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宾:承德市双滦区教育局局长 田晓风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校长赵铁辉
临西县教育局局长张自立
田晓风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对教育的定位。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满怀激扬朴实的教育梦,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方向,承担使命,积极践行。
坚定优先发展理念,应对民生新挑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相互交织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格局。要解决新矛盾就要有新的战略部署,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把公平、优质、特色发展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加快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型。
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双滦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了均衡、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双滦区高水平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级评估验收,2017年,又高标准通过复检验收。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的基础上,如何向“学有优教”转型?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乡镇教育的投入,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欠缺、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打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多年来,双滦区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方面,要求学校各项决策讲民主,领导班子成员讲学习、讲奉献、讲正气、讲团结,能够时时、处处在师德师风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习报刊、杂志、影片中的先进人物及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时刻以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准则,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为人师表为基本要求,使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凝聚社会共识,画出教育最大同心圆。毫无疑问,儿童成长的环境应该比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要宽阔多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目标被扭曲、被肢解,教育空间变得狭小了。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校园的高墙以至教室低矮的门窗阻隔了儿童与社会、与大自然的相通。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天地里,怎么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新世纪人才,在如此封闭的空间、陈旧的知识以及禁锢的意识笼罩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复现”知识。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凝聚“优先发展教育”这一共识,积极建立与家长的良好互动关系,并与社区一起构筑起教育的“统一战线”,三位一体,多维度立体式地凝成教育合力,从而形成教育的整体效应。双滦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归纳出拓宽教育空间的三个渠道:一是通过运动会、校园社团文化节等活动,渲染学校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氛围;二是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三是通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课堂上学生智能活动的素材。
赵铁辉
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中进入普及阶段,学生的需求、兴趣都会更加多样。当前,最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推进高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彻底打破“千校一面”现状,使每一所学校都各具特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笔者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丰润区第二中学的办学现状,发现如下问题:首先,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同时又是县级二中,70%的生源都是农民工子弟,由于农村生源持续减少,存在学校某些教育资源闲置现象;其次,教师的结构性缺编,用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功能教室数量不足;其三,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仍有难题亟待破解,准备不够充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论述为指导,我们将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抓好党建工作,加快学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丰润二中紧跟党中央步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党员师生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学校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或进行业务知识讨论,沟通思想,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对教师党员前期、后续教育,党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另外,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学校经常利用教师大会、党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最后,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行动,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与民争利的“微腐败”问题重视起来,坚决查处影响教育形象、损害群众利益的有偿家教等问题。
以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继高中基本学费免除后,唐山已经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制。为了进一步了解教研活动实际效果,我们在全校任课教师中进行了教研实效性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教研活动的计划性、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组织的实效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研究改进。针对现状学校确定以“教研组职能建设”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此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突出教研组对学科的专业引领作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支持,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发展。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新一轮课程改革从人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了课程的功能,并探讨评价和考试的改革方向。因此,学业发展评价工具就一定要符合“课标”的精神,努力贯彻课程的三维目标,使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贴近儿童生活,反映现代生活,使内容与形式都富于童趣。在评价与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中,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等学业目标,又要有培养孩子爱生活、愿意与同伴交流、勤于请教父母老师、重视自我反思等非学业目标。学习内容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既是对民生的回应,也是对基层教育者的莫大鼓舞,我们将把鼓舞化为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张自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努力以教育综合改革的奋进之笔谱写建设教育强国的得意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陈子季先生表示,不平衡主要有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本地区校际发展不平衡,教育结构发展不平衡,家长对教育的心态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先进教育思想培植实践不充分,教育支撑国家战略发展能力不充分,国际教育治理参与不充分,教育公平推进不充分,教育内涵发展不充分,依法治教实现不充分。对于基层教育职能部门而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综合改革。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而公平和立德是教育质量中最本质的内容,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是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笔者认为,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叶圣陶青年时期就提出“教育为人生”的理想,他说:“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立足于促进公平公正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近年来,临西县以“新八德”为抓手,推动书法、剪纸、篆刻、戏曲、传统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语文主题学习为突破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以阳光体育为纽带,推动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推进集团化办学,探索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现如今,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短缺的主要矛盾已由农村转向城镇,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性质已发生重大转变,农村教育已由数量不足转向质量不高,需要着力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和城镇教育资源配置的质量差距问题,也就是“乡村弱”的问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矛盾,则需要着力解决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学校教育资源供给跟不上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甚至严重短缺问题,也就是“城镇挤”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我们以临西县第二完全小学为试点,兼并城郊农村小学——蔡辛庄小学,实施“名校+弱校”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由城区名校选派校长、骨干教师交流到分校,分校教师交流到城区学校学习提高,实现一体化办学,达到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的目的。通过集团化办学,5所牵头学校全面遏制新增大班额,新生一年级班额控制在55人以内,缓解了城区学校就读压力。同时,1700余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顺利分流至八所名校分校,使更多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教育公平。
穿合适的鞋,走自己的路,闯出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路子。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即使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仍有部分家长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城区学校。笔者认为,办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穿合适的鞋,走自己的路”。2016年,临西有两所学校被评为“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且全部来自农村(河西中学和玉兰小学)。这两所学校因为都选聘了懂教育、爱教育、专家型的好校长,进而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以玉兰小学为例,该校深植吕玉兰精神的沃土,立足村情,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人文资源,引领学生以吕玉兰为榜样,培养学生做有高尚爱国情操、敢于担当、乐意创新的国家小主人,以校风学风影响村风民风,以村风民风为教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