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心得(十二)

2017-03-26 07:26武春河
中国书画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书书坛书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

楷则非止技上功,大美尽藏点画中。

魏唐碑帖呈颜色,分明万紫与千红

这些年,楷书几乎被踢出“书法艺术”之外。在很多人(包括我本人)看来,写写楷书仅是书法学习的入门初级课程,认为写得好了也不过一个写字匠,成不了“书法家”。因此,各类大展楷书能入选、得奖的,也是一些变了形的所谓楷书(有段时间被一些人称为“今楷”)。

武春河 行书《学书心得》手稿

从历史上找原因,唐后已有人对唐楷不买账。米芾说“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他认为书法“都无刻意乃佳”,而“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老米认为,唐楷刻意费工,笔法单调,已入俗格,甚至成丑怪恶札,不能传世。今天读来,这样的批评明显过于偏激、武断,有失公允。魏碑唐楷流传千年而不衰也反证了老米的错评。但宋时尚意书风的转变,的确终结了楷书的演进。宋明清以至民国虽不乏楷书高手,但与其他书体比较,已显得僵化了。后来形成科举必备的馆阁体,更为后世书法艺术家们所不屑一提了。

这种影响至于当代则更甚。当代书坛成名人物以楷书胜者廖若晨星,有的则不写楷书或根本不会写楷书。楷书除在民间组织的书展中尚有一席之地外,在各类层次较高的书展中一直被轻视,得奖者更是廖廖无几。这也并不能全怪评委。实际情况是,上千年来,楷书真的已被其严谨苛刻的法则束缚住了。能突破束缚并有所出新,确实不易。

最近一段时间,本人重拾楷书研习,才感到以往认识的浅薄。不管历史原因还是现实的状况,都不是楷书应该被书坛主流忽视的理由。愚以为,楷书是汉文字演进迄今最后一种书体,从历史遗存中其代表性书家作品结构之完美、笔法之精妙、意蕴之深厚,虽有刻意成分却都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不是楷书本身缺乏艺术性和创造力,我们的前人早在一千年前已将其艺术性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而是后人在这方面缺乏创新的智慧和能力,仅把前人的成果当作描摩的范本,以为刻意把字写得与原帖一模一样便是成功,久而久之,代代传习,把个活力四射的欧虞褚柳颜程式化、固定化,都写成了毫无生气的印刷体、美术字,这怎么能引发读者的审美共鸣呢?

因此,笔者陋识:楷书的临习与创作,除了在形质上下苦功之外,更应注重气势、气象、风神、品格以及其端严庄敬、文质彬彬的内在美,如东坡之学颜,赵之谦之宗碑,康殷之习欧,都是对楷书演进有贡献的。本人见识肤浅,一家之言,权充心得,敬乞方家赐教!

猜你喜欢
学书书坛书展
“空场”书展
学书杂述一则
沈鹏《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当代书坛二十家
学书散记
当代书坛二十家
学书当学颜
《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当代书坛二十家
学书感悟