第二,渤海与唐朝关系密切,曾接受唐朝封号,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第三,渤海是唐朝时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中文化较高者。[4]韩国历史教科书《东亚史》《韩国史》也都提到了渤海史,而其重点表述则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渤海为高句丽遗民所建,是一次高句丽人的所谓“复国”运动;第二,中国辽东和满洲地区是高句丽人的统治地区和活动舞台;第三,渤海历史是古代韩国历史的一部分。[4]这些主张,在韩国历史教科书中都可以得到验证:“高句丽灭亡之后,唐朝占据了位于大同江以北原高句丽的领土,将高句丽的遗民移到了辽西地区。除了高句丽遗民之外,以靺鞨人和契丹人为代表的很多民族都被强制居住于此,接受唐朝的统治。但是以契丹的叛乱为契机,随着唐朝经济实力的衰弱,大祚荣领导的高丽人和鞨靺人在吉林省的东卯山建立了渤海国(698年)。”为了进一步强化渤海历史属于古代韩国历史这一观点,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还做了如下描述:“渤海在9世纪初占据了原高句丽大部分地区,支配了历史上最广阔的领域。在当时中国人称之为‘海东盛国’。但是10世纪初,由于上层阶层的权力斗争,国力大大衰退,渤海国最后遭到契丹的攻击灭亡了,大多数的渤海遗民亡命到高丽。”由此可见,在有关渤海国族源的认识上,中韩两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历史上渤海国的疆域,横跨当今中国东北、北朝鲜以及俄罗斯三国的国境之内,这也是韩国人主张中国吉林的延吉、长白山和辽河流域一带属于韩国的所谓“历史”依据;但是,渤海的居民是由高句丽遗民以及靺鞨民族等构成的,韩国正史中不仅没有渤海人或其后代的任何相关记载,且截至目前为止,其对于渤海第一代王大祚荣的出身情况也尚未查明,遑论其他。有关大祚荣的出身问题,中国学者根据《新唐书》的记载,认为其为靺鞨人。中国历史教科书也认为,建立渤海国的大祚荣是靺鞨人,与渤海和高句丽毫不相关,因此,渤海也是唐朝的地方政权。
韩国主张满洲和辽东地区属于韩国的所谓“历史”依据则是:古朝鲜、渤海和高句丽等国家的遗址曾经在此。这就是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所持的“占有说”,即古代韩国的某些国家一旦曾经占有过某一地区,该地区的历史便理所当然地属于韩国历史。据此,非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韩国史》便将满洲看作古代韩国的发源地:“我们民族在新石器时代以满洲和韩半岛为家园进行农耕。”东亚出版社出版的《韩国史》,不仅将满洲作为古代韩国的生活舞台,还把中国的辽宁一带也加进去了:“辽宁、满洲和韩半岛作为我们民族曾经的生活舞台,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是70万年之前。”对此,非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古朝鲜以辽东地区和大同江流域为中心得以发展”;“在以铁器文化为背景的满洲和朝鲜半岛地区生活着扶余、高句丽、东与、三韩等国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一带占据了地盘,……在征服周围地区的同时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辽东地区”。除了文字表述之外,其在有关古朝鲜、高句丽和渤海国的地图中,也都标出长白山、辽东、辽河流域、延吉等这些中国地区,以此向公民灌输其所谓的领土主权意识。可能由于缺乏相关文献,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极少用文字表述长白山属于韩国,而是采取在地图中特意标注出长白山的方式,以此向韩国公民灌输长白山属于韩国的这一错误认知。在介绍高句丽时,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在标明高句丽的领土范围时,便特意在地图上标注了长白山和辽东省。统计发现,东亚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特意标注长白山的次数最多,共46次;教学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长白山被特意标注了24次;非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长白山被特意标注了19次;金星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长白山被特意标注了20次。另外,中国的延吉、满洲、吉林、鸭绿江、辽河等地区,也被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标注在古代韩国的领土范围之内。如此一来,接受过错误历史教育的韩国公民,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掠夺了本该属于韩国的土地。这种错误做法,无疑会进一步加深韩国民众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妨碍中韩之间的正常交流。
经由以上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在涉及中韩有关历史纠纷时,习惯性采用三种所谓的学说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一种所谓的学说是“占领说”,即古代韩国的某个国家或国民曾经占领过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区的历史是属于韩国历史的一部分;第二种所谓的学说是“后人继承说”,即一个国家灭亡之后,这个国家的部分遗民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以此来推断这个国家也属于古代韩国;第三种所谓的学说是“文化继承说”,即两个国家缔造者的民族身份虽然不同,但是由于后一个国家的文化继承发展了前一国家的文化,因此,两个国家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国家。这三种学说貌似合理,但稍作分析便会发现,其不仅极其错误(如若依其所谓的“占领说”,元代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经营及三次西征后,占领了极其广袤的土地,其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济州岛便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且互相矛盾(如其所谓的“文化继承说”便与其所谓的“占领说”之间互相矛盾,其所谓的“占领说”不承认先来后到,只承认一度“占领”的所谓事实,而其所谓的“文化继承说”则有着明确的先后顺序),根本无法解决目前很多国家之间经由历史纠纷而引发的领土纷争问题。由是而言,韩国政府试图通过编订历史教科书来解决中韩之间经由所谓的历史纠纷而引发的领土纷争的这一做法,是极其错误的。高句丽历史是一个学术问题、历史问题,如果一旦将其演绎成古代中韩边界问题,并藉以影射今天的中韩边界问题,那么这一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复杂。此外,经由以上探讨,我们也不难发现,韩国《东亚史》教科书在描述中韩之间经由所谓的历史纠纷而引发的领土纷争等相关内容时,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这一错误情绪的引领下,其甚至错误地将中国的延吉、长春等地,标注在古代韩国地图中。这显然是更加错误的。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载体,历史教科书有向公民宣传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义务。历史教科书如果歪曲历史,一意孤行地将带有情绪化的内容通过学校教育传递给公民,这样做的后果,势必将破坏两国之间的友谊。
[1]董向荣,王晓玲,李永春.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李卿,范红军.韩国教科书有关中国历史内容描述特色探究[J].历史教学,2013(7).
[3]赵亚莉,林琳.六国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视角[J].历史教学,2009(3).
[4]臧嵘.渤海国史的归属问题——评中韩两国历史教科书对渤海国的不同表述[J].历史教学,1998(6).
[5]严志梁.关于“间岛”问题[J].历史教学,1997(5).
[6]李花子.李氏朝鲜的长白山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2).
[7]张威威.韩国对“高句丽史”问题评论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4(3).
2017-05-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5YJC880083)
王金玲(1978-),女,山东诸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韩国语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
G633.51
A
1673-1395 (2017)06-0104-03
责任编辑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